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为何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宁死不去?

2022-06-06     星界历史说

原标题: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为何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宁死不去?

从我们观看的一些明清电视剧、电影中,不难发现“宗人府”这个称呼,其中情节,往往伴随着皇子、王爷犯了罪,被皇帝下旨由“宗人府”按祖宗章法处置。

听到这个结局,曾经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皇亲国戚们瞬间就蔫了!那么,“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又为什么让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子、王爷如此害怕呢?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两个问题,给各位读者大大们分析:

一、“宗人府”是个什么机构?

宗人府,初设在明朝,它是一个专门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不过明朝的宗人府不怎么管事,而清代照搬明朝设宗人府,且特别爱管事。

宗人府要记录皇室子女出生时的是嫡是庶、叫何名字、封爵情况、生死时间、以及婚嫁、谥号与安葬等等大小事情。一句话概括,皇族子孙干啥大事都由宗人府来管。我们主要说两个方面:

1、主管人员登记,发放“养赡银”

为了方便管理,同时按照血统亲疏关系,宗人府把一干满清子弟分为两种——宗室和觉罗,宗室是指努尔哈赤本人,以及他的亲兄弟的后代,另一个是他父亲兄弟的旁支后代,叫做觉罗。

对于宗室和觉罗两个特殊体系,宗人府建档案时,黄册登记的是宗室,红册登记的是觉罗,要分得清清楚楚,不容有半点差错,其划分依据就是所谓的“黄带子、红带子”。

“黄带子、红带子”其实就是黄色和红色的腰带,皇太极在位时,就规定皇家宗室束戴黄色腰带以示身份,称之为“黄带子”,同样,觉罗系红色腰带来以示自己的身份,称之为“红带子”。

不同的登记,对应着不同的福利政策。在清朝规定,有黄带子的宗室,从10岁开始享受福利待遇,宗人府按每月发二两银子,二十岁时开始每月发三两银子,而且每年给米42斛2斗,而觉罗福利要比宗室低,二十岁开始有每月的二两银子,宗人府每年给米21斛2斗。

2、负责爵位沿袭

清朝吸取了明朝末期“举国之力无以赡养宗族”的教训,为了减轻国库负担,特制定了宗室爵位降等承袭和考封制度。

举个例子,明朝亲王的一个儿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他所有儿子全部封郡王。而清朝亲王承袭爵位的儿子除“铁帽子”或皇帝特许之外、只能袭到郡王爵位。

之后以此类推,直到降为入八分镇国公才开始不降等承袭。而其他儿子,则根据嫡庶之别确定多个基准爵位,生母地位越低、基准爵位也越低。

然后参加考试,参考成绩酌情降级,只有考出全优才能拿到基准爵位;如果考得很差,即便是亲王的儿子,也可能什么爵位都捞不着!

比如晚清时期的肃顺,他是“铁帽子”郑亲王乌尔恭阿庶出的儿子,他嫡出的哥哥端华承袭了“铁帽子”郑亲王爵位,而他却只考封了一个三等辅国将军爵位……

二、“宗人府”为什么让皇子王爷害怕

这就要说道“宗人府”的刑罚大权了。根据《大清律例》规定,宗室犯法,由宗人府审理,但要叫刑部的人来陪审;如果是觉罗犯法,则由刑部审理,但必须要有宗人府陪审。

犯法比较轻的,审讯过后,叛鞭刑(鞭子抽)、杖刑(木板打屁股)、枷号(锁木枷)、充军或流放等,都可以出银子赎罪,抵过不用受罚。

比较严重的那就是让诸皇子王爷闻之色变得“圈禁”了,这个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就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圈禁”。

说实在的,“圈禁”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无非是让你禁足在家,出不了门罢了。

但对于皇子王爷们来说,意义就不同了。一旦受到圈禁,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们的政治生涯就此终止了,就比如雍正年间的三阿哥胤祉就是这样的,虽说他圈禁的条件没那么恶劣,也没有遭到虐待,但一个颇有才学作为的人在这地方坐吃等死,对于精神上打击,意志的消磨,没过多久也是郁郁而终了。

圈禁中更严重的就是“幽禁”,皇子王爷们一旦被幽禁,坐吃等死的机会也没有了!

当然,清朝对于宗室的这种刑罚大多用在皇帝的政治对手身上,对于普通宗室和觉罗一般是很少使用的。一旦被幽禁,离死基本也就只剩一步之遥了。

比如阿其那和塞思黑,塞思黑患有严重的“消渴症”(糖尿病),雍正帝索性暗示看守人员不给他提供饮水,结果可想而知……在被幽禁不久以后,塞思黑莫名其妙地“暴毙”了!几乎同时,阿其那也莫名其妙地“暴毙”了……

总结:一方掌管升迁爵位,发放终生保障福利,一方掌管“生杀大权”,,你说,“宗人府”如何让诸皇子王爷不敬不畏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ab2e5d926101798c42d6646eb7ddb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