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天价轮椅主要有一下几种技术来帮助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交流与工作。
平等器程序
美国加州“Words+”公司的CEO瓦特·沃托茨,他曾为同患渐冻症的岳母开发过一个程序,叫做“平等器”。于是,霍金的轮椅便被安上了这套程序,以及 Apple II电脑和一个显示器。从而让霍金输入一些信息,这个程序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两个按键。光标会一行一行扫过屏幕上显示的字母表,霍金只需要在光标经过想表达的字母时,给电脑一个确认指令便能实现输入。那时还有三个手指能动的霍金,每分钟能打15到20个词,就这样开启了新人生。
CallText 5010设备
这个黑科技对于霍金来说,非常的重要。当时用上了最好的文字转换语音处理器。于是霍金又能“说话”了。
“Cheek Switch”的装置
随着技术发展,这台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小巧。但是,到了2008年,霍金的手指已经虚弱到按不下开关了,轮椅必须来一次大升级。
因为霍金只剩面部肌肉可以运动,所以他的助理开发了一个叫做“Cheek Switch”的装置,安装在霍金的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
当霍金收缩面部肌肉时,也就相当于向传感器发送了一个信号,接下来传感器反馈给电脑,从而选中目标字母。有了“Cheek Switch”,霍金只要轻微抽动面部肌肉,就能完成打字,真正的“用脸打字”。
交互系统工具包
交互系统工具包也叫做辅助情境感知工具包,霍金通过这个工具包可以用几乎任何脸部动作进行操作。这对于霍金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霍金的病情恶化越来越严重。
眼球追踪技术
简单来说,这种技术就是通过检测眼部的细微运动来实现对设备的操控,看哪指哪。但是,由于霍金的病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眼睑下垂,眼球追踪技术无法准确锁定霍金的目光,不得已弃用。
脑电波识别技术
不用这技术的原因很简单——技术不成熟。深层次的意识,目前根本无法解读
最后他们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提高输入法的联想能力。
他们特地找来Swift Key公司,后者采集了霍金的大量文档,分析词频和上下文关联,和现在的智能手机输入法有点相似,比如输入“时间”,软件便会联想出“简史”。
然而,有这一技术还不够。2011年霍金病情恶化,只靠一块脸部肌肉来操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平均每分钟只能打1.5个字。
于是,技术团队对轮椅又做了次升级,他们安装上一个可供所有残障人士使用的交互系统工具包(辅助情境感知工具包,简称ACAT),使得霍金可以用几乎任何脸部动作进行操作,打字效率至少提高了1倍。
“用脸打字”技术,在霍金的轮椅上被发挥到了极致。
便捷操作
后来,他们还加入了许多便捷操作,比如一键静音,快速搜索、多任务切换、收发电子邮件等等,还能用浏览器上网。霍金处理日常任务的效率,提高了10倍。
这些事情,都是在轮椅上一个12英寸的屏幕上完成的。霍金可以在上面写稿,收发邮件,还能用即时通信软件接听电话。
轮椅上,还有个万能遥控器。它是个红外线装置,能用来操控霍金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视、音响、灯光,甚至可以用来开门、关门。
多功能感应系统
后来技术人员对轮椅再次进行了升级,加入了多功能感应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检测霍金的健康状态,记录轮椅的使用状况。
有人说,霍金的去世意味着“少了一个地球链接宇宙的VPN”;也有人说:“人类欠他一个诺贝尔奖,而他属于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