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县新发现的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当地村民信众以“还愿”为由用颜料涂抹“毁容”,一些川渝地区的文物爱好者也发文表示惋惜。
14日,从当地文保部门获悉,该处造像是2021年才发现,还未纳入文保单位,虽然设有监控和大棚保护,但因地处偏远,发现情况时已来不及制止,目前正在邀请相关专家论证,尽力修复恢复原貌。
涂抹前后的摩崖造像 图/上游新闻
11月15日凌晨,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2023年11月6日,四川省阆中市居民李某华委托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民王某国(李某华之母)请高塔镇射洪寨村民岳某邦对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涂色“穿衣还愿”。
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防止不当行为造成二次损害。同时,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开展调查。
11月14日,四川省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巴中市文物局专家进行现场查勘,并研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已联系文物资质机构对摩崖造像价值及因涂抹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下一步,该中心将对调查处置和修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当地文保部门介绍,该处造像是2021年才发现,还未纳入文保单位,虽然设有监控和大棚保护,但因地处偏远,发现情况时已来不及制止。
巴中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涂抹造像的颜料主要是丙烯类,目前已经邀请相关专家论证。
四川巴中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其中,有“盛唐彩雕全国第一”之称的南龛摩崖石刻最富盛名。本次被人“涂装”的石飞河摩崖造像,虽然发现较晚,但它却是截至目前巴中境内发现的最早期摩崖造像。
就在今年7月,巴中市政府网站刊出了一篇题为《突破性发现!南江石飞河摩崖造像将巴中石窟开凿上限前溯近百年》的文章。
上图A区造像碑正是此次被“涂装”的造像。图/cnbz.gov.cn/
文章指出,石飞河是巴中市南江县新发现的一处重要摩崖造像地点,历经北魏晚期、初唐、武周、中晚唐四个开凿阶段,保存较好,年代明确,其中北魏晚期造像为巴中首次发现,对完善巴中和四川石窟造像序列,探讨南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前文保部门已联系省考古院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在详细分析涂料成分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修复办法,尽最大努力予以复原。
近年来,全国各地珍贵石窟佛像被“浓妆艳抹”的类似事情时有发生。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该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