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刘德秀(7)

2023-09-12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刘德秀(7)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刘德秀(7)

贺新郎·西湖

[宋]刘德秀

雨沐秋容薄。莹湖光、琉璃千顷,浪平如削。步绕湖边佳绝处,时涌琼楼珠阁。记一一、经行皆昨。十万人家空翠里,借姮娥、玉鉴相依约。卷雾箔,飞烟幕。〇天机云锦才收却。放芙蓉、岸花十里,翠红成幄。向晚买舟撑月去,笑引银汉共酌。醉欲起、骑鲸碧落。试唤坡仙哦妙句,问淡妆、此夕如何著。只云月,是梳掠。

刘德秀,自号退轩。生于高宗绍兴五年。孝宗隆兴元年五月后至孝宗乾道三年,南康军司户参军。约乾道九年至孝宗淳熙三年,桂阳军军学教授。淳熙六年至九年,提领户部犒赏酒库所干办公事。九年至十二年,知潭州长沙县。十二年至十五年,知潭州湘潭县。十五年至光宗绍熙元年,四川制置安抚使司参议官。绍熙元年至五年,权发遣重庆府。

绍熙五年(1194)四月或稍后,除大理寺主簿。七月,阶官转朝请郎。十一月,山陵使属官。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丁集《庆元党·考异》曰:刘德秀仲为为大理司直,会治山陵于绍兴,朝议或欲他徙,丞相留公正会朝士议于其第,刘亦往焉。是早至相府,则太常少卿詹体仁元善、国子司业叶适正则先至矣。詹、叶亦晦翁之徒,而刘之同年也。二人方并席交谈,攘臂笑语,刘至,颜色顿异。刘即揖之,叙寒温。叶犹道即日等数语;至詹,则长揖而已。揖罢,二人离席默坐,凛然不可犯。刘知二人之不吾顾也,亦移席别坐。须臾留相出,詹、叶相顾,厉声而前,曰:宜力主张绍兴非其地也。乃升阶力辩其非地。留相疑之,曰:孰能决此?二人曰:此有蔡元定者,深于郭氏之学,识见议论,无不精到,可决也。刘知二人之意在蔡季通,则独立阶偶(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阶隅”,是),默不发一语。留相忽顾之曰:君意如何?刘揖而进曰:不问不敢对,小子何敢自隐?某少历宦途,奔走东南,湖湘、闽广、江浙之间,历览尽矣。山水之秀,无如越地,盖甲于天下者也,宅梓宫为甚宜。且迁易山陵,大事也。况国步多艰,经费百出,何以堪此?公慨然曰:君言是也。诸公复向赵汝愚第议之。至客次,二人忽视刘曰:年丈何必尔耶?刘对曰:愚见如此,非敢异也。既而刘辨之如初,易地之议遂格。刘因自念曰:变色而离席,彼自为道学,而以吾为不知臭味也。虽同年,如不识矣。至枢府而呼“年丈”,未尝不知也。矜己以傲人,彼自负所学矣。而求私援故旧,则虽迁易梓宫勿恤也。假山陵以行其私意,何其忍为也?曰曾曰詹曰叶,皆以道学自名,而其行事若此,皆伪徒也,谓之“伪学”何疑!未几,刘迁御史,于是悉劾朱氏之学者而尽逐之。“伪学”之名自此始。刘之帅长沙也,亲为昺言甚详,特记其颠末如此。昺字明远,姓乐氏,湘中人。

按,“山陵”,此指孝宗永阜陵,简称“阜陵”。

“枢府”,此指“赵汝愚第”,可知汝愚时任枢密使。

《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曰:绍熙五年甲寅,宁宗七月甲子即位。七月癸未,赵汝愚自知枢密院事除枢密使。

又曰:八月丙辰,赵汝愚自枢密使除右丞相。

又《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四《叶适传》曰:孝宗崩,光宗不能执丧,军士籍籍有语,变且不测。适又告正曰:上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宰执用其言,同入奏立嘉王为皇太子。帝许之。俄得御批,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之语。正惧而去,人心愈揺。知枢密院赵汝愚忧危不知所出。适告知阁门事蔡必胜曰:国事至此,子为近臣,庸坐视乎?蔡许诺,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阁门事韩侂胄三人定计。侂胄,太皇太后甥也。会慈福宫提点张宗尹过侂胄,侂胄觇其意以告必胜。适得之,即亟白汝愚。汝愚请必胜议事,遂遣侂胄因张宗尹、关礼以内禅议奏太皇太后,且请垂帘。许之,计遂定。翌日禫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凡表奏皆汝愚与适裁定,临期取以授仪曹郎。人始知其预议焉。迁国子司业。

又,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七《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行状》曰:公讳体仁,字元善,姓詹氏。除太常少卿。阜陵将覆土,公争,以为地势卑,不足以妥神灵。时宰故知公,及是议不合,除太府卿。

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一五《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亦曰:公姓詹氏,讳体仁,字元善。召为太常少卿。永阜陵当覆土,公言本营思陵,非高爽地。自思而西,势益卑下,非所以安神灵也。宰相不听,公争之力。

据上引诸文献可知:绍熙五年六月,孝宗崩。光宗疾,不能执丧。七月,赵汝愚、韩侂胄等拥立嘉王即皇帝位,是为宁宗。汝愚以拥戴功除枢密使,八月又除右丞相。叶适与谋其事,遂迁国子司业。如此,则《四朝闻见录》所载刘德秀、詹体仁、叶适等议孝宗山陵于丞相留正、枢密使赵汝愚府第一事,应即发生于此年七八月间。其谓刘德秀为“大理司直”,似误。宋·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宋·佚名《两朝纲目备要》皆纪刘德秀除监察御史前,仍官大理寺主簿。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