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飞行国际(flightglobal.com)10月23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撤回了针对美国空军“桥式加油机”项目的LMXT投标方案。
洛马公司公开表示,未来会将重点放在其他机会上,包括未来隐身加油机的设计。而为LMXT方案提供基础平台的空客公司,则称他们依然致力于这个项目,并计划正式向美国空军提交A330 MRTT方案。
空客与洛马公司合作的LMXT加油机方案,该方案基于A330多用途加油运输机(MRTT)。
冷战背景下,美国装备了全世界最大的加油机群,KC-135和KC-10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型号。
KC-135设计和生产年代较早,是基于波音707平台研制,最大起飞重量较小,在135吨左右,交付时间是从1957到1965年。KC-10设计和生产年代较晚,交付时间是从1981到1990年,最大起飞重量在267吨左右。
KC-135
KC-10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军加油机群运营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机群严重老化,运营成本急剧上升。特别是KC-135机群,尽管它们早在1975~1988年就进行了第一次延寿改装,并在随后多次进行延寿和换发等处理,但机体平台的寿命不可能无限制地延续。随着飞机故障率越来越高,处理故障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越来越高,机体的修理价值越来越低……这些因素都逼迫美军寻找接替KC-135机群的新型号。
大型空中加油机的基本构型难以改变,在未来的高烈度战场上,难以保证较高的任务效率和生存能力。特别是在美空军“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ATF)最终确定发展方向以后,新型主力制空战斗机普遍以“隐身+超声速巡航+中远程空空导弹”为手段,将空中指挥机、加油机等关键节点目标作为首要打击对象。而大型空中加油机的安全性则面临空前的威胁。
F-22就是ATF计划的产物。
基于这一背景,21世纪初美军开始推动未来的加油机发展规划。到今天为止,这20余年中,由于涉及极其庞大的财政开支规模、就业岗位争夺、政治利益等因素,相关规划已经数度改头换面、甚至在型号竞争上经历了颠覆性的变化。
但美军对未来加油机的核心需求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围绕着两点展开:
作为最终的远景目标,美军需要一种能在高烈度战场上生存并执行任务的加油机。这种飞机将在更接近空战区域的危险区域活动,并在传统的任务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通信中继等其他功能,进一步优化并放大体系作战力量。
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可避免涉及隐身化设计等环节;这和现有加油机的平台体系很难兼容,特别是在美国坚持强调加油机应该同时具备多功能运输能力的传统观念下。
由于无法以现有的运输类飞机作为基础平台,因此美军未来的加油机型号,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设计和批量制造。
洛马公司推出的KC-Z概念模型。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过渡型号的存在,美国加油机群会面临着严重的断档危机——直到KC-135、甚至部分KC-10生命周期已满、不得不退役的时候,新型加油机依然无法交付使用。
因此在具备真正突破性的新布局加油机服役之前,美军需要采购一代新的传统构型加油机作为过渡。这款型号将基于现有的成熟客机平台,主要设计方向是提供更为出色的经济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并通过各种累积性的优化,提升空中加油的效率和任务成功率。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从21世纪初正式开展新型加油机的换代规划。从一开始,美军就更为倾向本国的波音公司,2002至2003年期间,美国空军决定通过修改合同(先租赁再改采购)的方式购买波音的KC-767加油机。
但订单过于巨大,涉及的强力利益竞争方太多,反腐败调查立刻随之而来,相关合同被迫在2005年取消。
2007年,美国空军发布了新的加油机采购战略,打算通过KC-X/Y/Z三个连续的采购计划,最终完成加油机群的型号换代。
大体来说,美国空军早期的规划分为三步,即首先装备针对KC-135的替换机型KC-X,随后进一步装备针对KC-10的替换机型KC-Y,最终装备全新概念和构型的KC-Z。
当然KC-X/Y项目的定义都在后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安-112KC(上)基于安-70(下)平台更换两台喷气式发动机。安-70自身始终未能解决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美军最后以投标超过时间要求为理由,拒绝了该机型。
KC-X阶段,参与招标的机型有三个,甚至包括了安东诺夫/美国航空航天公司联合推出的安-112KC方案。
当然这也是最欠缺硬实力的一组,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们有获胜的可能。真正的主角,一直是波音基于KC-767推出的KC-46方案,以及空客/诺格合作基于A330 MRTT推出的KC-30(最初称KC-330)方案。
KC-30一度赢得了KC-X的竞争胜利,拿到了高达350至400亿美元的订单。
而戏剧性的桥段再次重演,美国国会政府问责局判定该项目实施存在重大违规,已有合同终止,项目展开重新竞争。在KC-X的第二轮竞争中,波音KC-46给出了“极为激进”的报价,最终赢得了合同。
KC-46在交付之后发展得并不顺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其中央油箱的涂料缺陷问题就持续到了2023年
在失去KC-X项目以后,空客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美军加油机市场的竞争。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A330 MRTT的最大起飞重量(230-330吨)要明显大于KC-46(188吨),更接近KC-10。
因此包括空客在内的一些企业,对于A330 MRTT竞争后续的KC-Y项目依然持乐观态度——这就催生了空客与洛马合作的LMXT方案。
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包括KC-46缓和了美军的加油机群危机,以及美军认为军事威胁越来越大,以及一些竞争利益等其他因素,近几年美军内部有很强烈的声音,认为继续推进KC-Y项目竞争得不偿失,应该加紧KC-Z的研发和及早装备。他们主张,直接增购一部分KC-46的发展改进型号,就足以替代KC-Y,实现KC-X与KC-Z之间的过渡。
这使得LMXT方案在相当长时间内都被阴影所笼罩。尽管现在美国官方仍未对KC-Y项目做出最终定论,空客也没有表态放弃竞争。但是综合洛马公司公开宣布退出竞标的举动,未来空客A330 MRTT或许已经不具备继续竞争的实力了。
排版:陈奕煊
策划 | 文案:候知健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早读 | 美国空军百亿新订单招标在即,波音与空客将再次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