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时,训斥还是安慰?妈妈的做法很关键,影响孩子性格

2020-04-03   木棉之城

文丨木棉妈妈

当你的孩子总是哭,你会感到很烦恼,有时候会忍不住发火,吼一顿。

然后呢,你看到孩子战战兢兢的样子,又很后悔刚才的举动,而下一次孩子哭的时候,你又忍不住会发火。

当孩子哭时,作为妈妈,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妈妈的做法很关键,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

01、企图孩子永远不哭的妈妈

每个刚刚晋级当妈妈的女性都会为宝宝的哭闹焦虑不止,于是有这样一位“大师”诞生了,他叫约翰华生,曾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他曾放出豪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以及适合我培育他们的环境,就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让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小偷。

然而这个口出狂言的心理学家被美国民众评委“最讨厌的人”,一开始那些美国妈妈们都信奉这种“哭声免疫法”训练孩子,因为经过2-3天之后,孩子的确变乖了,不哭了,然而迎接妈妈们的却是孩子的一系列问题:睡眠障碍,自闭,严重的还会精神分裂。

对于妈妈们来说,你们要知道,永远不要企图孩子不哭,当孩子不哭了,也说明有其他方面问题了。

马伊琍的大女儿也是采用这种哭声免疫法,生下来就被放在婴儿床上,哭的时候马伊琍不会去抱她,而小女儿生下来就跟马伊琍同在大床上睡觉,马伊琍说,最后悔的就是大女儿的教育方式,现在她很少笑。

每个对孩子的哭声漠视的妈妈,最终都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02、吼一顿的妈妈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我就生气了!”

好多妈妈也用这种方式来试图阻止孩子的哭声,曾经有个宝妈跟我留言,晚上孩子不睡觉,被妈妈训斥之后,孩子就哭了起来,最后生气失控的妈妈不停地摇晃宝宝,最后宝宝一边哭着一边睡着了。看到宝宝委屈的小脸,这位宝妈很是后悔。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很烦,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孩子的哭声。

不过妈妈的这种行为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宝宝的哭声会诱发妈妈肾上腺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又被称为紧张激素,可以让妈妈产生包括烦躁、易怒、威胁、歇斯底里,甚至对小宝宝动粗,大力地摇晃宝宝、拍打宝宝等一系列行为和情绪在内的变化。而哺乳能缓解宝宝哭闹给妈妈的负面情绪。

当你了解到这层含义时,就要克制自己,去学着控制这种紧张焦虑的心情,深呼吸,然后再去应对宝宝的哭声。

03、及时安抚宝宝的妈妈

宝宝一哭你就去抱他,安慰他,会不会惯坏孩子呀?

还真的不会,尤其是3岁以内的宝宝,正是安全感建立期间,你的安抚不会惯坏孩子,反而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刚出生的宝宝,妈妈们可能会很有耐心,因为宝宝不会说话,都是靠哭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力,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妈妈带孩子的时间变长,然后妈妈就会有厌烦情绪,这个时候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就显得比较焦虑,没有耐心了。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试着调节情绪,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毕竟每个人都有哭的权利,包括我们成人。

当然了,那些没有及时安慰孩子的情绪,偶尔还会吼孩子几句的宝妈们也不要过于自责,没有人是完美的,偶尔情绪失控,都是可以原谅,只要慢慢改变自己就好了。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棉妈会继续努力输出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