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冬寒渐远,春意渐浓,春种秋收的生产轮回已在神州大地自南向北渐次铺开。而在春种之前,秸秆要不要烧的问题,意料之中的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秸秆还田”与“秸秆焚烧”,不管是支持哪一种做法,都有言之成理之处,而目前的争论则主要是在保护环境与确保增产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各地情况不同,每个人的着眼点又存在差异,这让争论变得更为复杂。
但不管是基于哪一种坚持发表观点,都应该基于自己的经验及专业认知,如果基本农业常识都不具备,而仅凭个人主观的想法来发表观点,就难免有“不懂装懂”之嫌,也容易因低级错误而“闹出笑话”。
在前几天,一篇题为《必须毫不动摇禁止焚烧秸秆!论某教授“焚烧秸秆别一禁了之”言论》的文章,成为在关于“秸秆该不该烧”争论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热文,阅读超过7万,评论超过4000。
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农业外行人对秸秆禁烧问题发表的看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这篇文章不仅逻辑松散,而且有很多缺少基本农业常识的硬伤,前面为卿画眉说三农对文中的疏漏与不当之处进行了指正,本文继续就其中硬伤进行澄清。
焚烧秸秆导致土壤矿物质分解破坏?
这种说法透露出的知识背景是:不知道土壤矿物质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土壤矿物质就是元素周期表里的化学元素,追溯到源头上,在地球最初,地表是各种岩石,大块岩石在风力、雨雪侵蚀等物理作用下,逐渐由大块头变为细碎粉末。
粉末在经过化学侵蚀(酸雨等)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变为更小体积的高岭石、蒙脱石等,再经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后,才逐渐变为可溶解于水,并能被植物生长吸收利用的矿物营养。
土壤的形成过程
高温能分解这些矿物质吗?可以,但靠焚烧秸秆形成的局部且短暂的高温,是做不到的。
举个例子,石块里面有钙、硅等矿物元素,但烧柴火做饭的时候,往里面扔一个石块,能让石块分解吗?显然不能。
退一步讲,假如焚烧秸秆能让这些矿物质分解,对土壤反而是好事,因为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会更有利于作物吸收。比如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头,足够的高温煅烧下,会变为生石灰(氧化钙),而生石灰在土壤水溶液里会有部分钙由原来的无效态而变为可被吸收利用的有效态。
焚烧秸秆造成土壤板结?
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专业常识的臆测,也没有搞清楚造成板结土壤板结的原因。
在生产上,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土壤自然的天然特性,另一个是以不当施肥为典型的人为不当耕作。
第一种情况主要指的是土壤自身粘性较高,高粘性的土壤,基本颗粒更小,土壤颗粒间彼此接触面积就更大,更容易粘结在一起形成板结,并且土壤基本颗粒越小,彼此之间空隙也越小,所以粘性土壤透气性通常较差。
不当施肥表现在有机肥用量少及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硫酸型化肥,有机肥可以疏松土壤,使土壤保持更好的透气透水结构,从而减少发生板结,有机质含量不足,对粘性土壤来说板结就会加重
为什么硫酸型化肥用多了会造成板结呢?主要原理在于其中的钾元素被作物吸收较多,而对剩下的硫酸根吸收较少,从而造成在土壤中过量积累,而这部分硫酸根会与土壤中的钙元素相结合,形成硫酸钙,而硫酸钙是石膏的主要成分,石膏在失水后会变得很结实,所以这类化肥用的多了,土壤不仅板结会加重,而且土质会变得发硬、透气性变差。
磷肥怕高温?
有这个说法大概率是把磷肥和纯磷(单质磷)混为一谈。
初中化学课上,就讲授过白磷可在自然条件下自燃,假如磷肥等同于磷的性质,试想一下,等到天干物燥的丰收季节,岂不是会发生不可想象的场景。
结构决定性质,作为肥料的磷肥中是没有单质磷的,而是形式与单质磷截然不同的化合物,比较典型的包括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等,这些磷肥无一例外的都属于不燃物,在秸秆焚烧这样短暂且高温程度有限的考验下,磷肥完全可以确保“金身不破”。
结语
解决争议问题,专业人员及有生产实践基础的人,才能对问题的本质予以更清晰准确的呈现,而相应的想法和建议也才更有助于问题的实质性解决,而不能靠来自跨领域点式的“灵光一闪”。
你支持秸秆还田还是秸秆焚烧?为什么?欢迎的评论区留言。
土壤熵情
土壤墒情是指土壤中水分含量的状态。良好的土壤墒情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足够的土壤水分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熵情影响因素
影响墒情的因素有地质地貌、降水、蒸发和土质疏松程度等,蒸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的收入量与水分的支出量的对比关系。
水分的收入量(入渗量或下渗量):大气降水、径流(地表、地下径流)、植被截留、人工灌溉(漫灌、喷灌、滴灌、根灌)、积雪融化、冰川融化、地形(坡度)、土质状况(空隙大小、岩石状况)、凝结水。
水分的支出量:
a.蒸发消耗:干旱、半干旱地区显著。
b.植被消耗(吸收、蒸腾):森林、灌木、草本、农作物(个体、数量、树冠覆盖度、季节性、根系深浅)。
训练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少雨旱作玉米种植区广泛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下图)。该技术第一年6月在宽行追肥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在追肥深耕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6月再在新的宽行追肥深耕,完成隔年深耕、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
(1)分析宽窄行种植对耕作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宽窄行种植对吉林少雨旱作区土壤墒情(含水量)的改良作用。
(3)从气候角度,分析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品质提升的影响。
参考答案:
(1)高茬腐烂还田、追肥深耕,增加土壤肥力;土地休耕,保持土壤肥力;留茬、宽行无种植,减少土壤侵蚀。
(2)留存植物残茬,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残茬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土壤湿度;植物残茬增加区域积雪量,提高土壤含水量;深耕松土,利于雨水下渗和储存。
(3)宽行增加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增加通风透气,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高强度利用,我国东北黑土区正面临“量减质退”的窘境,“质退”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和有机质减少。为了保护耕地,东北地区目前已经形成3种主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图a)、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图b)和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图c、d)。
(1)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黑土肥力保持的作用。
(2)高留茬秸秆覆盖田地春季土壤墒情更好,分析其原因。
(3)秸秆覆盖还田免耕3—5年后最好深耕轮翻一次,简述深耕的好处。
(4)简述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的优点。
参考答案:
(1)秸秆覆盖地表,能够减轻风力和流水对地面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秸秆腐烂后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东北地区冬季多大风、降雪,高留茬可以削减风力,阻滞更多的降雪保留在田地里;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土壤墒情好;高留茬秸秆覆盖可减少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损耗。
(3)深耕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大土壤疏松度,增强土壤储水能力;破坏病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有利丁耕作层下部土壤肥力恢复。
(4)在非秸秆行耕作,减少秸秆造成的障碍;交替种植,便于土壤肥力恢复;影响光照、通风、养分分配以及土壤条件,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山,内环京津,河流众多。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地形分布图。
(1)简述海河下游夏季多洪涝的自然原因。
土地墒情是指作物耕作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土地墒情是指作物耕作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简述古城镇所在地的土地墒情好的原因。
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2016年10月,北京的某汽车企业分厂在沧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这是该企业首次在京外地区投资建设绿色、品质、智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工厂
(3)与北京相比,简述该汽车企业在沧州建设工厂的有利条件。
(4)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某大型造纸厂希望入驻沧州经济开发区,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夏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处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支流多,干流短;水系呈扇形,不宣泄洪。(任答3点)
(2)河流经过,土壤含水较丰富;位于山地边缘,排水条件好。
(3)土地价格更低,劳动力更廉价;靠近渤海,拥有货运港口,对外贸易便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
(4)不赞同,造纸厂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而开发区的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生产绿色环保,污染少),无污染;技术含量高,以汽车及相关产业为主,以期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发挥工业集聚的好处。(理由任答2点)
赞同,大型造纸厂治污设备先进,符合开发区的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生产绿色环保,污染少),无污染要求;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收购农作物秸秆,农民增收。(理由表述合理即可)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山,内环京津,河流众多。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2016年10月北京的某汽车企业第四工厂在沧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这是该企业首次在京外地区投资建设集绿色、品质、智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工厂。随着更多相关企业的入驻,预计2022年沧州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可达到千亿元。如图为京津冀地区地形分布图。
(1)简述海河下游夏季多洪涝的自然原因。
(2)土地墒情是指作物耕作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简述古城镇所在地的土地墒情好的原因。
(3)与北京相比,简述该汽车企业在沧州建设工厂的有利条件。
(4)推测沧州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入驻企业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地处平原,流速较慢,排水不畅;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大;支流多,扇状水系,多方同时来水不宣泄洪;海河道唯一;缺少天然蓄洪场所。(任答5点)
(2)河流经过,土壤含水较丰富;位于山地边缘排水条件好,不易渍水
(3)土地价格更低;劳动力更廉价;靠近渤海,拥有货运港口,对外贸易便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
(4)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生产绿色环保,污染少),无污染;技术含量高;以汽车及相关产业为主,以期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5.读 “我国部分地区3月4日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受 (天气系统)控制,天气状况是 。
(2)近日,即将过境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过境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现象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选择填空)。
A.台风 B.寒潮 C. 暴雨 D.干旱
(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白居易《杜陵叟》)。据中央气象台预测,2018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春季缺乏降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河北省麦田缺墒面积近千万亩。(土壤的湿度情况叫墒情,缺墒是土壤水分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分析华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压 晴朗
(2)冷锋 大风阴天雨雪 B
(3)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春季升温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小麦返青,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