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艺术史之中,有着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没有画画那么天马行空,也没有唱歌那么优雅动听,更没有跳舞那样强身壮体,但它却是几千年一个民族集结的文化精华。
它便是书法,一个基于汉字诞生的艺术形式,在几千年来的演变之中,诞生了龙飞凤舞般的草书,给人心潮澎湃的激情感,端庄华丽的楷书,给人朴实无华的稳重感,当然还有着行云流水的行书与古朴淳厚的隶书等,他们的特点都很明显,但规矩也很明显,那就是基于汉字而创作。
苏士澍书法作品
如若用英文写书法,那么是否还能称之为书法艺术?对于现代众多实验书法家、前卫书法家等人来看,这绝对是书法界的新创新,就像著名独立艺术家,时任央美副院长、教授、博导的书法家徐冰,便把书法改头换面,用英文字母组成一个类似汉字的东西,称之为“英文书法”后在书法界一举成名。
徐冰《英文书法》
那么如此说来,是否现代书法已经不需要基于“汉字”了?尤其是“丑书”、“盲书”与“射书”等书法形式出现之后,书法创新仿佛成为了一个难以启齿的词语,就像最近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高徒苏士澍先生,又被网友曝出来写错字了,并且还因此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网友认为不如小学生,一种则认为这是为艺术表现而故意写错,其实我们先来回顾下苏教授的“被曝”历史,再来分析也不迟。
苏士澍书法作品
当杜甫传唱千年的诗歌《春夜喜雨》,被苏教授改成李白所写之后,人们也确实有点捉摸不透了,到底是语文课本上写的对?还是苏教授说的对?
苏士澍书法作品
把鸟写成弯,尽管在繁体字中,这两个字有些许相似,但是还是能够一眼明了的,这个错别字也让很多人对苏教授产生了质疑。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时常被曝光,可见身为书协主席也并非是一件简单事,比如之前杜甫的《昭陵诗》中的“诗”字写成“寺”,《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写成是庄子的话,而除了这些需要有些许文化底蕴才能避免的错误外,最近苏教授被曝光,一个小学生都会写的字,他都没写好。
苏士澍书法作品
“越荘”二字,本是苏士澍为一个酒商题字,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在题字后被网友发现,这个“越”字好像是少写了一撇,并且这两个字感觉歪歪扭扭,形似楷书,却又没有楷书的端庄。
写错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写错字后还被视为“权威”,因此很多黑白分明的网友斥责他写的字不如小学生,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下这两个字,便会发现这个字或许还真的没有错。
苏士澍书法作品
“越”字本身是由“走”与“戉(yue)”两个字组成,是一个极为常见的字体,因此是否这个字写错,也只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就是书者故意而为,第二种则是无意写错。
先说第一种,其实这是大多数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一种原因,他们觉得为了书法艺术,为了字体更具有艺术性,可以在字体最原始的结构上进行改编,因此“戉”那一撇很可能是书者自己创新的方式,在苏轼的笔下也见过这样的例子。
苏轼书法
由此可见,或许只是苏教授不同的书写方式而已,但对于一些网友看来,这就是一个错别字,不能因为书法艺术就去掩盖错字连篇的事实,毕竟事实上的字体是由那一撇的,如果为了书法艺术,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改编汉字,岂不是因小失大?
那么为了书法艺术,究竟要不要错字连篇?在历史上,其实楷书作品一向都是以最典型的书法结构来创作,而草书也有着十分严格的章法,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连笔方式与写法,因此再乱的书法对于专业学习过的人来说,也都能识出是什么字,而作为书协主席,更应该普及大家能看懂的书法,而不是大搞“创新”,由此被质疑也实属正常。
李昭华
最后奉上一位11岁小学生,在网上凭借临摹《兰亭序》意外走红的小书法神童李昭华的书法,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或许真正的书法艺术,并非是为了艺术而去创新导致“错字连篇”,把真正的汉字写好,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