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山东历城的张文明非常仰慕玄奘法师的西游经历,在二十岁的青春正当时就受具足戒,法号义净。在义净36岁那年,他几经辗转,终于追随着他的偶像玄奘法师的脚步来到了印度,在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期间历游三十余国。据记载,义净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小雁塔
小雁塔景区北门
在长安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佛塔,因为位于荐福寺内,故又名荐福寺塔,由于在大慈恩寺内有一座大雁塔,荐福寺塔外形和大雁塔相似,故名小雁塔, 这大概就是小雁塔之名的来历吧。 现在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古城的南郊,和大雁塔直线距离不过3公里的距离。小雁塔景区和西安博物院景区现在同属于一个景区,都是国家4A级景区,游客凭借身份证可以在售票处免费领取门票。
西安博物院景区
和大雁塔景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小雁塔景区内却是非常的清幽与静谧,古木森森,在高大的苍松翠柏掩映之中,行走在小雁塔景区内,让人意外的流连忘返,小雁塔景区内的铁钟 从清朝开始,每天清晨荐福寺内的钟声都会定时被敲响,清脆悠扬的钟声回响在西安古城的上空,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从寺院传来空灵的钟声把人带到悠远的境地,因此小雁塔及荐福寺内的古钟即雁塔晨钟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有一首诗: 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这首诗就是描写雁塔晨钟的。
小雁塔景区风景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7年)七月二十二日,“关中地震,声如雷,山多崩圮圮,屋舍坏,男女死者千九百余人”,康熙《临潼县志》记为“地震如雷,屋舍多环,男女死者甚众 ,这次地震让800岁高龄的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时隔34年后的明正德末年,在关中的又一次大地震中,小雁塔中间的这条裂缝居然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对于这种现象,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公元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这段奇事后,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小雁塔
在小雁塔景区的南面有许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石碑,这些石碑中有些碑文依然清晰可见,让人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悠长。
漫步在千年前的寺院中,看着这座历经1300多年风雨沧桑的小雁塔,不禁感慨千年前大唐王朝的恢弘气度,唐宋元明清,然后民国,然后是新中国,中国的历史朝代几度更替,而只有小雁塔一成不变的屹立在这里,它俯览了强国盛世的盛衰变迁,感受了博大高远的唐人情怀,承载了伟大时代的理想追求,更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始风貌,是全国保存至今难能可贵的原态古塔。
小雁塔景区
当绚丽的晨曦、朝霞映衬出挺拔而秀美的塔影,当唤醒千年古都的宏大钟声在这里敲响时,这里便交织成了脍炙人口的绝美景观雁塔晨钟,悠扬的钟声记录了一段斗转星移、如烟如梦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