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国祚150年,前期抗金,后期抗蒙,其分界线便是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的宋蒙联手灭金。
不过,南宋对金朝的战争,其实在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便告一段落,此后再无北伐之举。
这一年,宋宁宗和史弥远以韩侂胄的人头换来了《嘉定和议》。
这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以杀岳飞为代价换来的《绍兴和议》。
从1127年到1208年,南宋在战与和中反复了81年,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原点。
1,岳飞与秦桧
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下,康王赵构一路狂奔,逃至海上避难,使赵宋最终在江南立足的是三大宰相和中兴四将。
文臣不一定都主和,比如张浚便是坚定的主战派;
武将也不一定都主战,比如张俊便投靠了秦桧,二人最终联手除掉了岳飞。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金军对南宋并没有绝对优势,其在建炎四年(1130年)结束了对赵构三年的追击,并在回师途中被岳飞和韩世忠击败。同时,岳飞收复建康。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赵构进驻临安,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紧接着,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和岳飞不断南征北战,在击退金兵南下的同时,又平定了南方的流寇集团和农民起义,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这一时期的金朝,由于崛起的太快,尚无能力控制中原。于是,金人先立张邦昌(伪楚),后立刘豫(伪齐),作为宋金之间的缓冲。
面对这一局面,是收复失地还是苟安江南,成为南宋朝廷必须要做出的决定。
三大宰相之中,张浚主战,秦桧主和。而赵鼎主守,既不反对议和,又不想放弃河北,被视为首鼠两端。秦桧看穿了赵构的心思,他对赵构说道:
“畏首畏尾,不足以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请独与臣议其事。”
从此,秦桧独相。
中兴四将之中,刘光世首先被解除兵权,张俊倒向秦桧,韩世忠虽然主战,但在受到秦桧和张俊诬陷之后面见赵构,号泣投地。赵构念其听话并在苗刘之变中救驾有功,只是解除兵权了事。
岳飞却是坚定的主战,同时个性刚正,恃才而不自晦,最终被赵构和秦桧所杀。
秦桧杀岳飞,是因为他是与金朝议和最大的障碍;
赵构杀岳飞,除了这层原因外,更多的是为了削兵权,防止武将势力做大。
岳飞之死,在《绍兴和议》签订的一个月后,这也反证赵构杀岳飞不止是为了向金人求和。
《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朝称臣、割地、纳贡。
2,韩侂胄和史弥远
岳飞死后,对待岳飞和秦桧的态度,一向决定南宋对金朝的国策。
《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之间的战争,金朝南征一次(完颜亮),南宋北伐两次。
完颜亮南侵,使求和的赵构颜面尽失,于是禅位于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谥号“武穆”。之后,启用当年的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厉兵秣马,兴兵北伐。
不过,这次北伐最终被金世宗所败,因为南宋此时能战的武将已经凋零殆尽。
孝宗想战,却无可用之人。
宋孝宗之后,宋光宗仅在位5年便因为疯疯癫癫而被赵汝愚、韩侂胄强制内禅,变成了太上皇,其子即位,是为宋宁宗。
之后,韩侂胄以“庆元党禁”将赵汝愚、朱熹等逐出朝堂,从此权势如日中天,宋宁宗成为傀儡。
韩侂胄想立盖世之功,于是决定北伐金国,恢复故土,陆游、辛弃疾这两位爱国诗人也都投入韩侂胄的北伐大旗之下。
公元1204年,宋宁宗和韩侂胄追封岳飞为鄂王,极力支持抗战派将士。
公元1206年,韩侂胄削去秦桧的王爵,将其谥号改为缪丑。贬秦的制词曰:
“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时大快人心。
至此,岳飞与秦桧的政治地位完全易位。
崇岳贬秦后,韩侂胄开始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
这一时期的金朝,正值金章宗在位时期,也是金朝国力鼎盛时期。
金章宗在位期间,不仅击败了北方蒙古诸部的扰边,也击败了韩侂胄的北伐。
韩侂胄的北伐失败,使反战主和派结成了联盟,核心便是史弥远和杨皇后。
史弥远集团密谋除掉韩侂胄。最后,夏挺率军在韩侂胄上朝路上将其截获,然后用铁鞭击杀。
韩侂胄死后,议和之路再无障碍。金人以交出韩侂胄的头颅为条件,宋宁宗也同意了。
为此,金章宗将韩侂胄的头颅高悬在旗杆上示众,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
韩侂胄的头颅,成为了史弥远促成宋金重新和议的筹码,这便是《嘉定和议》,时间是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
从此以后,南宋进入史弥远专政的时期,长达25年,比秦桧还长8年,史弥远便是第二个秦桧。
嘉定和议的两年前,成吉思汗统一大漠草原。此后,历史棋局的“棋手”只有蒙古人,宋金都沦为了棋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豪迈的写道。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死不瞑目。
二人以爱国诗人名垂青史。然而,同样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却在《宋史》之中和秦桧一样被列入了《奸臣传》,主要原因其实是韩侂胄的“庆元党禁”禁的都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
后来,理学家们在宋理宗之时翻身,理学成为之后我国思想体系的主流,韩侂胄的身后名也就不难想见了。
韩侂胄,确实是权臣,在当时的南宋曾只手遮天。但客观的说,他虽有无君之举,却无不臣之心,被视为奸臣和逆臣就太过了。
在南宋150年的历史中,真正北伐的人不多,岳飞和韩侂胄可以说是代表。但从身后名来说,同是主张北伐,岳飞的结局又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