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不出结果为哪般?

2020-03-31     检验视界网

作者:徐奕胜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案例经过

3.10号中班同事接到一血常规标本,患者,女,78岁,临床诊断:昏迷。血球仪竟然不出结果,是一个结果都没有,就像做了一个空白对照一样,如图1。于是问我该如何处理。

图1

大致情况:EDTA抗凝全血,血量足够2mL;sysmex XN--1000不出结果,报警信息:标本量不足。马上电联临床,得知标本为股动脉血(猜测应该是与血气分析一起抽取的),且临床护士在测快速血糖时,发现患者手指挤出来的血液像水一样。

考虑无法看到全自动的XN--1000血球仪采样针的进针深度,建议同事用半自动的sysmex XS--800i 测试,结果还是不出结果,报警信息亦是标本量不足。

排除了采样针的进针深度问题,当时自己考虑剩下的就是标本问题,是否血液中有干扰物质?建议同事进行前稀释(也叫预稀释、体外稀释)模式,将血细胞、血浆在细胞稀释鞘液(CELL PACK)中混匀,即便血浆有干扰物质、血细胞表面上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抗原决定簇,在1:7的比例(1份抗凝全血+6份细胞稀释鞘液)稀释下,也会变得很弱的影响。

这一次,终于有结果了:WBC 4.46×10^9/L,RBC 0.71×10^12/L,HGB 21g/L(达危急值),MCV 132.4 fL,RDW--SD和RDW--CV无结果,PLT 45×10^9/L,NRBC 2.5%,如图2

图2,预稀释1:7

结合图1、2信息:图1散点图还是有的,只是仪器就是不出结果。图2报警信息:有核红细胞,未成熟粒细胞,贫血,低色素性,大细胞性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直方图信息:红细胞直方图前部有一段明显的下降,小细胞?红细胞碎片?巨大血小板?血小板直方图低平,未见后端翘尾;DIFF直方图:中性粒细胞图形上方存在一些血影细胞的点;WNR图形见有核红细胞散点。

所以,可以得出信息:1、排除巨大血小板,红细胞有问题 2、存在有核红细胞 3、未成熟粒细胞。推片染色,镜下一目了然的红细胞缗钱状排列,且有球形红细胞,如图3

图3

生化结果显示:TP 74.1 g/L,ALB 23.0 g/L,GLB 51.1 g/L。根据临床反馈信息,患者既往有多发性骨髓瘤病史。这也符合镜下所见形态和生化结果。但困惑自己的是,为什么全自动、半自动的血球仪都会认为标本量不足?难道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球蛋白所致?血液中是否还有其他什么物质在干扰?

下午有同事尝试将血常规管离心,置换生理盐水,血球仪依旧无法得出结果。晚上自己接班后,由于患者和标本的特殊性,自己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在干扰。

由于血常规管已被置换成生理盐水,无法还原当时情景,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离心过的凝血管混匀上机测试,看仪器给出的报警,如图6,自己就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

图6

仪器提示:如果血液量充足但无凝固,可能是血红蛋白值过低。请禁用血液吸样传感器并进行手动测试。自己将传感器点掉关闭后,终于凝血管在XN--1000上改为手动测试也出结果了,RBC 0.66×1012/L,HGB为21 g/L。

图7,凝血管,手动测试

一切都恍然大悟,原来是血红蛋白过低导致,水一样的血液,血球仪的血液吸样传感器不识别标本。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仪器报警信息,同事应该看到了,是不会设置关闭传感器?很大原因跟我们进入工作岗位后,定岗导致,如临检组不是很懂免疫组的定标具体设置,生化免疫组不太清楚临检的细胞形态镜检。尽管当时可能培训过,有过印象,但由于定岗,长期不在其他组工作,逐渐遗忘、生疏。

案例分析

1、既然是动脉血标本,为何不退回,以不合格标本处理?这是因为:患者昏迷入院,临床紧急做了快速血糖测试,并做血气分析,抽取了股动脉的血,一并把检验科的血也抽了。

事后发现血常规一直不出结果,电联临床咨询,才得知:静脉输液通道已经建立起来了,其他设备的干预(虽然不知道名字)也进行了。无法再进行抽取静脉血,毕竟输液已经上去了,对结果的影响会更大。只能备注动脉血,告知临床有部分结果或为不可信,如凝血普遍偏高、C02值等。

2、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为什么非常稀的血液,血球仪就不识别呢?这是由于采样针的液位传感器所决定的。如图8

图8,sysmex采样针部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球仪测试所需要的血量只要20微升,其中白细胞样本需11微升,红细胞/血红蛋白样本需4微升,那剩下的5微升哪去了呢?看图可知,Top end discard portion(顶端丢弃部分)和Tail end discard portion(尾部丢弃部分)也是需要血液的。

而这两个部分的血液是非常关键,也是决定血球仪会不会继续做标本的前提。当采样针吸取到血液后,顶端丢弃部分的血液和尾部丢弃部分的血液,会进行血色素的比较(具体怎么比较,在仪器哪个部位比较,应用工程师也不知道,或许技术工程师能知道一些),当这两个部位的血液浓度不一或者浓度低于出厂设置的一个下限,仪器就认为这是个不合格标本或非常稀的标本,不再给出细胞分类和计数结果,即便它有散点图、直方图。

那为什么前稀释的1:7模式就可以做出来?按照患者的HGB 21g/L来算,前稀释模式结果就是3 g/L,仪器再自动乘以稀释倍数才得出21 g/L。这是因为前稀释(或预稀释)模式由于本来就经过了很大倍数的稀释(例如正常人HGB 140 g/L,启用预稀释后,仪器做出结果也才20g/L),所以当自己启用前稀释模式时候,仪器会认为你在开启低值模式的测试。

总 结

血球仪在全血模式下测试,如果血红蛋白非常低(目测血液像水一样稀的淡红色),建议关闭采样针的传感器,或改用预稀释模式处理。

最后个人猜测下,根据以往看到的血常规结果,HGB在30 g/L(全血模式下)还能出结果,或许sysmex出厂设置的HGB比较值应该是低于25g/L就不给出结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QDPMnEBfwtFQPkd13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