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为认识疾病的科普篇;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理论篇;
介绍简单实用心理缓压方法的实操篇;
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篇。
各位亲爱的朋友,在2019-nCoV肆虐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有些朋友的恐惧和焦虑,觉察到了不安的情绪,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认识疾病,缓解焦虑的情绪,特组织焦点心理论坛的专家们为大家制作焦点心理疏导的文章和课程,希望能陪伴您渡过这段时光。
在心理实操方法里面,我们会展示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的一些方法,包括:深呼吸、正念、应激反应、催眠减压、绘画疗法、八段锦、颊针颊疗、音乐疗法等方法。
针对不同人群(患者、医务人员、疫区隔离人员、普通大众)我们也有专家为大家提供可靠的心理疏导方法。
虽然我们不能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但是我们的文字和声音同样代表了我们关爱你们的心。距离虽然很遥远,我们虽然不曾相识,但我们知道我们永远在一起!
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战胜疾病,明天会更美好!
您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019-nCoV突然在湖北武汉爆发,病毒传染性强,无特效药物,治疗不及时有生命危险。难免让人感到恐慌、焦虑、不安、担忧、无助。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分恐慌、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和过度的担心会削弱身体抵抗力,降低心理免疫力,反而更容易患病,同时也可能引发非理性的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造成威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对抗病毒的最好武器。
涤去心尘
“封城”“新型病毒”“口罩断货”这些突如其来的字眼,让前几天还没拿新型病毒当回事的我们觉得措手不及,隔离措施的每一次升级,都让我们的心揪一下,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担忧生活医疗物资短期内紧缺,医疗资源不够用,“封城”的日子不知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不敢出门的日子,脑袋里飞速回忆有没有可能接触到了感染源,不停刷新闻,其实这都是我们面对应激事件的反应。
2020
自我疏导
暴露在突发危机事件里,任何反应都是对超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大家不用担心,也不用自责。
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请采纳专家的建议!
Q:
隔离时不由控制地刷信息怎么办?
A:
有意识减少信息过载,控制关注流行病信息时长。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发大水,需要时刻关注,流行病的流行周期不会因我们反复看新闻而缩短。
心理专家建议
控制自己每天接疫情信息的时间,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这些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每天仅在固定的时段内,看几个平台所发布的权威消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各级卫健委、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发布平台;新京报、财新、三联、澎湃等一线采写媒体……尽量不要多度关注、轻信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截图、视频。重要的是,不要被动刷手机接受消息,要自己决定信息源。
Q:
在家感觉无所适从怎么办?
A:
在家呆着不出去耍一耍,聚一聚,觉得焦虑无聊烦躁,可能只是暂时失去过往所熟悉的那种控制感,少了一些工作中的价值感。
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有控制感或者有价值感的事情,能再有一些愉悦感就更好了。
心理专家建议
试试看下面这些方法:
清洁劳动类:拖拖地,打扫一下卫生,尝试一下"断舍离"。
家庭运动类:做一些室内场运动,跳绳,瑜伽,跟着APP锻炼,和孩子比赛用身体画圈等等小游戏;织毛线、十字绣。
游戏类:把儿时的游戏拿出来秀一下,相互体验学着玩玩;独居人士可以约着网上玩一些益智类休闲游戏。
休闲类:看看电影,听歌,学学书法,学简笔画等。
储备知识类:看一本书,制作一个PPT或思维导图;在网上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
Q:
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
A:
对于这场灾难,孩子们绝对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恐惧之中,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有些孩子都有独立阅读网上信息的能力,他们心中会有很多疑惑和想法。
父母无需回避,而是要采取正确地措施,去告诉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给予他们更大的关怀。
发布:清华大学出版社、焦点心理论坛
中华志愿者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心理文化服务中心
编辑:吴洁
对于个人来说,一件事占据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后就会让自己原本的正常生活失衡。那么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清理自己的内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让疫情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学习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与方法。做到在必须时,自己可以沉着冷静应对。
2、只关注1-2个官方疫情信息,阻断扰乱情绪和判断的各种未证实的信息与谣言。
3、调整作息时间。因为隔离在家,很多人在家有点无所事事,因此生活作息颠倒,饮食无节、不健康,大把的时间不做到做什么。因此通过使用闹钟,重新调整自己的作息可以使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4、做新年规划甚至人生规划,让生活有目标。面对死亡,人总是会重新思考如何活的问题,此时正是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好时机。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并制定计划,隔离在家期间就可以开始执行计划,虽然开工延期,生活被限制在家里,但生活不能停滞。
5、学习新技能。这些时间没有任何工作压力,时间够集中,正是学习新技能的好时机。比如学乐器、练字、画画、写作、甚至玩游戏等等。
6、刷剧:对于各种电视剧的爱好者,此时正是补刷剧情的好时机,我自己就补刷了《杀死伊芙》和《黑道家族》。时间会过的快,好剧也是一种精神洗礼。
7、看书:可能不少人都买了不少书在家,但一直都来不及看,因为总是很忙,现在不忙了,可以用来看那些堆在家里、落满了灰的书籍,重新忆起当初买这些书时热切期望自己更智慧一些的样子和心情。
8、写作:将自己的情绪、感想、恐惧和欲望全部写下来,因为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
9、适量运动:跟着运动app做一些适合在家做的运动,如瑜伽、舞蹈等中等强度的运动。
10、做志愿者:有些人觉得自己在家什么都不做有负罪感,那么加入一些线上志愿者团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有助于缓解自己的情绪。另外线上志愿服务不需要奔赴一线,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总而言之,不能在家无所事事,除了吃、睡、刷信息外什么都没有。必须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将生活内容丰富化,让生活有目标,每天有事做。具体做什么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了,才能有冷静、理智的判断,同时也会因为稳定的情绪而维持良好的免疫力。如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给任何其他人添麻烦,不制造更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盼来春天。
参考文献
【1】非常时期俱佳心理自助建议,心理咨询师,钟小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810820/answer/985490960,简单心理, 来源知乎.
【2】何RORO、魏心妮,微信公众号: 梧桐影珞珈文化沙龙,“新型肺炎”期间,给所有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3】世界卫生组织. (2016). 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期间心理急救. 人民卫生出版社.
【4】宋华淼.军人心理健康维护技术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5】宋华淼.灾难心理救援[M]. 沈阳:白山出版社,2014.
部分转自公众号:重置大脑《居家隔离者如何做好自我心理按摩》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