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约七八点左右,我和室友一边吃着夜宵,一边刷着手机,知乎弹出一则消息,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欲。“她在生命禁区蛰伏3年,冒死拍下绝密画面”这个贴子主要讲述的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顾莹,为了拍摄,跨越七大洲四大洋,去到地球三极,寻找帝企鹅,北极熊和藏羚羊。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她的勇气和魄力,走在这些不毛之地,“生命禁区”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可慢慢地,我的注意力被她所拍摄的藏羚羊所吸引,照片里的藏羚羊拥有着镰刀一样的长角,矫健的身姿在那片荒芜之地跳跃着,我不熟悉藏羚羊,或者说,我并不认识藏羚羊,我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从未在意过,但是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我看到了它拥有着自由的灵魂,以及它对这片土地的欢喜和无忧。于是那一晚我恶补了有关藏羚羊的资料,想要了解它们。
藏羚羊的天真与这份天真教会我们的善良
在一篇关于人性的讨论的文章《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里看到了一小段和藏羚羊有关的故事,一个摄影师在可可西里看到一只来打招呼的藏羚羊,于是便给他喂水喝,在一旁的藏羚羊保护队队长却凶狠的将那只小羊赶走了。
摄影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只是一只小羊,他回答说你这样会让他们以为人类是善良的。其实故事本身是想告知读者人性的复杂,但是我却从故事里读到了藏羚羊的纯真和善良,我们在讨论人性的本身也在从侧面反应了动物的天真,这也是藏羚羊的特性。
小学的一篇课文阅读讲的是有关藏羚羊跪拜的故事,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至今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故事讲述了一只面临屠杀前的藏羚母羊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话语,但她却用下跪的方式祈求猎人放她一条生路,因为她的肚子还有一只小藏羚羊。我永远记得文字叙述下藏羚母羊倒下的画面,猎人在剖开藏羚母羊的腹部时,发现了一只成型的小羚羊。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感情是亲情,这是最为普通却最为珍贵的情感,动物不是只有兽性的,它们也懂得感情,它们甚至比人类要更加有情,透过那眼里哀求的泪水,我们除了为藏羚羊感到难过以外,有没有一丝丝的自惭,请永远记住藏羚羊的那次跪拜,记住它倒在血泊中无助的泪水,倒地的藏羚羊也依旧是跪卧的姿势,故事里的老猎人埋葬了那只藏羚羊以及它腹中未出生的小藏羚羊,同时埋掉了他的枪杆子,他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可故事一样给我们读者埋下了种子,留给我们的启示永远都在,我们要学会善良。
人类对待藏羚羊的不同态度——守护与杀戮并存
有人说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你每踩下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这是一片聊无人烟,低温缺氧,气候恶劣但同时也深邃壮美的地方,可可西里是人类无法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却是藏羚羊栖息的绝佳家园。
尽管这片净土如此的安详,依旧逃不过盗猎者的觊觎。他们看上了藏羚羊绒高昂的价格所带来的财富,不顾及恶劣气候等因素,开始了对藏羚羊疯狂的盗猎捕杀,曾经放纵跳跃在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开始惨遭血洗,它们成群的遭受着无数次屠杀和狩猎,成千上万只藏羚羊被剥皮后弃于荒野,无论是壮硕的公羊,还是年迈的老羊都没有逃过追捕,不仅如此,他们连怀孕的母羊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小羔羊都下此毒手,在一片嗷嗷哀嚎声中倒在了冰冷荒凉的雪原之上。在人类的物欲和贪婪下,藏羚羊的数量从百万只减少到不足两万。
当然有盗猎者的存在,自然也会有理智的萌芽,热爱动物的人站出来捍卫我们世界上的其他生物,早先有一个叫索南达杰的人,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世人对可可西里的重视,后来就有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保护项目中,当地人民自己武装了一支巡山队保护藏羚羊,为了和盗猎者作斗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我在可可西里,用生命守护藏羚羊”并非是说说而已,他们也真的这么做了。可可西里现在已经被列入国家遗产保护区,当四月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阿尔金山的每一个角落,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正在准备一年一度向可可西里腹地太阳湖的大迁徙,茫茫的无人区,即使是艳阳高照的四月依旧寒风袭人,但是此时的高原上,你能看到藏羚羊群令人动容的千里迁徙的壮景。
人类杀戮造成的濒危,我不知道算不算物竞天择,但是我希望人类不要加速了濒危动物的灭亡,我们开始保护环境,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不该是等到一切都来不及的时候才付出行动,我们也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动物,我们更是为了保护自己。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给予人们思考的空间也令人感触颇深,不知道是被可可西里的荒凉所触动,还是被影片所表达的境遇所震撼,我很想去可可西里走一遭,去看看那寸草不生的荒土,去看看那漫天的星星,去看看善良且富有人性的藏羚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那么就请我们做好能抉择的每个决定,最少的杀戮,最少的冷血,奉献自己一点点的微薄之力,对我们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友好一点。可可西里的藏羚羊需要你的守护,这个地球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