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错误,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吉宁定理”给我们的启示

2019-10-20     生涯笇姐

一、不想犯错,就能不犯错吗?

刘豪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严格。比如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冒险去承担新任务,也不容许自己去尝试新的事物。原因无它,就是不允许自己犯错。因为缺乏冒险和勇于承担错误的勇气,他也一直没留下什么让人深刻的工作表现。

大事情上很慎重,在细节上也非常在意。比如不允许自己犯低级错误,邮件里面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母错了被自己发现后,心情都要低落很久;要是打电话不小心叫错了一个名字或者说错了一句话都恨不得倒回去再说一遍;表格里面要是有个数字错了,他也觉得无法原谅自己。

每天都会反复的把自己发出去的邮件,打过的电话做过的表格翻出来看,本以为要求这么严格比较少错误吧?但是相反的是,他不检查则已,一检查不管在哪里都会发现错误。时间一长,他觉得每天上班毫无意义,对自己的评价也极低,对工作也没有信心了。

在一家公司呆了五年,一直成绩平平。看着跟他一起进来的同事不是升职的升值就是换了工作去了更好的单位,他偶尔也会觉得不平,我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了,也没犯过什么大错误,为什么升职跳槽的就不是我呢?

刘豪的经历刚好验证了一个吉宁定理。吉宁定理是贝恩咨询全球副董事吉宁提出的,其中心意思是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要想成功就不要害怕错误,因为成功都是不断尝试之后的结果,是一次次错误之后的“运气”。

二、为什么错误无法避免?

而放在普通的工作者身上,犯错误时有发生,比如忽略流程,遗漏某些程序或者是犯一些低级小错误。但是犯错误其实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个:

1、 从性格上来说,每个人的感知和判断的方式不同,因此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

如荣格在《心理类型》中提到的,感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感觉”,感觉型的个体会利用身体的五官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可以从自己的亲生经历中发现更多的信息,与之对应的靠思考的逻辑思考就不强。

一种是“直觉”,直觉型的个体会在无意识中队各种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和联系,进而间接地对环境进行感知。也就是直觉型的人更擅长逻辑推理,但是对具体的经历确发现不了有用的信息。

也就是说,感知决定了我们对环境的认真,而判断则决定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应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越来越选择与自己偏好的感知相关的活动,以便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成熟而避免露出幼稚的马脚。

放在工作中,直觉型的人就更擅长分析现象制定策略,而感觉型的人就更擅长处理具体的事物。

比如刘芳喜欢分析观察事物,在业务部门,她就适合去判断筛选哪些是优质客户,应该对哪些客户下多功夫;而李丽喜欢亲自去体验事物就更适合负责去追踪客户,因为她在追踪的时候更能发现客户在想什么从而更好的理解客户的需求。但是如果让直觉型的人去处理具体事务就容易忽略细节,而让感觉型的人去制定策略就容易忽略有用信息不够全面。

2、 从记忆上来说,接收到新的信息时,由于过往经历的影响,对不同的事物的理解和编码不同.

编码之后信息会被保存在记忆中并且与之前的信息和认知整合在一起,如果认知不正确,就会影响后面所有吸收的信息。并且人们有遗忘信息或保留不争确的回忆的倾向,包括年轻人也是一样。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有遗漏或者忽略事实,趋向“标准化”或者缩短,比如时间的估计就会缩短。

比如陈宏一直记得某个产品的生产周期是30天,但是有个类似的产品因为增加了新功能周期需要加长20天,但是在他的认知里30天生产就足够,所以他笃定的告诉了总部这个信息结果到后面发现时间根本来不及。

3、 潜意识的影响。

人之所以会在某件事上失误,是因为Ta潜意识里根本就很抵触做这件事。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就研究过了这些持续性“失误”、“过失”背后的本质。在他看来,“失误”是一种严肃的心理活动,它由潜意识“支配,帮助潜意识完成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意图。如果说人的心理像一座在大海上漂浮的冰山的话,那么意识只是这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可见的小部分,而潜意识则是藏在水下的更巨大的部分。并且很多行为都受潜意识影响。

比如陈丽对做表格感觉非常头疼,每次做表格都告诉自己要做好要做好,但是每次检查的时候都能发现错误,这让她非常沮丧并且充满了挫败感。她越是提醒自己要做好就越容易犯错。后来她发现,她之所以做不好这个表格,是因为潜意识里就不认可这个表格,就觉得是浪费时间;但是意识层面她知道她必须做好,可是内心深处其实不认可。

三、我们都想在工作中避免错误,那么到底该如何尽可能避免呢?

1、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挥优势同时弥补劣势。

在《天生不同》中,作者提到个体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且从相互对立的心里功能中选择其一,并且加以有目的的使用。

一般来说,“感觉”型人适合用来观察和了解事实;“直觉”适合用来发现新的事物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所以如果你典型的感觉型人,首先要认识并接受自己容易已“感知”的太对面对一切,并且容易欠缺判断和决策力,所以在工作中,就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并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判断和决断力。

如何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呢,分三步走?

首先从小事开始,勇于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

第二步:求证自己的判断对错。

第三步:对比实际的结果和自己预测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找出差别的原因。

刘浩最近看到法国总部一直在说要做一个新的商标用于产品上,于是他大胆预测,这是法国想要开设一个新的品牌了,同事都说他想太多。但是没过过久,法国总部真的下达了通知说要重设一个品牌,那个新的商标就是要用于新的产品上。

2、利用RASCI工作安排法合理安排工作和人员,避免工作流程中的遗漏:

R = Responsible 执行人。谁负责执行任务的角色,具体负责操控项目、解决问题。

A = Accountable负责人。谁批准并且对任务负全责的角色,只有经其同意或签署之后,项目才能得以进行。

S = Support 支持人。谁支持参与具体任务,协助R完成工作的角色。

C = Consulted咨询谁,即在任务实施前或中提供指定性意见的人员。

I = Informed告知谁,及时被通知结果的人员,不必向其咨询、征求意见

比如张芳要组织产品销售会议。根据RASCI,她应该要组织以下人员:

执行人:应该是销售部门,因为推销产品的主要是销售部。

负责人是总监,由他来确定产地和时间等。

支持人是产品开发部和财务部,因为他们需要提供产品及资金支持。

咨询人是技术部门,因为开发产品过程中需要技术支持。

告知谁:供应商,他们负责提供具体的产品。

3、利用防呆(Poka-yoke、Fool-proof)法,设置检查清单。

防呆法的本意是为了实现生产合格率100%的目标,必须在模具、工装夹具方面多用脑筋,添置防止不合格品发生的设备,这就是防呆装置。

因此,更具体的说“防呆法”是:

01、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

02、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错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

03、 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都不会出差错的构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

放在我们的工作中,可以用来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列清单。把工作的步骤和程序按顺序写下来做成一份程序清单或者是坚持清单,标准是让没有接触过的人按照你的清单也可以做出事情或者进行检查。

比如以笔者的工作为例,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邀请各个部门同事参加会议。邀请的顺序,时间地点和人物缺一不可。在使用“防呆法”做成清单之前,有次忘了邀请其中关键人物。之后根据我把邮件邀请流程做了一份检查清单,内容如下:

马云说过:“人类要承认自己有局限性,承认局限也是一种智慧,时刻要谨记:没有问题,往往就是最大的问题。”而不允许自己犯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它会阻碍我们的发展;会让我们散失探索的勇气。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利用合适的方法,减少错误的发生。让我们在职场上,越来越优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ML46G0BMH2_cNUgg5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