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对退伍军人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淮北市一位90岁高龄的退休挖煤工人,因为患有小脑萎缩和脑血栓,记忆力衰退,无法表达,只能由儿子代为填写信息,然而工作人员在核对老人身份后,都震惊万分。
这个特殊的老人身份到底是什么呢?为何让工作人员如此的激动,今天我们就来揭露他的神秘面纱。
童年苦难,立下不凡志向
老人名字叫宋良友,1928年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自幼家境贫困,姊妹众多,时常要忍受饥饿。
因此,在宋良友儿时的记忆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跟着兄弟姐妹们要饭,来满足基本的温饱。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他的家乡受到战争的波及,整个村庄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而他也随时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有一次,他跟着姐姐们在街上去要饭,亲眼目睹了日本人无情地屠杀中国人行径和任意欺压凌辱老百姓的行为,这让幼小的宋良友开始对日寇深恶痛绝。
宋良友亲身经历了如此苦难的童年,也深深地明白只有将日寇赶出中国,人们的生活才能好起来。
他没有知识和文化,却心怀家国,不懂何为革命,可是却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个好政党,一心为老百姓着想,跟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不会有错。
所以他自小就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解放军人,为祖国抗击日寇和反动势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军岁月
1949年5月,年仅21岁的宋良友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安排进入第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的队伍之中,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短短几月就成为连里的机枪手。后面又由于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突出表现被提升为尖刀班班长。
在解放期间,他跟随大部队在全国参与过多次战斗,取得过很多战功和勋章。
1950年,随着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结束,宋良友原本打算解甲归田,可是与我们一岸之隔的朝鲜突然爆发战争,战火蔓延到鸭绿江,威胁到我国边境领土安全。
中共中央当即决定派遣中国志愿军支援朝鲜战场,而宋良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积极响党组织的号召,主动报名加入中国志愿军,准备远赴朝鲜。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宋良友参加了朝鲜的两大战役,分别是第二次与第五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津湖战役。
据宋良友老人回忆,当时部队刚到达朝鲜的时候,他们首先面临的不是敌人的炮击,而是寒冷的威胁。
由于是紧急支援朝鲜,很多物资还没有来得及准备,而那时候是朝鲜的冬季,晚上的温度低至零下几十度,而部队中大多数人常年生活在南方,一下子无法适应如此寒冷的气候,很多人甚至还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再加上防寒物资的短缺,部队中很多同志因为寒冷,造成手脚被冻伤,连机枪都握不住,可即便如此,部队中却没有一个人心生退意,大家都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抗美援朝,屡建奇功
1950年11月,朝鲜第二次战役打响,宋良友所在部队接到上级临时委派任务,剿灭美军在长津湖的部队。
然而长津湖位于朝鲜最北方,气候十分寒冷。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忍受如此恶劣的环境的。
当时宋良友所在部队没有充足的防寒物资,很多战士冻死在冰雪之下。
宋友良在当时的第九团,司令宋时伦带领第九团的所有战士们按照计划埋伏在雪地之中,天气异常严寒,有些战士在这冰天雪地中睡着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期间美军也曾多次探查,毫无所获。
经过整整六天的潜伏,第六日的傍晚,随着一声号角,宋良友所在第九团的志愿军战士们,纷纷从雪地中站起,加入了战斗之中。
美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但是由于他们拥有精良的装备武器,战斗进入僵持状态。
美军见局势对他们不利,雪地里中国志愿军一个又一个冒出来,让他们毫无办法,他们调来飞机大炮,企图攻击和吓跑雪地中埋潜藏的志愿军们。
然而此时的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毫不畏惧,对他们来说,现在最大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寒冷。
宋友良作为机枪手兼尖刀班长,在面对美军强烈的进攻时,他在战斗时总是冲锋在前方,与队友们相互配合,将美军击退了一次又一次。
可是敌人的狡诈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只见美军突然将一个油桶丢到宋友良附近,并且将其点燃。
他身旁的一个战友由于没有及时躲避,被火焰烧着全身,他想灭火,可是却怎么也无法熄灭,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这位战士牺牲在自己的面前,而自己无能为力。
这瞬间点燃了宋友良心中的怒火,他发誓一定要将敌人全数消灭,以祭奠那些牺牲的战友。
他拿起手中的武器,勇往直前地冲击了战场,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最终中国志愿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让宋友良最记忆犹深的是长津湖战役中的新兴里战斗,这次战斗差点让宋友良失去生命,因此给他留下了最难以磨灭的痕迹。
新兴里是位于长津湖东边碣隅交汇之处,具备得天独厚的防御价值和军事价值。美军企图占领这个地方,拿到这个至高防御点,来扭转战局。
当时新兴里驻扎的美军部队,是有着“北极熊团”之称的加强团,战斗力强大,几乎从无败绩。而且他们还在等待大部队支援。
中国志愿军当然不容小觑,在得知美军的意图后,马上就采取行动,先是派遣部队阻击美军支援部队,然后向新兴里的美军发动总攻,准备一举占据新兴里。
在中国志愿军猛烈地进攻下,美军节节败退,他们由于一直没有等到大部队的支援,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准备集中所有兵力从新兴里南方突围。
而宋友良的第九团正好就驻扎在新兴里的南方,因此敌人想要突围,就必须击败第九团。
不出所料,美军的火力集中在宋友良部队阵地的上空,宋友良和战友们在面对敌军来势汹汹的阵容,都提枪上阵,抱着拼死一搏的决心,与美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场充满硝烟和血色的战争持续了三天三夜,宋友良和战友们将敌人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眼见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他们能做的就是死守着阵地,不让敌人有机可乘。
新兴里战争快要结束之际,宋友良带领着战友,准备最后的进攻。
突然他被敌军的投出的流弹击中,炸飞了到悬崖的一颗树上,腹部被炸出一个窟窿,肚子里的肠子都出来了,当场就陷入昏迷。
等他清醒过来时,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将肠子塞回自己的肚子,用腰带将伤口包扎好,利用悬崖上的草藤,途中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返回了部队。
战友们发现受伤的宋友良后,马上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救治及时,这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正是他在这次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他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同时获得一等功勋。
宋良友在受伤后,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留了下来,继续参加战斗。
他所在的第九团,也因为新兴里战役而损失惨重,处于休整状态。
一直到朝鲜第五次战役爆发,宋良友跟随战友们参与了此次战役,他始终坚持冲锋在前,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和出色的枪法,带领着战友们歼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终于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
由于他在第五次战役中的优秀表现,他再一次获得一等功勋。与此同时,他还参了抗美援朝多场战役,多次获得过功勋和奖章,可以算得上是功勋卓越。
自愿投身祖国建设
1954年4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宋良友回到了国内,次年褪去了戎装,返回了家乡,成为一名农民。
在家期间,他从没有和别人提起自己过去的辉煌,秉承着低调做事的态度,每天也经常关注着国家近期的动态。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派遣他去支援淮南大通煤矿。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在那里成为一名砌砖工人,就这样在那里安稳地渡过了一年的时光。
1957年10月,淮北烈山斜井破土开工。
在这个百废待兴之时,政府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参加该项目的建设,宋良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放弃了如今安稳的生活,再次投身于淮北煤矿开采的建设工作之中,成为了一名挖煤工人。
初到淮北烈山煤矿场,宋良友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很多业务都不熟练,需要下苦功夫,来磨炼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他经常虚心向老师傅求教,获取经验,主动学习。
繁重的学习内容,压得的他喘不过气,可是他无所畏惧,反而激发他的斗志,更加拼命学习。
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工人,当上了师傅,还带起了徒弟。
不争不抢不红脸,宋师傅带徒弟从来不凶人,这是烈山煤矿场的工人祖国英对宋良友的评价。
矿工们都很羡慕那些能在宋友良手下学习的徒弟,因为宋师傅,不仅平易近人,而且教学十分仔细认真,经常以身作则,采取实地教学的方法,让新人们能快速上手。
在后面的工作,由于宋良友的突出表现,受到烈山矿工们的一致认可,被推举为班长,在他的领导下,他所带领的采煤班组,每月采煤量都能超额完成,取得不错的业绩。
1984年7月,宋良友正式从烈山煤矿场退休。
在烈山煤矿场工作期间,宋良友曾从事过多个工种,如门卫、烧锅炉、掘进、挖矿等等。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毫无怨言,勤勤恳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投入于祖国建设之中。
深藏功与名
宋良友自退伍返乡以来,从不以功臣自居。连和他共同工作几十年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曾经是一名抗美援朝的战士,还二次获得一等功。
他在烈山煤矿场工作时,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不和其他矿工一起洗澡,只是担心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上的伤疤,发现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对于家人,他也只字未提自己的过去,子女们还是偶然看见父亲的一张三等功的奖章,追问之下,宋良友才说出自己曾参加过朝鲜战争,并获得过三等功勋的事情。
同时还告诫子女不要将这件事情到处宣扬,低调行事,所以这个曾经功勋卓越的老人,就这样被隐藏了起来。
如果不是安徽省这次退役军人信息统计,这位老人神秘的面纱至今都不会被揭下,我们也不会认识到他,了解到他的不凡。
令人遗憾的是,宋良友那个装有他功勋和奖章的木盒,在偶然的一次失火中,被烧毁一空。
在2004年他小脑萎缩和脑血栓,导致无法正常思考和表达。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他子女的陈述和档案记录来了解这份老人的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