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习惯从学生做起,放弃野味从教育开始

2020-01-30   教育思享

西北之地以面食为主,吃面时候来一瓣杀毒的蒜,津津有味。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的饮食太过于粗狂,但是面食的五花八门,让面食一点也不孤单。从好吃的油泼面、杂酱面、biangbiang面、臊子面、夹馍等等面类美食,可以看出西北之地饮食的传统,那是彰显了几千年的文明智慧,包含了无数的美丽故事。

南方之地以米为食,主要是白米饭,菜肴丰富,也是美味。可见无论南北,都有着各自的饮食文化和美丽传说,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正确的饮食文化其实非常重要。谈及饮食文化,就不能不说在这文化背后的教育。

或许,有人觉得饮食与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其实饮食与教育的关系,也是建立在正确的饮食观念上。我们当今主流的饮食文化,经历了无数代先辈沉淀下来的文化,更包含了无数先辈的智慧,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几乎已经形成了极为成熟的饮食文化体系。

然而,也有些“勇敢”的人试图突破当下的饮食文化,想要寻找更多的食材,这么做其实本身并没有错,他们可以视为饮食文化中食材的“开拓者”。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饮食文化”观念,可能这种“开拓”,会给人类带来的不是食材的丰富,而是危机和灾难。

因此,作为一名学子,不仅要学习那些书本上可以看到的知识,还要学习书本上看不到的饮食文化,而这恰恰是树立学子在以后饮食的走向。

简单来说,如今很多人以为野味就是营养的代名词,甚至认为能够吃到野味更是彰显着不一般的身份,这种认知是可怕的,也是很无知的。而且这样简单的认知,大自然给人类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生动的一课。只是让人遗憾的是一边是教训,而另外一边却依然站着食客。

究其原因,就是饮食文化出现了偏差,而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在不少人的脑海中,野味就是美味,这种简单的等价,几乎是致命的。如果这种饮食观念不转变,那么以后难免还会上演一次次危机。其实,吃主流的肉,吃主流的饭,也很有营养,而且也很有身份。自古有开水白菜,简单的食材,却有着很高的营养,更彰显出了不凡的身份。并不是吃得古怪就很了不起,尤其是已经被科学证实有害的,甚至“开拓者”也已经为之付出了代价,就应该放弃将之纳入到饮食文化食材当中的愚蠢行为。

另一方面,不少人尝试陌生的食物,往往是为了证明自己,敢于挑战新的事物,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这样的心理需求和好奇心并不是不好,只是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并不是说味蕾没有尝试过,就一定要亲自试一试,更不要为了流量,明知危险而为之。

因此,树立正确的饮食文化观念极为重要,尤其是放弃“野味”。毕竟在吃的方面,人类暂时并不需要去探寻更多陌生的食材,希望那些冒险的“吃货”朋友,能够将精力用在其他的方面,即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