新书速递 |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

2024-01-21     商务印书馆

原标题:新书速递 |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集(分省)”系列之一,由河北省教育厅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历时多年调查整理完成。书中所列方言材料是语保团队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内容涵盖河北境内晋语、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35个方言点的部分语言和文化特点。丛书共4种(5册),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上下)、语法卷口头文化卷。日前,语音卷、词汇卷已经出版发行。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也将于2024年陆续推出。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 编委会

主 任韩爱丽

副主任王晖 单娟

主 编吴继章

副主编盖林海 傅林 吴丽君

李巧兰 侯建华李旭 李小平 

王志勇 刘义青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美茹 王志勇 王锡丽 尹凯 

田文静 刘义青 孙顺 李小平 

李巧兰 李旭 李建昌 吴丽君

吴继章 何怡佳 沈丹萍 张兰英 

郑莉 侯建华唐健雄 曹梦雪 

盖林海 傅林 戴克良

秘 书刘宏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吴继章 主编

商务印书馆 · 2023年12月出版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 (词汇卷)

主要展示河北省35个调查点的1200个普通话词目对应的河北方言词汇情况,反映河北方言词汇概貌,呈现具有(地方)方言特色的(语言)词汇现象。书中具体标注了每个词目对应的河北方言词语的读音和必要的说明文字,以便在不同方言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进行比较。

吴继章 主编

商务印书馆 · 2023年4月出版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 (语音卷)

全面记录了河北35个汉语方言点的基本概况和语音系统。全书主要包括方言点概况、各个方言点的语音系统(声韵调、连读变调、异读、儿化、其他主要音变)及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等内容。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序

01

河北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二百多万年以前,河北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从旧石器时代起,到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遗迹遍布今天的河北各地。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今天河北的大地上征战并最后融合,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漫长的社会发展演变历史孕育了河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燕赵文化、中山文化、畿辅文化、太行文化、红色文化,等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方言反映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互为一体,古今皆然。譬如,有研究者就根据《方言》所载西汉大部分地区“芜菁”只有这一个名称,而赵、魏两地则依据“芜菁”的大小、颜色等的不同分别有四个名称这一方言特点,推断当时河北的一些地方“芜菁”的种类比别的地方多。到了现当代,我们能了解到的这类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现在河北的唐山一带,人们常用“走一窗户”来表示“敷衍、应付”或“走形式、走过场”等意思,就源于当地流行的皮影戏这种艺术形式。

由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某些地域文化现象在本身成为历史之后,仍能借助方言保存下来,这使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较多的可能。但社会的转型和快速发展加快了方言消失的速度,地域文化生存的土壤处在加速的瓦解中;这就使得方言的保存和保护具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02

顺应方言保存和保护的需要,先是国家语委于2008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教育部、国家语委又于2015年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第一次汉语方言普查之后,第二个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语言调查工程。与以往的方言调查相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有着诸多鲜明突出的特点。有的特点我们从各省的资源集中就可以看到,如全国所有的调查点都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调查同样的内容;调查的内容不限于语音、词汇、语法,还包括了地方文化;它的调查不仅有纸笔的记录分析,还有录音录像,等等。有的特点则是资源集中看不到的:首先是它针对工程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步骤,都制定了严格具体的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这些规范和要求都是以正规出版物或文件、信函的方式给出的,前者如《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商务印书馆,2015),后者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部署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2019年度汉语方言调查及中国语言资源集编制工作的通知》(教语信厅函〔2019〕2号)。其次是在调查队伍的组建、调查人员的培训、发音人的选择上都下足了功夫。三是调查点和调查内容的确定都是经过专业队伍反复论证的。四是各省市编入资源集和放置在语保工程采录展示平台上的相关内容都是经过语保核心专家组专家或外省市同行专家“中期检查”“预验收”“验收”过的,这些检查等都有严格细致的标准。

河北的语保工作是从2013年开始的。“有声数据库河北库”建设工作,我们调查了唐山的滦南县、玉田县、迁西县和古冶区以及承德的滦平县等5个县(区),并顺利通过了验收。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之后,河北省语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迅速响应,于2015年9月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河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项目从2016年正式开始到2019年结束,历时3年,共完成了35个点的汉语方言调查描写任务。这部即将出版的《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北》就是河北一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成果之一。河北语保参与调查工作的专业人员共148人,发音人225人,共组建了20个调查团队。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从发音人的选定到田野的纸笔记录,从材料的整理到录音录像,每个调查团队都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克服了无数想象不到的困难。调查团队的专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是高校教师。一些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完成的任务,如录音录像,多是在假期中完成的。酷热难当的盛夏,录音录像时为防止噪音的干扰,往往是风扇不能吹,空调不能开。河北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在工作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经历了许许多多曲折而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反映在《语保故事》(第一辑)(王莉宁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03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我们整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河北而言更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河北环绕京津,河北的一部分方言比其他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更大、更直接,这种影响使得河北方言,起码是其中的大部分方言无论是在语音、词汇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都处在较其他方言更快的变化之中;因此,河北的语言资源保护就有着比其他省市更为突出的迫切性。其次,从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开始,就形成了一种河北方言在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方面与普通话差别都不大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方言调查研究的全面和深入。最近十几年来,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已经在逐渐改变对河北方言的看法。这次语保调查,由于规模较大,调查的内容较为全面,对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河北方言及其调查研究的意义将会具有较大的作用,并促进河北方言调查研究的深入发展。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多年来河北方言调查研究中基础材料欠缺的弱项。四是为河北提供了一个壮大方言调查研究队伍和向周边省市学习的机会。

(吴继章 撰文,有删节)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a7f0ab63775a2dad1fe4115d2a365d.html







阅读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