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心血来潮的生物。
他们,是游走在王者峡谷的英雄。
他们,总是能掩耳盗铃取走你的信任。
他们,答应总是来的飞快人总是遥遥无期。
他们,用“咕咕咕”唱出“我不会来的”。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拖延症代表!
鸽子!!
为何把拖延症的小伙伴们都称作为鸽子呢?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便开始流行将拖延症的伙伴们称为“鸽子”。这一流行的用语可不是无端端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那么这个现象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呢?敬请收看这一文的——鸟类冷知识硬核科普——鸽子。它是是动物界“拖延症”代表!
随着“放鸽子”的说法越来越流行,使得鸽子也就成为了“拖延症”、“推脱”、“不可靠”、“说话不算数”的生物象征。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鸽子做过多次实验,研究人员们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进行控制,然后将鸽子大小、起始时间作为自变量进行试验,结果尽然完全指向——几乎所有的鸽子都有拖延症。鸽子们宁可选择工作量大而无需立即完成的任务,而不愿选择工作量小但需要立即完成的任务,通俗点说鸽子们都喜欢今日事明日毕。
使得鸽子更加坐实“拖延症”的象征这一称号。
咕咕咕
都说人类的本质是“鸽子”,但其实拖延症不是人类特有的本质,不仅鸽子本尊有这本质,其实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都有拖延症,在拖延症这个行为上,人类的伙伴可不少。比如老鼠会更倾向于选择时间可延迟的大惩罚,而不愿意选择惩罚轻而立刻进行的小惩罚。比如灵长类动物在回报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就会开始觉得很烦躁,然后开始对事件进行拖延。
既然自然界中拥有拖延症的生物不少,那么如果在“拖延症”这一行为可能危及人们生命的时候,人们还会选择拖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就是有例外。古时候人们用鸽子来进行通信,将于通信的鸽子为“信鸽”。可是随着“放鸽子”这一网络流行用语的出现,甚至有人这么说:“信鸽”这个词其实包含了两个相反含义的字,你看都被“鸽”了,怎么能够“信”呢?
在古时候,可能一封信就能够拯救一方灾民,在这种危及人类生命的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会运用鸽子——这一拖延症的本尊,去实现通信呢?
鸽子也可以不鸽,鸽子也可以很守时(仅限送信:D)
早在十二世纪八十年代,在巴格达和叙利亚之间,就有人建立了鸽子“航空邮递”的路线。
鸽子为何在送信这件事情上就能够做到不拖延呢?这就要从鸽子的“爱巢”说起。在杨万里的一诗《小斋晚兴》里面有一句这样子写到:不会邻家养鸽儿,清晨齐放晚齐归。这也是鸽子爱巢的一种描述。
鸽子作为一种“恋家的鸟”,家鸽的祖先——原鸽,早在几千万年前便成群结队的生活在山崖边,由于食物的匮乏,它们有时需要在平原飞行30公里来寻找食物,为了能够回到自己的巢中,它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方向感,否则就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亲人啦!久而久之,原鸽经历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便进化出了定位和归巢的本能。
而人类则是利用了原鸽的这一定位和归巢的特性,把它培养成了送信的信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家鸽,家鸽的定位和归巢能力在人工的选择下被强化,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野生的原鸽,家鸽在还没有满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记住家的位置,在任何一个地方将它放飞,它都能够准确无误的朝着家的方向飞去。
有一个成语说得好,最能够体现鸽子对家的爱——“归心似箭”。这一回家的冲动就有点像是快要过年的时候,家乡对你的诱惑,归心似箭,急不可耐!
你看鸽子都能够做到不拖延了!你看看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既然这么多,不如再拖拖…”
现在嘤嘤鹦鹉(作者!是作者!)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大学里常见的拖延症事件!Deadline,一个大学生耳熟能详的词汇。
- 事件1:临近期末,大家都抱着不怕不怕,明天还有时间的心,直到了倒数的二天仍然想着,明天还有一天,无需着急。
- 事件2:老师为小伙伴们预留了三个月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小伙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动笔。
- 事件3:手机还剩30S就要关机了,不到最后这声提示,我绝不开始寻找充电器!
这边嘤嘤鹦鹉给大家推荐一下史蒂芬·柯维的时间管理矩阵理论(首先我们要从时间的要求和紧迫性做出定位):
将事情按照“紧迫性”和“重要性”分为4大类:
嘤嘤鹦鹉的简表~
我们总是本能的对紧急的事情做出反应,因此我们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了第一类和第三类的事情上,而忽略了第三类的事情,这使我们疲于奔命,然后对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一拖再拖,这就是我们拖延症的形成根源,为此我们要清晰对事件的认知,然后提早开始从事重要不紧迫的任务。
先清晰事件认知后在开始对重要不紧迫的事件进行细分成容易完成和实现的小点。比如你想要提升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不可以死板的告诉自己“我要数学运算能力,我要数学运算能力”,而要灵活地将数学运算能力这件事划分为容易实现的小块,比如每天做30道算术题,日积月累便能达到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目标!
新的一年,祝大家摆脱拖延症!
这里是嘤嘤鹦鹉!欢迎常来我的头条号看看原创内容:超级冷知识科普系列,该系列文于2020-1-12开始更新啦,大概会有十期左右,点击关注,绝不错过,咱们拉拉勾!
参考文献:
果壳网:真正的信鸽,从来不会“放鸽子”
史蒂芬·柯维的时间管理矩阵理论
微博搜索“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