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广杰
护士小妹把脑脊液标本送过来了,检验师小张接到后,问检验师老张。
小张:老师,脑脊液这三管这么分呢?我记不清了。
老张:第一管给细菌室,第二管给生化、免疫,第三管留给咱们体液室。
小张答应了一句,准备照办。
老张又赶忙说:
不对,不是修改了吗,第一管查常规,第二管查生化,第三管查细菌培养和药敏。
小张又答应了一句,准备照办。
老张又说:
哎呦,好像也不对,老了,怎么记不清楚了?你年轻人,也记不住吗
小张不好意思说:
脑脊液标本我做得很少,我也记不准了
……
脑脊液分检顺序,总记不清,搞不定,这是检验科常有的事情,几天前,还有同行问我这个问题。
2018年10月,我和同行陈鑫合作写了一篇文章《脑脊液分检,检验君该这么做》,后经检验医学编辑们认真审核和整理,以《脑脊液分检,到底该怎么做?》为题在10月18日推出,网友纷纷留言讨论,后又被多家医学网站转载,这篇文章以故事性和专业知识吸引了很多同行,也把检验科目前存在的脑脊液分检顺序问题,阐述得一清二楚,中心点就是按照最新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规定:脑脊液分检顺序——第一管做生化免疫,第二管做细菌培养,第三管做体液常规(形态及计数),而且把理论依据也分析得很透彻:
第一管脑脊液不同程度存在穿刺性损伤、皮肤消毒不彻底等因素,被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不适宜做细菌培养和细胞计数,生化免疫取脑脊液离心上清,影响可忽略不计。第二管为中段脑脊液,污染等影响因素相对较小,更适合做细菌培养。第三管脑脊液经过冲刷,计数相对影响最小。因此:第一管做生化免疫,第二管做细菌培养,第三管做体液常规(形态及计数)更合理!
但即便如此,脑脊液分检顺序,还是容易记混,即便是该文作者的我,在文章发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有些记不清,也难怪,从17岁实习开始,我都工作三十多年了,一直沿用的是旧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规定,思维都固化了,像我这种年龄的老检验师,记不清楚,还有情可原,那么,年轻的检验师检验师记不清楚,就该打屁股吗,也不能这样讲,许多基层医院脑脊液标本不是天天有,年轻人N天也不一定做一次,记不准也属正常。翻翻操作规程,请问一下同事,也算不上掉价儿。
问题是,你总是记不准,总是翻书请教同事,就有些“掉价儿”、不自信了,而且职称考试,你不能也记不清楚吧,那可是要影响你的晋级和工资的。
脑脊液分检,总搞不定,那该怎么办?
我分享给大家一个记忆小窍门,让你一下子搞定。
第一步:联想记忆
大家都清楚,尿液常规和培养要求中段尿,尤其是尿液培养,为什么?聪明人不必细讲,检验人都知道的,所以,你只需记住第二管是做细菌培养的。
采用形象记忆把抽取脑脊液过程,想象成排尿过程,再联系到尿培养,都是做培养的,当然都需要中段(第二管)。
第二步:置换、排除和谐音记忆
年龄大的检验师们,如果脑子里储存老版操作规程抹不去的记忆,那么在第一步联想基础上,只需要把第一管和第二管顺序置换一下即可,因为新、旧两个操作规程的第三管送体液室是不变的。
年轻的的检验师们,如果脑子里没有残存老版操作规程那抹不去的记忆,那么在第一步基础上,记牢第二管送细菌室,就只剩下第一管和第三管了。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多种方法记忆,我推荐排除法、谐音记忆,应该管用,也可抛砖引玉,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方法有二:三体和一生。三体——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很多年轻人读过或者知道,所以,第三管送体液室,那么第一管做生化免疫,也就记得清清楚楚了;一生或医生——第一管做生化免疫,你就记住的一生或医生谐音,第一管做生化就行了。
脑脊液三管分检顺序,可以记清、搞定了吧。
欢迎文末讨论留言,让更多同行受到启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wDPMnEBfwtFQPkd2H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