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快乐还是安康?端午节这些湖南习俗你知道几个?地理视角的“端午节”意象

2023-06-24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端午快乐还是安康?端午节这些湖南习俗你知道几个?地理视角的“端午节”意象

端者,始也

午者,五也

端午

带着兰芷清芬

和《楚辞》的苍茫

背负华夏的古老记忆

从时间深处

沿着汨罗江

行走了两千多年

那些一代代流传的习俗

那些流淌在神州文化血脉中的故事

那些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光阴

用它的耐心

年复一年在仲夏时节

重现先民曾经芝兰为配的模样

也唤醒我们儿时的温暖时光

屈原剧照

关于端午的传说

流传最广的

莫过于屈原、曹娥、伍子胥

其实在最早的屈原之前

古越地就有端午的习俗

越人披发纹身

自谓龙之后裔

其俗亦为纪念先祖

无论起源如何

端午的核心都指向“纪念”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漫长的河

端午的起源

早已被绵绵的河水冲去

如今

我们过端午节

更多的是在纪念那些逐渐消失的习俗

纪念回不去的温暖岁月

端午时节草萋萋

野艾茸茸淡着衣

千百年来

艾草从不负人们的期许

伴五月之光

秉盛阳之气

长到药性最强时

被勤劳的人们

带着露水摘回

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

端午的情结

先从一束艾草开始

红黄蓝白黑

五色丝线并为一绳

就为端午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脖子、手腕、脚腕

都要仔仔细细戴一圈

在夏季的第一场雨后

庄重地抛进河里

河水便会把瘟疫和疾病带走

祈求这一年健康无恙

@王的手创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

几千年来

芝兰为配

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俗

小时候每年端午

母亲都会把绣成五毒的精美香包

缝缀在我们衣服上

当时为美

如今回想起才明白

她只不过是希望我们长大后

成为有品性的人

芝兰为配

是君子的模样

也曾是我们的模样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沈从文的《边城》中

端午时候

小小山城热闹沸腾

就连赛龙舟这古老的习俗

也有了英豪之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是几千年来

中国人辈辈相传的家国情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善吃的中国人

总能在不同的节日里

换着法子做出不同的食物

而端午的宗旨

无疑就是吃粽子

当超市里的粽子上架时

记忆里的旧时光

就在粽子的清香中重现了

淘米、包粽、蒸煮

厨房中母亲忙碌的身影

也在晨光熹微里渐次清晰

化作一份粽子的清香

穿过记忆

翻山越岭而来

五月五

雄黄烧酒过端午

雄黄酒可驱除五毒、祛病禳灾

小孩子不能喝

大人便用毛笔蘸了雄黄

在他们额上

亦庄亦谐地画一个王字

以镇邪延年

额顶王字的小孩嬉笑着跑开

留给端午一串天真的笑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汪曾祺写端午时曾写过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的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寥寥数语

道尽了人间沧桑

时过世迁

故乡或许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故乡

但端午留给他的记忆

却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生动

端午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

留下了太多印记

五月五日这一天

在多少人心中

还是那个夏日的早晨

阳光照在窗户上

细风摇曳着树枝

院子里鸟语花香

还在朦朦胧胧梦中的时候

母亲围着围裙

端来一只新出锅的粽子

这时,父亲刚好抱着一搂艾草进门

艾草上还有晶莹的露珠

他们笑着说:

今天是端午

这一年要无病无灾安安康康啊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各地人民过节习俗也小有差异,但人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却都是相同的。

赛龙舟,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从1934年开始,湘江长沙段慢慢出现长沙民众自发组织的端午龙舟赛。1937年,端午被定为中国竞渡节,当年端午龙舟竞渡现场十分热闹,湘江两岸龙舟观众约计有十余万人,其时长沙总人口为51万人,占整个城市人口的一半(源:长沙晚报)。人们用龙舟竞赛的形式纪念屈原,让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华文化中代代传承。

每至端午,家家户户都会买来几斤糯米,在里面放入红枣、大豆,扯上几根麻绳包粽子。为什么用糯米包裹?其实长沙自古便有舞龙时抓糯米打龙头的习俗,糯米是远古时期祀神用的精米,即“糈”。《山海经》及屈赋中多次出现“糈”,《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等典籍载述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者,亦糯米也。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三方用雄黄治疗疥癣的记载,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中品,载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本草纲目》谓其为“治疮杀毒要药也。”相传古时候有一位赵巡抚,曾用雄黄驱赶岳麓山的一条蟒蛇,此后每逢端午,长沙人都要喝雄黄酒或是给小孩子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以此化毒驱虫。

插艾和菖蒲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至今还有部分老一辈长沙人用艾叶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传说赵巡抚不仅用雄黄驱赶蟒蛇,亦通知每家每户悬挂菖蒲艾叶,菖蒲艾叶变成利剑后吓跑了山中的大蟒蛇。

踏百草,即蹋百草。汉许慎《说文解字》:“蹋,践也。”段玉裁注:“俗作踏。”南北朝时已有此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士农工商)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每年夏历五月初五日早晨,人们赤足或者穿新布鞋,在有露水的草丛中行走,直至足部沾满露水为止,长沙人习惯前往岳麓山踏百草、斗百草。

端午至 五毒出

防虫攻略请查收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前后,天气湿热,各种毒虫开始“蠢蠢欲动”日常活动一不留神就会被“偷袭”。

湖南疾控提醒您:一旦被毒虫咬伤之后切莫大意,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夏季常见的毒虫有哪些?咬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蜈蚣:切勿用碘酒、消毒水涂抹伤口

蜈蚣居五毒之首,毒液中含有类似蜂毒的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被蜈蚣咬伤,伤口局部表现剧烈疼痛、瘙痒,部分患者会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昏迷等。

防范措施

  • 一旦被咬伤,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浸泡伤口以中和毒液。
  • 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 冲洗后包扎,并立即送医救治。

蛇 :如果被咬千万不能奔跑

蛇咬伤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特异性的抗蛇毒血清,越早使用效果越好。每个地区常见蛇种不一样,对应的抗蛇毒血清储备也不同,湖南省分布的毒蛇主要有蝮蛇、五步蛇和银环蛇3种。

一旦被蛇毒咬伤,

谨记四点能救命:

1. 切忌奔跑

蛇咬伤后千万不能奔跑,奔跑会加速蛇毒向全身扩散,一旦快速循环至心脏处会有生命危险。

2. 扎紧伤口

用一些略带弹性的绳子迅速扎紧伤口,每绑30分钟要放开2-3分钟,这样在减缓毒素扩散的同时,也避免了部分组织的缺血坏死。

3. 及时就医

及时、正规就医是最重要的救治方法,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专业医院。

4. 防护措施

在平时的室外活动中,要做好对毒蛇的防范工作。在田间、草丛活动时,可着长靴,手中可用棍棒探路。

蚊子 :可在伤口处涂抹

肥皂水止痒

蚊子是最常见的毒虫,夏季更是十分猖獗,几乎每个人都遭受过蚊子叮咬,脸上、胳膊、腿上大大小小的红疙瘩,又痒又难受。控制不住地想用手挠一挠,反而容易把皮肤抓破,引发感染。

防范措施

被蚊子叮咬后,应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蜱虫:被叮咬后出现发热要

及时就医

蜱虫貌不惊人,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临床中因蜱虫叮咬导致死亡的病例屡见不鲜。

防范措施

  • 在5-11月蜱虫繁殖和活动的季节,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 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裤脚塞入鞋子或袜子中,不要穿拖鞋、凉鞋。每次外出旅游活动后,需仔细检查身体及衣物上是否有蜱虫粘附,最好准备好驱虫剂。
  • 如果被蜱虫咬伤,切勿硬拽,避免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
  • 若蜱虫残留皮肤内,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其放松或者死亡后用镊子取出。
  • 如果有蜱虫叮咬史或者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及早诊治。

马蜂:尾刺进入伤口

不要挤压,用镊子挑出

俗话说“三只马蜂顶只虎”,雌马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螯针中贮存着毒液,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极其敏感。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惹”上马蜂。

被马蜂蜇伤后这样处理

  • 要仔细检查伤口,如果尾刺还在伤口里面,可以用镊子或针尖将其挑出,不可以去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
  • 马蜂的毒液呈现弱碱性,如被马蜂蜇伤,应使用弱酸性的食醋或柠檬涂抹伤口,以中和碱性的蜂毒,止痛消痒。注意被蜂蜇伤的地方,不能用红药水和碘酒之类的药物去涂擦伤患的部位,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
  • 在对伤口局部进行处理的同时,适当给予抗过敏治疗。
  • 若被多个马蜂蜇伤,或被蜇伤后身体不适,红肿疼痛、胸闷不适、喉咙发痒等,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隐翅虫:对皮肤腐蚀性大,不要用手拍

隐翅虫长得有点像蚂蚁,乍看好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它不叮咬人,有时爬到人的皮肤上,常常会被打死或压死,这时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对皮肤有很大的腐蚀性。

防范措施

  • 遇上隐翅虫,用手指轻轻把它弹走,或猛吹口气把它吹走即可。
  • 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可用肥皂水清洗虫体接触的皮肤,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螨虫:夏季首次使用空调要先清洗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型害虫,最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在地毯、床垫、枕头、沙发、空调、凉席等处滋生。螨虫微小,但是对人体的伤害却一点不少,一旦被螨虫叮咬,易引起炎症,伤口出现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丘疹、斑疹等。除此之外,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还是导致人体过敏的重要因素,会引起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皮炎等过敏反应。

防范措施

  • 在夏季首次使用空调时,一定要记得先清洗。
  • 家中被褥、地毯、窗帘等物品要勤于清洗和晾晒。

来源:岳麓山橘子洲

导读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在你眼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就从地理视角来看看端午节。

1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龙舟运动的首要先决条件是水。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为赛龙舟提供了前提条件。

浙江嘉兴赛龙舟

民间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龙舟水”, 端午时节,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还时有冷空气南下,在江南和广东,冷暖空气交汇,往往会出现大而集中的降水。

每年“龙舟水”来时,广东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泡脚戏水,按照传统的说法,“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

2

五毒衣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给小宝宝穿上“五毒衣”,认为这可以辟邪去秽,让孩子平安健康长大。部分地区,图案中还有代表祥瑞、镇邪的老虎,又称老虎衣。

五毒衣(老虎衣)

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物是汉族民间盛传的一些害虫。 端午时节及节后,太阳直射点几乎到了一年中的最北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白昼时长几乎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

太阳直射点移动

这个季节,儿童最容易遭受疾病侵袭,蚊虫叮咬,给自己家的小孩穿上五毒衣来预防五毒之害,寄托了对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3

雄黄酒

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黄酒,可以用做解毒药剂、杀虫剂,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雄黄酒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雄黄遇热易氧化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因此,人们不仅不能自制雄黄酒,就是含有雄黄的药品,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能乱用。

雄黄酒本质上就是黄酒。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受“南黄北白”消费格局的限制,黄酒消费的主要地区在南方的江浙、福建、上海一带,西部、东北部则难觅踪影,当然,这与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南方湿暖多雨有关。

4

粽子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端午节食物之一。

浙江嘉兴五芳斋粽子

南方的粽子很多都会用箬竹叶,箬竹叶普遍见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区域,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坡路旁和靠溪流、小河岸边等处。北方的粽子多用芦苇叶。

南北方粽叶差异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5

采药

采药,即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

民俗认为, 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而这里所说的阳气最旺,从地理角度其实就是太阳高度角最大。

广西靖西端午药市

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城市,市民不方便出城采药,乡民就进城兜售捆扎成把的“端午药”。渐渐地,很多地方就出现了以端午为期、以药材为主要交易商品的集市或墟日,即端午药市。广西壮乡村寨端午时“赶药市”是一项传统的风俗,赶药市除了买药、看药,还识药、闻药,人们普遍相信,五月初五的草药生长茂盛,药力大,疗效好,去药市饱吸百药之“气”,一年中就少生或不生病。

端午节气候变化导致皮肤病多发。南方沿海地区,如广东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麦药又或菖蒲、艾蕊等烧水给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还有的地方或以“午时水”洗澡,或在端午日采刺蒺藜等草药枝蔓煮汤沐浴,认为可消风治病。

挂艾草与菖蒲也是端午采药相关的活动。

6

屈原与汨罗江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相传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纵身跳入汨罗江,汨罗江上原本平静的水面,顿时浊浪翻滚。当时百姓们顺着汨罗江向下游搜寻屈原的遗体,可没想到,他的遗体却没有按照常理顺流而下,反而是逆行了30里,漂到了汨罗江的上游。

屈原

这个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但千百年来,这种端午节前后突现的洪水,被当地人称为端阳水,并且,在端阳水泛滥期间,原本顺流的汨罗江就会开始倒流。所谓的端阳水,是洞庭湖水倒灌进入汨罗江的结果。端午前后,洞庭湖区域降水增加,是其原因。综合自谁最中国等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更多地理相关产品,请扫码了解: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