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诗刊》编辑刘年”
矜奇立异,别树一帜,是这个时代文学艺术界的特性,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文化潮流引入之后,文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人墨客不再拘泥于传统,就像大众喜欢新鲜玩意儿一样,追求起了创新,虽说创意无极限,但终究是有底线的,而当突破了道德底线之后,按道理来说一切价值都该荡然无存,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是余秀华的“黄诗”一样。
余秀华(右)
在这个标签化的时代,余秀华是一个有着巨大争议的诗人,有人赋予她“天才”诗人的标签,在她的诗歌中找到了一位女性用文字呐喊彷徨的力量,但也有人更关注她是一个“农民诗人”、“脑瘫诗人”,而她的诗歌与她一样,有着两极化的标签,有网友大骂是“黄诗”,却也有人觉得是她的诗歌既有古典诗歌的意趣,又有现代诗歌的抒情性,而如今,她一度被誉为了“现代情诗之母”。
余秀华
提起“情诗”,在中国古代其实就是婉约派,比如代表人物柳永的“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李白甚至还写过“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余床”这样的情诗,而女诗人之中就属李清照最为知名,但反观古代婉约派的情诗,听起来都比较含蓄,而余秀华的诗歌,更像是国外的浪漫主义诗派,更加直接而奔放。
余秀华
当然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还是区别很大,毕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白话文本身就简单直接,而近些年在文学圈,能够在脱离圈子,在大众面前成名的诗人少之又少,余秀华自然也成为了别树一帜的人物,因此她被很多人赋予了“现代情诗之母”这样响亮的头衔,如此一来,很多人就好奇了,她究竟是“情诗之母”?还是“黄诗”作家呢?
余秀华
其实看余秀华的诗歌,更像是她人生的一个缩影,而她的人生可以用不幸与幸运来概括,出生后患上了脑瘫,上学没读完高中,19岁时便在“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农村妇女,种地、打工是她一眼可望见的人生之路,但她并不希望如此,于是她幸运的爱上了写诗。
余秀华
把内心所想写下来,写成日记,或写成诗歌,这是很多学生时代文艺的少男少女的行为,38岁时的余秀华,也还是这种想法,在写过无数诗歌之后,终于在自己快四十岁的年龄时一举成名,《诗刊》在2014年连续发表了她的9篇诗歌,一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更是成为了她的代表作被大众所熟知。
余秀华
从一个还在外地打工的农村妇女,一时间成为了中国文学界崛起的诗歌新星,对于余秀华来说就像是一场梦一样,越来越多的文学节目邀请她做客,越来越多的记者来采访她的人生,于是文学界诞生了一位“现代情诗之母”,在文学界红极一时,但余秀华终究还是没躲过“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现实,她的诗也被众多人看成是“黄诗”,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是诗。
余秀华
为何从“红极一时”的女诗人,沦为大众眼中的“黄诗”作家?其实对于文学界来说,人们最初看到的余秀华,是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人们最初觉得一个农村脑瘫女人,写出来如此震撼人心而又直白的情诗,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敬佩之心,于是她“爆红”了,但当回头再看,人们开始质疑起了她的诗歌究竟蕴含了什么?无非就是打情骂俏,因此认为这根本不是诗,反而觉得诗本应该是高雅的。
余秀华
有人看不透,于是大骂她的诗歌是“黄诗”,并且大骂余秀华也只是一个“黄诗”作家,但对于在如今的文学界,专家学者对余秀华的诗歌评价极高,而在采访之中,也有专家表示“骂黄诗的,其实说明了你们不懂文学”,其实文学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内心,而余秀华也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最直白最震撼人心的地步,尽管称之为“现代情诗之母”有些过,但她写的终究还是诗,并且是受人所欣赏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