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177 部 每 日 一 片
2010年7月16日18时,一艘30万吨级的油轮正在我国某著名海滨城市的一个深水油港进行卸油操作。
这本是一次正常操作,却差点酿成巨大惨案。
由于卸油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导致输油管线发生爆炸。
爆炸声响彻天空。随后原油大面积泄漏。
当时,有人以为是原子弹爆了,有人以为是地震。
很多人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么惨烈的灾情。
7.16灾情现场
爆炸引发的火苗随着原油向四面八方扩散。
化成一片片火海和阵阵爆炸,火势甚至蔓延到了海面......
因为原油不断泄露,火势过于凶猛,不但威胁全市、全省,甚至还威胁着邻国的安全。
这场火灾被称为大连7·16爆炸事故。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原油管线储罐爆炸救火难度最大的一次。
但好在有这样一群消防战士,他们不顾生命危险,毫不犹豫的奔赴火场。
用血肉之躯消灭大火,最终守护了人民和整个城市的安全。
今天,一部讲述他们故事的电影上映了——
《烈火英雄》
电影根据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纪实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
故事原型,便来自上述这场扣人心弦的火灾。
影片由陈国辉导演,由黄晓明、杜江、杨紫等主演。
看到剧情简介和演职人员表,你是不是会觉得又是一部和往常一样的主旋律电影?
但没想到,这一次《烈火英雄》却收获了众多好评。
V姐提前去看了点映,影院里吸鼻涕的声音清晰。
就连坚强的直男们,眼圈都有泛红。
究其原因,
我想不外乎“真实”二字。
导演陈国辉曾经说过:
“影片中绝大部分的情节,都来自于采访时消防员亲口所说的素材。”
而为了效果逼真,制作组专门找了工程师按照当时的事发场地1:1实景搭建。
最大范围的火场,有足球场那么大。
并且命令演员进行100天的高强度训练:
挑战绳索速降,攀登消防梯,挑战8秒穿好消防服……
现场放着几十个燃气管,每天火都是呼呼往外喷.
不止演员,导演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得穿着防火服才能工作。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能够打动观众,
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影片过于煽情和夸张。有很多不合理的设计。
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看过原著《最深的水是泪水》,如果你真正了解背后的事件。
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
甚至,现实比电影还要更加惨烈。
这场火灾有多严峻?
从片中以为消防车驾驶员的描述中,可见一斑。
他说消防车刚开进火场,瞬间就被大火吞噬。
所有人都让他往后退,可他幸运得救,相伴多年的消防车却被烧成了灰烬。
在电影里,为了不让石油源源不断流入爆炸的燃油罐里,
消防员必须手动关闭输送石油的闸门。
于是,黄晓明饰演的消防队长带着另一名消防员,穿越熊熊燃烧的烈火,站在岌岌可危的脚手架上,用手不停地旋转阀门。
80圈一扣,关一个阀门,要转100扣,8000圈。
这样的阀门,一共有四个。
他们争分多秒,和死神赛跑,隔热手套被磨破,手被烫伤。
脸被烤的龟裂,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因为在他们面前,就是随时可能爆炸的储油罐。
而事实上,真实事件里关闭一个阀门不是8千转,而是8万转。
这也就意味着,要完全关闭4个阀门,需要32万转。
图来自《三联生活周刊》
当时在场消防员事后回忆,背着呼吸机进去太沉了。
为了能赶紧完成任务,只好把呼吸机卸了减轻重量。
就这样让自己的面部完全暴露在有毒气体和熊熊烈火当中。
他们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但为了人民和整个城市的安全,
即便明知危及生命,依然义不容辞。
而另一边,是杜江带领的消防队,誓死抵挡这猛龙般的火舌。
不让火势蔓延到旁边的化工罐区。
在现场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灭火。
没水了就用泡沫,
泡沫没了就搬起砖块挡住流淌火。
然而区区十来人,一辆消防车,在没有供水支援的情况下,他们挺到最后还是没招了。
但为了完成坚守岗位的任务,没有一个人退缩。
最后,束手无策的杜江队长,拿起手机给每一位消防员录了一段“告别视频”。
很多人看到这里忍不住泪崩,这一段也遭受了不少人抨击:
“在救火现场还有时间录视频?”
事实上,当时现场赶来了很多记者和消防队随行的摄影团队。
他们虽然没有用手机录告别视频,但确实决定用在场的摄影机,留下了可能是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句话。
只是当摄影机打开,在场的每个人都沉默了......
《最深的水是泪水》中也写到:
战士们谁也没说话,摄像机只录下他们沉默、刚毅、稚气未脱的面庞,个个紧闭着嘴唇。
书中的描述同样戳泪,我想如果是我可能也不会去录这句话。
冥冥中带着宿命的意味,似乎录完这句话就要去赴死。
消防战士也是人,他们当然也怕死。
但在国家和个人之间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
黄晓明在片中那句“就想完成任务,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
仿佛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注解。
诚然,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抛开那些堪比战争场面的特效镜头,惊险真实的救火场面。
几条故事线穿插的缺少逻辑,过于渲染情绪的配乐,还有对灾情背后原因的探讨不够深入。
但光是对几位消防战士的人物刻画,
就值得走进电影院。
他们是正带着孩子参加校园运动会的爸爸;
因为在一次救援行动中的疏忽,导致一名战友牺牲,最终被降至调离市区的消防队,还患上了应激障碍综合征,却依然心系火场。
是正在拍婚纱照为了未来做打算的情侣;
在快门按下那一刻收到了集合的消息,提着婚纱头也不回的赶往火灾现场。
是对消防事业一腔热血,
却始终得不到家人肯定的一线战士。
以为一股脑冲在前线才是优秀战士该有的精神,却在死守后方化学罐区时,眼睁睁看着队友牺牲后,才明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性。
他们千人千面,他们有血有肉,他们有情有泪。
在警报响起的那一瞬间,
成为一支队伍,又像是只有一个人,一堵墙,
不发一言的守护在我们背后。
当时导演决定拍这个故事时,一位消防员对他说:
“我们不怕死,只是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做了怎样的一件事”。
黄晓明也在采访中也说:
“这是一部以消防员为主角的电影,希望大家看到电影忘掉我们,记住消防员。”
在这个层面,
《烈火英雄》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
我还记得今年3月,为了扑灭森林大火,27名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牺牲在了凉山州木里县的火场上。
那张流传的消防员朋友圈最后一张图,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上面这张照片中除打码的两人,其他消防员都牺牲了。
这27名牺牲的消防队员中,有人结婚只有12天,
有人还不到20岁。
“00后”牺牲战士王佛军生前朋友圈照片
但还有很多消防战士,我们不曾记得。
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超级英雄。
但我们却很少听到他们的故事。
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不是为了宣扬大国情怀,不是为了用灾难获取同情。
而是为了记住这群平凡的英雄。
那句话很俗,可我依然想写在最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转发这篇文章,
让更多人铭记这些平凡的英雄
你印象最深的一场火灾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