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地理】赤道有极光,别说北京:地理老师都讲错了!从流感的时空分布说地理!

2023-12-04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时事地理】赤道有极光,别说北京:地理老师都讲错了!从流感的时空分布说地理!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地理老师告诉我们: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地理考试也是这么考我们的:

可是,实时告诉我们:

北京有极光

据央视新闻,12月1日晚,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塔河等地出现极光,不少当地居民以及游客拍摄到这一美景。据了解,本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出现极光是因为地磁暴活动。

而同样12月1日晚,北京怀柔区、门头沟区等地均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了极光现象,引发网友热议。

“我是昨晚在怀柔长哨营满族乡拍到极光的。”星空摄影师浦石表示,“开始拍摄的时间大概是在晚上7点40分左右,持续了大约1小时。极光刚出现的时候,相机能拍摄到,但是肉眼看不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在拍摄时出现了约10分钟的极光大爆发,仅凭肉眼就能看到天空都亮起来了,已经盖过了远方一个小村庄的灯火。虽说和在北极圈附近能拍到的波光粼粼的感觉有差距,但毕竟是在北纬40度左右,这种低纬度地区能看到极光,真是非常罕见。”

极光与磁暴

极光现象的出现,与地磁暴活动的关系密切。根据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中心监测,12月1日、2日,我国将可能出现地磁暴活动,其中12月1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延续到12月2日。

地球的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内核温度最高,为固体;外核温度次之,充斥着大量以铁镍为主的流体。这些流体带有磁性,在地球自转和高温作用下进行对流运动,会引起电磁感应,进而产生地磁。

地磁产生至少有约35亿年历史,它通过地球内部延伸到宇宙中,形成地球磁层,这个磁层可以阻挡太阳风的侵害,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和自然生态。

地球磁场视觉效果示意图 来源丨NASA

而地磁暴,就是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它有专门的强度等级,研究中常用Dst指数来分级,在实际的预警应用中则采用Kp指数来分级,Kp指数最高是9级,属于特大地磁暴级别。

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或太阳风暴的影响,产生强烈扰动的过程。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介绍,在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两点,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M1.7级太阳耀斑的全晕日冕物质抛射(简称“CME”),CME正是产生这次地磁暴的直接原因。此次CME来自于太阳活动区AR3283的耀斑和暗条联合爆发。

据介绍,此次地磁暴过程是由日冕物质抛射作用产生的,是典型的太阳爆发。当这些携带太阳能量的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飞离太阳表面时,就会形成类似爆炸冲击波的效果,快速传递到太阳系的各处。在它的作用下,地球磁场发生了方向以及大小的明显变化,地磁暴就随之发生了。

当地磁暴发生时,地磁中的带电粒子会沿着磁力线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中,导致大气层分子与原子之间碰撞激发产生“荧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极光”。

地磁扰动的影响

地磁扰动会对许多人类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通信行业。

(1)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出的电离辐射会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引发电离层闪烁及电离层延迟等,进而影响到无线电通信和GPS导航定位系统,导致定位错误或中断。

(2)地磁暴还会导致地面电网、石油管线等运输线路形成感应电流,容易引起电网跳闸等事故。

(3)地磁扰动会引起大气密度变化,进而导致大气阻力增加,使得卫星尤其是低轨卫星的轨道高度下降,降低卫星寿命。

地磁暴还会对一些动物活动产生影响,如信鸽、海龟这类靠地磁场来感应方向的动物,当磁场发生紊乱时,就会导致它们的行进、迁移路线发生改变。

图:地磁暴的影响(来自百度百科)

赤道有极光

现代物理学对极光产生原理有详细描述,地球上的极光是由于来自磁层和太阳风的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带进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热层)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它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

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地磁纬度在60°-90°的范围称为极光区,地磁纬度45°-60°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

引发本次极光现象的地磁暴较强,导致极光可见范围变大。

其实,在北京看极光罕见,但并非没有机会。北京的纬度约为北纬40度,属于中纬度地区。太阳活动强度变大,抵达地球的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就会变强,其与地球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时,就会发生极强的地磁暴,部分高能带电粒子会在中低纬度地区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如果地磁暴强度极强,极光的发生范围甚至可能扩大至赤道地区。

每年隆冬,流感都会如约而至。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缺课、父母单位缺勤、医院门诊爆满...这个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或许不该被叫得这么温柔,它会让人们误会它只是一个传染性很强的感冒,实则不然,它的流行模式,从地理角度,分为了季节性和大流行。

我国不同地区季节性流感的流行模式

近期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也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

中国疾控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

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

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

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

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流感样病例包括流感病例和非流感而具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今年流感流行情况,明显高于前三年,我国南方地区流感样病例已处于快速爬坡阶段。目前这些流感样病例有30%左右是流感病毒导致,还有70%左右是非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区域划分

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截至2023年11月19日)监测数据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全国报告20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

01

全国感冒指数与冻手冻脚指数

相比11月底全国大范围尤其是南方地区”一日穿越两季“断崖式降温。12月1日起,北方地区气温开始陆续回升,南方大部气温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起伏不大,极易感冒区域迅速缩减,除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黑龙江、河北、贵州、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外,其他大部地区的感冒气象指数将有所降级。

12月2日,南方地区也开启回暖步伐,感冒气象指数明显下降,不过贵州、湖南西部等地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回暖速度较缓,最高气温在10℃上下徘徊,仍将处于容易感冒区域。

近期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中东部多地冷上加冷,气温将刷新今年下半年新低,冰冻线也跨越长江,多地将冻手冻脚。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冻手冻脚地图来看,近三日来,北方多地最低气温将低于-10℃,其中东北、内蒙古、青海及西藏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甚至将在-15℃以下,体验寒彻骨,手脚一点不能露,要小心冻伤。省会级城市中,像哈尔滨今天最低温仅-21℃,最高气温也只有-12℃,寒冷待机一整天,外出需戴好加厚手套、套上加厚棉鞋。而华北、黄淮及新疆大部等地最低气温将在冰点之下,虽不及东北等地寒冷,但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早晚时段,也可能被冻得手脚发麻。

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跌至本轮过程低点,冰冻线将跨越长江,抵达浙江北部。华北、黄淮、江淮及四川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都将降至冰点之下。

之后冷空气影响接近尾声,但南方不少地方的气温还在继续下跌,江淮、江汉等地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幅度可达5℃以上。公众外出需注意戴好帽子、手套,裹紧羽绒服或厚外套,脚底保暖也很重要,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寒彻骨地区,需棉鞋出场,脚底暖洋洋。

冻手冻脚地图

02

流感季节与环境驱动

在温带地区,流感病毒每年在冬季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季节性更多变,每年经常出现多个流行高峰。影响流感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群免疫,气候因素也被认为在流感流行的季节性中发挥作用。基于环境绝对湿度的流感病毒传播能力和流行模式(单个和多个峰值)会随纬度而变化。

绝对湿度驱动的流感在不同地点传播能力的预测。浅紫色阴影区表示夏季,对于高纬度地区,该模型可以预测单一冬季流行,对于中低纬度地区,该模型可以模拟冬季和夏季流行,在低纬度地区,夏季传播相对突出。温带每年一次基本已属实锤,然后温带冬季每年一次的数据目前尚未明朗。

而在乙型流感病毒的两大派系肆虐的过往,它们在中国9个区域中的地理迁移模式与当今易感人群所属区域竟然有相当大的交叠之处:Victoria病毒起源于北亚热带,Yamagata病毒起源于南亚热带。此外,南温带和北亚热带是Victoria病毒分散网络的连接点,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是Yamagata病毒分散网络的连接点。

断崖式降温与流感

国家气候中心最近宣布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到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最高纪录。对于我国来说,整体上看,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接近或偏高于常年同期。然而,阶段性冷空气活跃,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复合型气象灾害的风险也会增加。

鉴于今年立冬后气温“断崖”式下降,大家就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受凉感冒。由于气温下降,在室内停留时间长,与可能携带病毒的人更近距离接触,感染机会更大。因此,秋冬季自然成为流感高发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03

流感预防

疫苗接种,健康保障

1.适量运动,注意保暖。活动要掌握运动量,不要过量运动,大汗淋漓。运动时及时增减衣服,保持体表微汗最好。

2.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

3.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食物,适量饮用白开水。

4.远离易感人群。

5.室内要适时通风。

疫苗功效

除了主流价值观上的注意保暖、规范饮食之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或许有部分人有接种了流感疫苗仍感染了流感的经历,确实如此,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所产生保护效果估计在40%-60%左右,与其它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相比,它并不十分优秀。但是,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儿童的流感相关医疗机构就诊和住院,并预防相关并发症。

所以强烈建议:所有≥6 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