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发现一对小翅膀,助你赶走阴郁~
这里是您关注的嘤嘤鹦鹉(手动龇牙笑)。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动物们的社交以及全世界最会社交的鸟类。
有着重要意义的动物的社交
社交,指的是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往来,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谈,也可以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传播信息或用于实现交流思想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在人际关系中,社交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人类的社交中,有一些俗成的礼仪,在这边就不详细说啦,大家可以翻一翻百度~
其实除了人类之外,世界上有许多动物都会社交,并且需要社交,动物也离不开自己的社会。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康拉德·洛伦兹曾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过一篇有名的关于鹅的著名研究:新生的鹅会对发育过程的特定时期的第一个监护人产生本能的情感依赖。
这个观点的出现便成为了动物行为学的一个基本教条,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多数的动物像是机器一样,只有固定的程序化的行为,就像康拉德·洛伦兹研究的鹅一样,凡是特定时期的第一个监护人,便会产生情感依赖。
可这个时候,有一些学者站了出来,他们认为某些外在的因素(人为的环境)还有内在的原因(基因)可能会造成动物的行为不同的结果,他们认为是康拉德·洛伦兹实在是对妈妈这个角色太有代入感了,导致小鹅才会对他产生情感依赖,是人为的环境干扰了小鹅!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很快这些学者们就发现了一些动物确实会模仿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并对它的行为进行学习,如果想要充分的理解动物的这种学习行为,就必须承认,有些动物确实像人类一样,身处在复杂的“社交”网络当中,这是一个将单一个体与群体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关系网。
这些复杂的关系网,对它们的生存还有繁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食物、捕食者、配偶信息的精确程度和信息在群体中间的传播速度等信息。
全世界最会社交的鸟儿,归灰喜鹊莫属
说到社交,我们会第一个反应:邻里的互帮互助可以算的算是一种社交吧?是的,算得上呢。并且人们通过互帮互助能够构成一定的社交网络,这可能就算是我们所说的“会社交”。
既然如此,咱们就来说一说热爱相互帮助的“社交达人”——灰喜鹊。
灰喜鹊是我国特产的鸟类,它对于南方人来说,可能是一类比较陌生的鸟类,但在我国长江以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它们的身影十分常见,灰喜鹊和喜鹊的名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俩截然不同。
体型上,灰喜鹊的身形相比喜鹊来说,小上不少;习性上,灰喜鹊喜欢群居,而喜鹊喜欢成对活动;长相上,喜鹊黑白相间,而灰喜鹊的身躯灰色偏多,翅膀和尾巴的颜色呈现天蓝色,尾部的尖端呈现白色。
说起互助,灰喜鹊在所有鸟类当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虽然说协作繁殖在鸟儿当中本身不稀罕,但是在大多数鸟类中,会选择做帮手的大多是没有能力、没有地盘、没有技巧的年轻个体,它们缺乏自己繁殖的条件,因此只能留在族群里面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只有灰喜鹊们,不管是年轻成员还是成鸟,都会选择去帮助邻居哺育后代,先别说鸟类了,帮邻居哺育后代这件事,放在人类社会中也比较少见。
这群灰喜鹊帮手,在繁殖季当中显得十分热情,当乐于助“鸟”的它们看到甲家邻居的宝宝孵化了,它们便快乐的飞去帮忙甲家抚养孩子,帮助完它们之后,又发现族群中乙家也需要帮助,就会继续帮忙乙家“带娃”!这就使得灰喜鹊在繁殖季时十分繁忙。有的家庭,一个繁殖季居然有过9个帮手!
灰喜鹊这种不讲亲疏的利他行为本身就已经足够少见了,但是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灰喜鹊是世界上最会社交的鸟儿,它们一只只都是热心肠,会主动为自己的同类提供帮助!
这张图展示的是维也纳大学的一个行为实验:在笼子上嵌上一个跷跷板,在自然的力学条件下,朝外的一侧都是朝向天空方向的,跷跷板的一端连接栖息架,朝内的一侧放着食物,连接内外有滑道。如果鸟儿想要从吃到食物,就需要让滑道倾斜,需要一只鸟儿落在A位置,将跷跷板下压,然后才能让食物滑落,可惜这只控制跷跷板下压的鸟儿却无法吃到食物,它只能成人之美,站上跷跷板,让站在B端的小伙伴吃到食物。
其他鸟儿能够做出的最有“利他主义”精神的行为,不过是先有鸟儿站在B端乞食,然后才有鸟儿不情不愿的飞到A处把跷跷板下压。
而唯独灰喜鹊,是先有鸟儿站在A位置将食物下压,然后让自己的伙伴随便吃,自己却什么也得不到。
小结
动物的社交一直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动物的社交对于动物本身来说,不管是生存还有繁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所有的鸟类当中,灰喜鹊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会社交的鸟儿,它们一只只都是热心肠,会主动为自己的同类提供帮助!
字数|1830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KBGanEBrZ4kL1ViQj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