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题字赏析,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

2020-09-07     艺术起源

原标题:“山东博物馆”题字赏析,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

“我用脚趾夹着木棍写的都比他强”,据说这是在上世纪的书法界,一位自称“鲁赤水”,与齐白石对齐的著名人物说出的话,而评价的对象正是郭沫若先生,在书法界看来,这只不过是个笑谈,但在大众面前却是惊涛骇浪般的“花边”新闻,而不论真假,郭沫若的书法在近些年是遭到了众多争议。

郭沫若书法作品

郭沫若书法如何?在书法界郭沫若的书法被尊称为“郭体”,能够以独特风格而形成一种书体,对于书法家来说是项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肯定,其实真正去品味郭沫若的书法,这种脱胎于魏碑体却又不失娟秀柔美的字体,却是值得一看,而魏碑体众所周知,凝重之气比较明显,郭沫若能够摆脱这一点,从章法、结构与风格上自成一派,称之为书法大家毫不为过,但为何到了21世纪,反而屡遭质疑呢?

郭沫若

说起来,这些质疑像是一个笑话,而且确实也是来自于一个笑话,笑话说一对情侣到山东博物馆旅游,小伙子念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时,读成了“山东情妇馆”,流传网上网友一看照片,果真有些许相似,再一查这不是郭老的字?于是诞生了一系列对郭沫若书法的质疑,然而懂书法的人当成笑话一笑了之,不懂的人却信以为真了,山东博物馆题字真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我们来细细品味,赏析一二便会有所了解。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中,书法藏品不少,多半都是与“书圣”王羲之有关,毕竟这是王羲之的故乡,按道理来说,用王羲之的书法天经地义,是真真切切的“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如果用王羲之的书法,就必须用他以往的字体来拼凑,既没有结构上的美感,也失去了题字的美感,看下图其实一眼明了。

王羲之楷书作品

从王羲之的书法上来看,每一个字单独看来都不愧于“书圣”名衔,然而组成一块反而有些过于拘谨,失去了一种活力,但反观郭沫若的题字,风格极其独特,属于典型的行草,行草讲究着草而不乱,既要有着行书的流畅之美,也要有草书的狂放之势,郭沫若题写的“山东博物馆”,可谓是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之美。

名家书法

从上图中我们来看,郭沫若题写的“物”字,以草书章法来写,但是并没有按照草书的结构,而是以行书“物”的结构,加之以草书的潦草,达到了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感,与行草“妇”字还是有着天差地别的,而对于题字来说,这样的字体既有艺术性,又具有创新审美性,因此大家看成“山东情妇馆”,只是没有学过行草的章法而已,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郭沫若书法作品

而这个题字,是源于1959年郭老参观山东博物馆时,留下的信件,最终由竖版排成了横版,成为了山东博物馆的题字,从这篇书信的整体内容上来看,其实不难看出,郭沫若所写的“山东博物馆”五个字,确实有着极高的艺术美感,其中还保存着郭沫若书法中的特性:书生气,给人一种坚韧之中又有种柔美的感觉,因此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QNjaXQBeElxlkkact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