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2022以来,中美运价就像一潭死水,偶尔溅起零星水花,也掀不起波涛。
市场决定价格。前几天小编和一位工厂主闲聊,听他大倒苦水:今年难啊,大家都没订单,十家有八家在拍苍蝇。(订单)都跑到东南亚那边去了。
前段时间传得纷纷扬扬的越南出口赶超深圳了,李嘉诚也入场越南了。这两天中美线货量暴跌36%。一时间人心惶惶。到底越南抢走了中国多少订单?
2019-2021年深圳海关与越南出口额对比
01
有企业4成业务被越南抢走
“外国客户取消了10月份的圣诞节大单,货值超过1亿元,因为他们在越南找到了我们的‘备胎’。”常老板无奈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笔订单占常老板公司业务总量的40%,是他在2017年,从印度厂商那里好不容易抢来的。
“我们的海外客户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大型超市,所以总盘子就那么大,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常老板最近颇为忧心忡忡。
其实这仅是近年来大量国内外贸订单外流东南亚市场的缩影:当前它们面临着供应链受阻、各类成本持续攀升等诸多实际困难。
常老板自创业以来,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对于前面两次大危机,他说,不但没有受到影响,业务量反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即便是2020年,因我国比较早地控制住了疫情,一些原本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生产的订单,流向了中国服装外贸企业,所以“日子还是可以的”。但今年他感到有点悲观,在和同行的交流中,大家普遍认为,这一跌势还未见底。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8%,相比去年呈显著放缓态势,业内预计二季度增速为8%左右。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下降至41.6和42.9,环比降幅分别为5.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显示外贸景气情况进一步走弱。
“现在我们和国际客户已经不谈‘利润’了,只能谈预期‘亏损’多少,即便是明知道会亏损1.5%~2%,我们也愿意接单。”常老板在解释原因时说:它们承接的海外大客户的订单,一般都是单一款式的基本款,就加工难度、对工人的要求来说,都不是太高,外贸企业干起来也比较顺手,所以如果不是亏太多,考虑到一方面搞定一个大客户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招到熟练工人也不容易,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如果生产线停了,客户、工人都会跑掉,想要再去找就更加困难。
02
美线货量暴跌36%?
上周,网络上很多文章在谈论美国进口量断崖式下降,比值达36%之高。不单是跨境物流和货主在谈论,很多投资分析报告纷纷引用36%这个数据,称自5月24日以来,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下降了36%以上。
连JP摩根也出来发表意见:航运业“全面衰退”的风险正越来越大。摩根大通欧洲运输和物流分析师Samuel Bland在报告中提及,FreightWaves的文章“表明最近几周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洛杉矶和长滩港口的每周数据中看到了相似细节”。报告发出之后,从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到亚太市场,全球航运股经历了全线暴跌。
36%这个数据最早出现在6月7日 Freightwaves 的一篇报道:《US import demand is dropping off a cliff》(网址:https ://www.freightwaves.com/news/us-import-demand-drops-off-a-cliff )。
美国海运进口集装箱货运量指数
图源:FreightWavesSonar
所以36%这个比例到底是如何算出来的呢?根据上下文和下面这张图,36%是这个意思:今年6月7日这天(作者发布文章的当天)跟上个月的5月24日相比,CSTEU指数下降了36%。
Emmm.....这是认真的吗?就把上个月某一天的数据和这个月某一天数据对比,就得出“美线货量断崖式下降”这种结论。我不理解,我也大受震撼。
影响一段时期内美线货量的因素非常多:工厂的生产,客户的订单,季节性因素,船期和舱位变化,每天,每周,每月的变化都很大。对于美线这种体量巨大的市场,截取相隔一个月的其中两天来对比,这种统计口径选取狭窄,基本得不出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就相当于上个月1号我收入5K+,昨天收入-86,这样一算我收入简直是跌穿地心了。
注:CSTEU(US Customs Maritime Import TEUs),即美国海关海运进口TEU。简单来说, CSTEU 就是某个时间节点上完成美国海关清关的货量(TEU)的7天移动平均值。某天的CSTEU就是当天清完关的货量,不代表实际到达美国(ETA)的货量。一般客户会提前4-5天清关,这个指数可以提前看到即将到达美国的货量。
03
越南抢走了中国多少订单?
以下数据统计来源:罗杰把酒看航运 公众号
Datamyne是基于美国海关ETA的货量(就是实际到达美国的货量),被业界广泛使用,跟CSTEU(清完关的货量)不一样。统计口径不一样,数值当然也不一样。
1-5月,中国总体美线出口增长2%,1-4月维持3%的增长,5月下降了2%。 5月到港,就是4月出货,当时正值疫情封控期,货量下降是可预期的,毫无意外。
这里需要再次提一下,Datamyne 是基于到港日,数据跟大家的实际感受至少滞后一个月。疫情封控对货量的全面影响估计要等到6月底的数据出来才能看得更清楚,也就是整个5月出货的数据要等到6月底才能从Datamyne看到。现在看到的数据是局部的影响,不过并没有出现某些媒体喜欢引用的“断崖式下跌”。
越南一季度出口总额超过深圳,引起社会热议。包括上海封控两月,传言订单都飞去了越南。那么1-5月东南亚出口美国数据表现如何?
东南亚到美国1-5月同期增长7%,增速高于中国,符合业界预期。
其中,今年5月东南亚到美国比去年同期只有6%的温和增长。如果真的大量订单外流到东南亚,这里应该有个爆发式增长。
导致只有6%增长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数据还没有完全体现真实的情况。东南亚到美国的航行时间比中国到美国的时间长,5月到港的货不一定全是4月发货的,有些要到6月才能到港。如果真有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这个影响从数据上还没明显看到。另一个可能原因是,订单流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具体情况如何,等7月初数据出来才能看清楚。
有人认为,越南取我们而代之,成为新世界工厂只是时间问题。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因为越南的“成功”其实大多来自密集的外资引入,靠的是承接欧美、日韩乃至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来,没有核心技术并不持久。
此外,随着密集外资入场,越南当地企业所能提供的生产能力也基本饱和,目前越南的熟练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要将近4500元人民币,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
各位货主,你们怎么看?
36%的“始作俑者”Freightwaves首席执行官今年3月底表示“货运衰退迫在眉睫”,引发股市航运板块崩盘。
投资市场和实业市场的逻辑大相径庭。在今年航运市场晦暗不明时,这些言之凿凿的数据很容易放大不安的情绪。美线今年再难重续去年的辉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跌了36%,我们跨境人难道就退了?该做的还是要做,任何时候、任何行业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内核:不骄不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保持市场触觉。时代在前进,产业转移、亚马逊封号事件都给了我们警示:多元化布局平台、精细化深耕行业,这是浪潮中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