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将三百万送给水果摊主:水果摊店主撒谎了、没去医院这个荒圆不回了

2020-11-28   案件劳闻

原标题:上海老人将三百万送给水果摊主:水果摊店主撒谎了、没去医院这个荒圆不回了

88岁上海老人王老伯将300万房产赠予照顾他的水果摊主一事还在持续发酵。11月25日晚间,记者和老人亲属一起,在富联路一小区内见到了王老伯以及照顾他的水果摊摊主小游。小游说,自己赡养了王老伯10年,获得老人赠予的房子心安理得。他向记者出示了除了“意定监护”公证材料外的另一份关键材料——“遗赠扶养协议”材料。他表示,自己从始至终照顾老人,如今所得都是老人赠予。自己会继续履行赡养义务,也不会排斥老人亲属前来探望。

王老伯唯一的儿子于2017年病逝,他还有六个亲姐妹,但在三年前,老人选择了小区周边的水果摊主让他住进了家中照顾自己。而在24号,老人家属接受媒体采访称,他们是看了新闻才得知老人赠房一事。并表示,王老伯2017年住院期间,多名亲属曾前往照护,并不像老人此前对媒体说的,家属对他不管不顾。家属还向记者出具医学报告,三年前,王老伯住院时就被医院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因此,对于老人在上海市普陀区公证处所作的意定监护的有效性表示质疑。

根据《民法典》第33条的规定,所谓“意定监护”,是与“法定监护”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老人有四个姊妹,但是摔倒昏迷住院不得不打电话的时候,是打给给海南的妹妹,为什么没有打给在上海的姊妹?海南的妹妹家里也有80几岁老人照顾,不能过来,也可以理解,那她当时有没有给上海其他姊妹联系提醒她们去看一下老人呢,这也可见老人和亲戚之间平时关系不是那么好或近的,个中原因,只有他们知道。

根据网络的报道,说是这个妹妹在年轻的时候放弃了这个房子的继承权,成全了哥哥,不知道真假,如果真是真的,这件事情以后还是很麻烦、这里还出现了一件事情,就是今天看新闻说水果摊店主撒谎了,老人生病亲属其实都有去照顾,还通过了微信群聊天记录和照片,亲属上门也因为老人年痴呆辱骂不让上门。亲属被社区告知老人在小区里不穿裤子。

亲属诉求是店主确实照顾老人很多年,老人馈赠钱和房他们都认为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提高自己给他们泼脏水,编谎话造谣。看新闻店主说亲属没去医院这个荒他自己圆不回了。感觉这版比较现实靠谱,也更符合人性。店主不是完全无私奉献的好人,亲属也不是真无情的冷血动物。

看了有关这个事件的报道,老人与摊主是有签订遗赠抚养协议。按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承担赡养义务,承担生养死葬,获得继承遗产的权利。

应该说,这个是非常合理合法。现在老人家属对这个遗赠的法律效力提出质疑,认为老人患老年痴呆,遗赠抚养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公证处也回应这个问题。公证处表示,公证员与当事人多次进行了交谈,在反复确认当事人的意思后办理了公证。从当事人在办理公证时的谈话情况和提交给公证处的病历等材料不能反映出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出现问题。在公证办理过程中,公证员与老人居住地居委会进行了电话联系,询问了老人的情况。 老人家属也表示“只要公道,不要东西”。

不要房产,只要公道。这种说法我自然是不太相信的。从我做过不少涉及继承纠纷案件来看,不管是兄弟姐们,还是其他亲属关系,或多或少还是为了争财产。上海的房产,即便面积再小,也是值钱。我相信,若是没有这套房产,若是一套不值钱的房产,那恐怕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争议。 从目前报道及公证部门等回应来看,我更倾向认可公证遗赠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当事人尽量通过公证方式来订立遗嘱。

本来我还站摊主的,但是我看到摊主说亲戚从来不来探望照顾结果被打脸(亲戚出具了聊天记录)后,突然觉得亲戚说摊主挑拨离间也不是没可能?不过平时照顾老人的的确是摊主而不是亲戚,所以亲戚拿房产肯定不合理。且房产也已经过公正,看这架势估计要判给摊主的。

这就像请保姆,假如老人还能活7年,算摊主共照顾十年,相当于给30w的年薪且包吃包住还有奖金(40w+翡翠),如果服务能匹配的上价格其实也还好了,反正老人也是孑然一身。亲戚往坏处想就是要来分家产,往好处想是不是觉得摊主“要价”过高所以提出质疑(因为给40w的时候他们没出来反对),到底如何我现在反而有点难判断。

这个问题不管是不是炒作?个人认为能做到10年孝顺老人,就是好人有好报。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关爱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 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类也挺可怜的,其实生下来就知道要死,为了几个碎银而拼博,是为有体面地活得更好更精彩。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关于人生的见解,多多关注自己的心声,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二,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我相信自己,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玄之又玄三,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如同一阵凄微的风,穿过我失血的静脉,驻守岁月的信念。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五,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双方都能理解吧,只能说别做好人。

妹妹当年做好人把房子让出来给哥哥,当然可能有私心觉得最后房子会回到自己手里,结果来了这么一出,自己的动迁房子直接和自己没半毛钱关系了。

摊主做好人,照顾老人十多年,结果现在事情闹那么大,估计全国都认识他了,或许大部分都是说他好的,但也总会有人觉得他居心不良,风言风语也总是不好受的。

至于法律层面来说,我个人觉得没什么问题,我家最近也去公证过,公证处的材料是要的很细的,全套流程核查走下来时间蛮长的,说公证处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是不大可能的。

但老人阿尔兹海默症这个事我比较相信家属的,三年前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最近的视频来看确实是有症状的,包括怀疑别人偷东西 对亲属疑神疑鬼,都是典型症状,不过88岁了,有这病症也正常…

村里的五保户夫妻

五保户夫妻,和我奶奶年龄差不多,不能生育,平时靠经营小卖铺为生,不知道有没有攒下钱。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夫妻俩就去了养老院了。临死前,养老院通知五保户夫妻的侄子,把老人拉回家,办了还算体面的丧事。

村里还有的子女非常没有良心,老人挨饿、被打骂也是有听说的。当然,这种人也会被别人戳脊梁骨的。

大部分老人都是像我奶奶那样,由众多儿孙照顾,还算体面。

城市里有子女的,养老也差不多,依靠子女。

如果城市里的老人,没有子女,但是有退休金,生活有一定保障,生病了有医保报销,且报销比例比较高,不管是私立养老院还是公立养老院,都可以选择。或者,寻找一个靠谱的非近亲监护人,像新闻中的王老伯这样。

但是,如实是疾病缠身呢?如果是瘫痪了呢?如果是痴呆了呢?久病床前况且无孝子,别人能指望谁呢?

目前,我们正逐步迈向老龄化社会,养老方式也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现在或以后的老人,没有那么多儿孙,甚至有些人不打算有后代。即使有儿孙,儿孙也要生活,压力也很大,该怎么安排生前身后事呢?

目前,我们的养老体系还不是很成熟。公立养老,人力投入、经济投入有限,这是事实,即使有改善,也没有那么快;私立养老,那是钱砸出来的,”等级森严”,还不一定靠谱。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相信政府在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管等,都会越来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到这一块,让养老产业能够更繁荣、成熟;我们自己,在还年轻的时候,也要爱惜身体,积累财富,未来在失去劳动力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希望,每一个老人都能有一个比较体面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