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徐州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进一步发酵,让人们关注的目光渐渐接近了事件的真相。愤怒之余大家不禁疑惑,今时今日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为什么这样的人生悲剧能够持续上演这么长的时间而不被揭露呢?难道,那些基层主事,甚至,那些周边十里八村的乡里乡亲都麻木了吗?
现时受害女子已被解救
受害女子的遭遇值得同情,加害人和那些人贩子必将会得到应有的惩处。不过,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审视整个事件,检讨它的来龙去脉,目的是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也看到一些迂腐恶臭的论调,事不关己,难得糊涂。世上本无新鲜事,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这种貌似高妙的论调,按照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话说,是平庸的恶。
汉娜·阿伦特是犹太裔美国哲学家
汉娜·阿伦特,1906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林登区一个世俗犹太家庭。在柏林完成中学教育之后,她就读于马尔堡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并与他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1929年,在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指导下,她在海德堡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学生时代的汉娜·阿伦特
1933 年,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上台的那一年,阿伦特因对纳粹德国奉行的反犹太主义进行研究而被盖世太保逮捕并短暂监禁。获释后,她逃离德国,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和瑞士,然后定居巴黎。
人到中年
在那里,她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嫁给了本身乃非犹太人的德国学者海因里希·布吕歇尔。1937 年,阿伦特因其犹太血统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1940 年,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时,阿伦特又被拘留。她于 1941 年得以侥幸逃脱并经葡萄牙前往美国。她在纽约定居,这座城市是她余生的主要住所。
阿伦特夫妇在纽约
汉娜·阿伦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知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随着1951年《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出版,她作为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的声誉得到了确立。她说,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止我的思考,因为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具有思想。
她特立独行,拒绝各知名大学的长期聘书或者终身教职,表达出她的独立于世的决心。1961年,她毛遂自荐,担任著名杂志《纽约客》的特聘记者,去以色列耶路撒冷采访对于犹太人大屠杀的凶手之一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
阿道夫·艾希曼
审判结束之后,艾希曼被绞刑处决。不久之后,汉娜·阿伦特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出版(首先在《纽约客》连载再成单行本)。此书一出就引起舆论大哗,引发了一场场激烈的论战。特别是世界各地的犹太团体,对阿伦特口诛笔伐,指责她是犹太民族的叛徒。一时间,她众叛亲离,成为了“孤家寡人”。
汉娜·阿伦特认为,阿道夫·艾希曼不过是一名麻木不仁的、不会思考的可怜虫罢了。他作为科长负责转运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到死亡营(如奥斯维辛集中营),他高效完成上级指令,勤勉工作,无非是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在持续几年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时期段,某些“受害人”也不是无辜的。其中,一些犹太社区长老扮演了“配合”的角色。
艾希曼出庭受审
再看看艾希曼,他也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他爽快地供认了自己干的一切,不过,觉得自己只是整个运转机器中的一只小小的齿轮。据统计,纳粹总共屠杀了600万左右的犹太人,占整个犹太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是以一种冷静的流水线式的作业来完成的,这才令人更觉惊悚。
犹太人大屠杀
艾希曼没有亲手杀害一名犹太人,但他把几百万人送进了地狱,而他却不承认自己有罪。他当然有罪,不过其罪名是什么呢?是丧尽天良吗?他仅仅是麻木不仁;是杀人恶魔吗?他懦弱而平庸,手上也没有沾过一滴血。
阿伦特认为,艾希曼参与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种族屠杀,他死有余辜。像艾希曼这样的平凡的小人物,为什么能够犯下如此之滔天大罪?因为,他们没有共情的能力,他们刻意把自己弄得麻木不仁,他们已经不会独立思考啦。他们的恶,是平庸的恶。
大规模驱逐犹太人
在法庭上,艾希曼多次为自己辩解。他说,他仅仅是履行职责而已,换了其他任何人,也会如此。的确,装作看不见和听不见,心里会好受得多,从而减轻了罪恶感。对此,阿伦特的回应是:没有人有权服从。我们必须听从上帝,而不是听从人。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没有盲从的权力,因为一旦放弃了独立思考,就不能为人了。
无法停止思考
在当今世界,平庸的恶无处不在。如果不警醒,悲剧还可能一再发生。比如,二战以及犹太大屠杀以来,在这个世界上又发生了多次严重的种族屠杀,在印尼,在柬埔寨,在索马里,在阿富汗,在波黑......这些暴行,往往也都发生在高擎着的“正义”的旗帜之下。请问,那些盲目的参与者与冷漠的旁观者有没有罪呢?
晚年的汉娜·阿伦特
克服平庸的恶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恒久难题。两千年前的道德家孔子告诫大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1975年去世的汉娜·阿伦特认为,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可以为人,才可以摆脱平庸的恶。 我看,她的警告依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