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与韩国签署军机适航协定,KF-21进军欧洲市场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2024-01-10     看航空

原标题:波兰与韩国签署军机适航协定,KF-21进军欧洲市场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1月2日,韩国正式与波兰签署军用飞机适航认证协议,彼此承认对方国家政府验证的军用飞机安全性。

除波兰外,目前已有4个国家与韩国签署了这一协议,分别是美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

KF-21

与波兰成功签署这一协议对韩国来说意义重大:

按照韩国目前的军用飞机发展战略,打开欧洲市场是其重要的一步。而波兰则是至关重要的启动用户——波兰不仅在2002年9月与韩国达成了价值30亿美元的协议,采购48架FA-50战斗机以替换老旧的苏-22和米格-29战斗机,也对于KF-21项目表达出强烈兴趣,目前两国已经在正式推进该项目的合作流程。

波兰FA-50已于2023年7月开始交付;首批交付的12架FA-50GF(间隙填补)飞机,来自韩国空军转让的订单,配置低于波兰采购合同标准;后续会升级到FA-50PL状态,涉及外部油箱、火控雷达、航电系统以及更多武器弹药的整合。

2023年4月,波兰军工领域最主要的企业之一波兰武器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塞巴斯蒂安·赫瓦莱克访问韩国,参观了韩国国防采办计划管理局(DAPA)、韩国航空工业(KAI)和韩华公司,并表示希望能参与韩国KF-21战斗机计划。

据报道,波兰政府正在讨论通过替印尼支付其在KF-21项目中的欠款,达成收购其股份的目的;而阿联酋似乎也正在推进类似的工作。

战斗机隐身弹舱的设计涉及大动压、高过载下的气动弹性等问题,工程难度非常高,是五代机设计中的核心难点。KF-21选择了分阶段发展以减少技术风险、加快研发速度。因此初期KF-21的构型仅采用半埋式腹部挂点。

波兰希望在2026年开始参与KF-21项目,届时该机已经量产并进入完整构型(带有内埋武器弹舱)的Block 2发展阶段。

这是一个很讨巧的时间节点;此时的KF-21已经发现并修改掉大多数缺陷、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波兰又能尽快地获得该机的实际交付,并回避了项目超支延期带来的财务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波兰自身的战斗机装备水平较高。一个原因是多数前华约阵营的东欧国家都对俄罗斯抱有强烈的戒备心理,一直不放松对本国军备水平的提高,同时还不断寻求军事同盟支援。这也是冷战后期,北约大幅度东扩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波兰则是对俄罗斯态度最为强硬的国家之一。

2002年,洛马公司赢得了波兰战斗机的招标,出售48架F-16C/D Block52+,这些飞机从2006年开始交付,配置相当高;拥有APG-68(V)9雷达和ALQ-211(V)4电子战系统,可以投放包括JDAM/JSOW在内的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使用包括AIM-120C-5和AIM-9X在内的空空武器。

后来发生一系列国际政治军事事件,进一步刺激了波兰等国家的军备发展欲望:包括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2010年俄境内波兰总统坠机事故、2014年克里米亚事变等。

2014年12月,波兰和美国签署了2.5亿美元的合同,采购70枚具备隐身远程打击能力的AGM-158联合空对地防区导弹,并对F-16进行升级。

2020年,波兰又和美国签署了价值46亿美元的32架F-35A战斗机采购合同,计划在2024至2026年期间完成交付。

在这种背景下,波兰依然选择采购韩国FA-50并很有可能进一步采购KF-21,除了波兰国防部长布拉什恰克公开指出的,洛马公司相关资源向F-35高度倾斜、导致F-16产能严重不足外,还有两个可能性较高的原因。

2022年波兰加快了军备升级,采购了180辆K2坦克、212辆K9自行火炮,其军费开支不能仅考虑空军的需求。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因素。

波兰在苏联解体以后获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目前离严格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标准还有一些差距;加上人口总量不到3800万人,因此总的经济体量有限。

2022年,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881.3亿美元。而2024年波兰军事开支(含军事援助)将达到GDP的4.2%,是北约协议标准的2倍多。

这种情况下,波兰如果完全依靠F-16与F-35来维持110至120架左右、甚至更大的战斗机群规模,经济负担会非常大。

波兰国土面积只有31.3万平方公里,其潜在的军事威胁方向主要有两个;北方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与波罗的海和东方的白俄罗斯。

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实际上战线的总宽度和纵深都比较有限:加里宁格勒与波兰的边境线大约210千米,最大纵深不到110千米;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距离波兰边境最小距离不到260千米,边境线长度418千米。

而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波罗的海狭长水域,被5个以俄罗斯为假想敌的国家包围——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波兰士兵在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的隔离墙工地上站岗,该工程是两国军事对立的直接产物。近几年来波俄、波白边境关系一直非常紧张,针对性军演和对峙行动持续不断。2023年,波兰和白俄罗斯多次指责对方的军用直升机侵犯本国领空。

对于探测攻击距离至少达到数十千米、而且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现代战斗机,波兰边境附近的作战空域实际上非常狭小。

32架F-35A和48架现代化F-16,可以满足波兰在战时的制空权争夺需求;但在另一些场景下,它们不是最有性价比的手段。比如和平时期的高强度巡逻、对峙对抗;比如战争爆发后,在空中和地面威胁相对较低的区域,实施持续的高强度对地攻击任务等。

201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空战,印度一架苏30-MKI与一架米格-21BIS被巴基斯坦的F-16击落。巴基斯坦一度否认F-16参战,就是顾虑到美国对其出口F-16时附加的协议限制。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因素。

F-16和F-35都来自美国。美国对军事装备出口,特别是高技术装备出口附有严格的限制条款,以确保这些装备最终能维护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利益布局。

特别是波兰决心要发起主动性、进攻性、跨越边境线的军事行动时,很有可能会遭遇到美国的掣肘。为了消除这种风险,引入政治制约更少、使用限制更灵活的第三方战斗机及其配套武器弹药,就存在着显著的必要性。

实际上在2022年10月,就有波兰军官对媒体透露,波兰不仅对韩国KF-21非常感兴趣,请求与KAI进行工作会议分享技术信息;还在试图获得韩国正在研制中的最新型进攻性武器弹药,尤其是“天龙(Cheonryong)”隐身巡航导弹、“海科(Hycore)”高超声速导弹。

特别要指出的是,韩国这些武器的研发意图之一,也是摆脱美国对韩国在武器出口政策上实施的进攻能力制约;比如“天龙”隐身巡航导弹,就是美国拒绝向韩国出口AGM-158导弹以后,韩国开发的本土替代产品。

排版:陈奕煊

文案 | 策划 :积羽沉舟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波音向中东地区推销F-15EX,F-15的国际客户们是否会“买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9df3092797d3b4049d0a51d5149fc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