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主命
千万别得公主病
自从许晴在综艺节目上全方位散发自己的娇媚,持续输出“我是温柔的、需要被保护的小公举”以后,公主病这个词就在社交平台上被群嘲了。
“我是公主命,不是公主病”。
许晴用身体力行解释了40岁的女人如何活得漂亮。了解一些八卦的都知道,许晴真的是公主命,所以才得的起那一身的“公主病”。
她出生于外交世家,她的姥姥以及姥姥的几个女儿女婿都是外交官,爸爸妈妈则是军人。
许晴的父母因工作经常在国外奔波,许晴和姐姐从小都是由姥姥带大的。家人富养许晴的方式就是“宠”,因为在所有的孩子里,无论是外貌,还是各方面的知识,她都是最出众的。她从小就被家里人、亲戚朋友捧在手心里。
渐渐地,许晴被宠成了名符其实的“生活白痴”,没有钱的概念,根本不知道物价;跟陌生人交流有障碍,还是个电脑盲。
除了演戏,许晴基本上什么都不会。
说真的,“公主病”需要很高的成本。
对于许晴来说,从小就不需考虑这么多,她有资本一直美下去,撒娇任性得公主下去。
那么大部分平凡普通的家庭成长的女孩呢?
大部分爸爸妈妈使出浑身解数用“实力”把孩子宠上天,在毫无底线的包容和保护之下,我们看到各种假公主与真世界的尴尬碰撞:
新闻里的上海街头,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撑着雨伞发现自己鞋带散了,下一个动作不是自己把鞋带系紧,而是等着妈妈蹲下身去系鞋带、擦脚,女孩神情自若、习以为常的样子恍若站在宫殿里的“公主”,无从注意到旁人眼里打上的“无能、不懂事”的标签。
同样被宠坏的故事还发生过在小侄女的班级里。
寄宿制的中学里,初二的小女孩们早就学会了如何照顾、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可有个上学年新转来的女孩却很“鹤立鸡群”,一路经历了不会剥鸡蛋、不会扎头发、不会用热水器,平均每天哭三次等一系列乌龙。之后呢?之后非常“成功”被所有人孤立了。
究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父母中年得女,从小太过于溺爱。
外面的世界轻而易举就将一身公主病的女孩那颗玻璃心击得粉碎,女孩本无辜,因为在她需要面对世界去形成认知的时候,她的父母从来不在正确的航道上引领她。
娇生惯养的假公主们昂首挺胸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女,捧着父母所谓的疼爱以为就能闯荡世界,结果却只积累了一身处处遭嫌弃的“廉价优质”。
爸爸妈妈们:
塞给孩子满满的宠爱很容易,教会她们与这个世界相处却需要更多智慧、眼界和态度。
真正的公主
从来不背“偶像包袱”
如果要选一个正儿八经的真公主来聊话题,这个人一定是“天选之女”欧阳娜娜。
这个女孩是绝对标准版有资本任性的公主命。
她出生在台湾的著名家庭里,姑姑和爸爸都是红极一时的明星人物,家庭富足又充满艺术气息是她成长的温床。
6岁开始学习大提琴,11岁拿下台湾大提琴比赛冠军,12岁举办巡回演奏会,13岁全奖考进音乐届的高等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16岁退学当全职艺人,18岁重回伯克利音乐学院……
但最让人记住她的不是家世好,不是资源丰富,不是真公主的华丽起跑线,而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她在18岁时就已懂得浮沉自己,但从未丢失镇定少女心。
她刚刚成年的人生就在书写“公主的传奇人生”,而真实的她被自己记录在vlog里,是个善良又纯真的小姑娘,身上丝毫没有“明星/公主”的骄傲,画风满满都是踏实后接地气的时尚学霸。
当普通家庭的女孩们拼命追逐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致表象时,真公主正穿着平价的匡威走上维秘的嘉宾席,自然又坦诚的探索着更加充裕的精神世界。
现在的社会,当真也是见惯了那些普通家庭的女孩们,花掉爸妈一个月的薪水买包买衣服,因为她们受到的教育充斥着太多物质和虚荣;也见过相亲节目上自视甚高的女嘉宾,月薪三千,不求成长却要求男方年入百万让自己成为让人羡慕的女人;更见过职场上自以为是的女孩们,不知不觉把全公司的人得罪光,动不动就各种我有我的个性和骄傲……
爸爸妈妈们:
如果“富养”,是让一个人学会金钱与虚荣、学会高傲与自负,而从未看见真正能够决定女孩们人生幸福的价值观与硬实力,比如独立思考、面对未知能坦然应对的能力。比起让小公主们变成什么都不会的洋娃娃,更重要的是教会她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你们将来一定会欠你们的“公主”一声对不起。
光鲜亮丽的衣着和心比天高的内核,普通家庭的女孩们着实承载不起这样的“美丽重量”。家庭的普通没关系,家庭教育的奇形怪状很可怕。
富养女孩
思维和眼界才是真财富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播出了好几季,经常都有惊喜,它挖掘出的真正被“富养”出的女孩们,到底有多值得我们去欣赏?
最好的例子应该就是黄多多了,酷似妈妈孙莉的漂亮面孔,又继承了爸爸黄磊的体贴与温柔,节目里的她优秀得不像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女孩,处处都让人觉得很舒服,而节目外的她弹琴、演话剧更是全能得让人惊叹。
她是被宠爱浇灌出的美好模样,与物质无关,滋养她的是父母一路用心经营的开阔眼界。
仅仅在《暗恋桃花源》的舞台旁,黄多多就浸染过快十个年头,这是再多金钱都堆不出的精神财富。
许多家庭“富养”出的假公主们,有太多接受的不是爱与纯粹的“浇灌”,而是洪水一般的任性“娇惯”。
爸爸妈妈们:
最好的教育需要恰到好处的爱和保护,还有真正含金量的立身之本。聪明的教育是让我们的女孩开阔眼界,积累优质的精神财富,女孩最昂贵的一身名牌不是精品店给予的,而是不卑不亢的得体,大大方方有思想的言谈举止。
我希望
每个普通女孩
可以不做公主,但要真实做自己
也许爸爸妈妈们会说,那都是自带光环出生的女孩,我们有心却感无力 。其实,每个女孩都是受到上天眷顾来到我们身边的,自带光芒,纯洁美好。
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成就自己的无限可能,我们的眼里早就不该只有那些公主和灰姑娘的固步自封,让我们的女孩子成为最真实的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那道风景线才是对她们最好的宠爱。
为我们的女孩找到真正的role model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对一个孩子有多重要。父母是他们的榜样、身边经常接触的伙伴师长是他们的榜样,更有历史上许多杰出女性早早就为我们的女孩子们树立鼓舞人心的行为榜样。
比如,出生草根的前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就是普通女孩们的现实偶像之一。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她一路走上哈佛法学院,并且成功演绎了普通女孩变成总统夫人的精彩蜕变。
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努力教会了她如何成长为一个自省、内敛又强大的人,比起花哨的物质宠爱、叩开哈佛的大门,更有意义得便是从小种植在骨子里的自信和真才实学、坚韧不拔的优质。
再比如: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她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为孩子争取平等教育的座右铭:“让我们铭记:一本书,一支笔,一个孩子和一个老师就可以改变世界。”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头部曾经受到塔利班成员枪击,因为她在巴基斯坦基地恐怖组织统治地区倡导女性教育及其他权利平等。她康复后,并为退缩,继续在自己的祖国为女性教育权而发表公共演讲,并推动国际社会援助保障所有的儿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014年,马拉拉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成为年轻女性争取人权运动的象征。
又比如: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墨西哥女画家,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以自画像闻名,其作品价格居全球女画家之首。
这位墨西哥艺术复兴最伟大的见证人,6岁时罹患了小儿麻痹症,右腿彻底丧失了所有功能。18岁不幸遭遇车祸,躺在病床上整日与画为伴。
但是她一生从未放弃过生命的绽放,每天都在与病痛作斗争,丝毫没有丧失活力与激情。她用艺术表达着自己,与命运公平对话。
正是这样一群知道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为之奋斗的优秀榜样,她们让我们的女孩子理解了梦想、坚持和勇气这些让人生变得有意义的概念,从小开始,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
让女孩们多看看真实世界的优秀女性吧,从小耳濡目染不屈服的勇气和随时随地都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勇敢追逐梦想的独立坚强,还有那眼中的光芒、纯真的笑容,这才是真正被富养的女孩本真的自信与胆色。
别再错误强调女孩男孩的区别了
女孩真在很多领域都不能与男孩平起平坐?女孩就该选粉色,男孩就只能爱蓝色?撕开标签,让我们的女孩自由散发内在不输男孩的强大力量吧。很多时候不是女孩不能,而是太多偏见觉得她们不能。
Amelia Earhart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就是很多女孩心中的女神。121年前的今天,那时的天空,似乎只属于男性。不管当时的状况给了她如何的设限,她从未被男女有别这道门槛阻挡了梦想。
她谈吐大方,着装个性,又美又酷有格调;主张男女平等平权,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勇于反抗,并最终成就了大部分男人都不能成就的功绩。这个女孩驾驶飞机成功飞越太平洋,成为了美国社会的精神偶像。
她是第一位获得十字飞行荣誉勋章的女飞行员、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她更是早期女权主义典范,是美国的英雄人物。
我们总在说男女平等,却又很容易在思想上被传统禁锢,给男孩女孩打上没有依据的标签。
曾经在还不开放男女平等的年代,了不起的居里夫人就早已证明了女性一样可以追逐科学梦想,为人类作出贡献,实现价值。
居里夫人:她从小快学习,在她的努力下,她彻底改变了对抗癌症,并且还发现了镭和钋。
身为女孩,我们并无不同。
不必过度保护,女孩就要走出舒适区
成长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哪怕你含着金钥匙,揣着公主命。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会不会在下一秒拐弯,把你变成灰姑娘。
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无疑从这个时代起只会越来越多得赋予她们更多的角色压力,而父母、社会对于女儿的期望,好像还只停留在以温和的家庭观念为主,希望她们不必太过优秀。
可这并不代表身为女孩,就应该被外界的观念困在当下。懂得走出舒适区的女孩,才会在任何时候都能握紧人生的方向盘,今天可能只是小女孩学业上的一点压力,交朋友中的一些摩擦,未来可能就是一段事业的瓶颈期、一段爱情的空窗期、一段心情的落魄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信心与努力、积极与乐观去应对。
人生不会那么幸运,每件你要做的事情都会落在舒适区里,都会是你喜欢的。主动去挑战成功,永远好过等着被动得被嘲弄。
爱运动爱自然,阳光女生没有公主病
很多公主故事里的女孩形象都是肤白貌美、唇红齿白,好像那就是女孩千篇一律被定义好的完美样子。晒黑一点点,父母们就觉得不美了,公主变灰姑娘了。喜爱运动的女孩子常常被说“哪里像个女孩子”,公主都是淑女,端坐正经、轻声细语的。
可是,那些爱运动的女孩,浑身散发着活力四射的健康风采,时刻洋溢着阳光的微笑和积极昂扬的精神。
她们总是元气满满,爽朗大方,自信从容,不做作,不矫情,她们通常都喜欢在大自然里探索未知,懂得生命万物的美好与平等。
我相信这样的女孩未来遇到任何事,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战战兢兢,弱不禁风。
少看童话故事,多看真实的世界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女孩子们和虚幻的童话故事就成了标准组合。当然,我不是说没有优秀的童话作品,而是那些王子公主幸福得生活中在一起的传统童话实在不利于女孩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与其总在童话里浮浮沉沉,不如带女孩子们多认识现实世界。可以让孩子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写在最后
女孩们、女孩子的父母们:
别学童话故事里的豌豆公主,就算在逃难时,也能被铺了五十层柔软天鹅绒之下的豌豆,硌得整夜失眠。心比天高,不容易获得幸福,从容自若,健康勇敢才能游刃有余地拥抱未来世界的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