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墓,元圣祠,再续汤王三聘佳话

2020-03-10   xiaoyao游天下

青砖黛瓦傍田园,古木森森隐杜鹃。

莘野躬耕思舜日,聘台布道定商天。

著成伊训太甲悔,重固汤基终做贤。

西望空桑今在否,幽情缕缕越千年。

2017年5月21日,山东省曹县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的群众在修桥时挖出一块石碑,这块普通的石碑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有人发现断裂的石碑上面居然刻有汉字,仔细辨认后发现是“三聘遗迹”四个汉字,才发现这块石碑不同寻常,赶紧联系了当地的文保部门。

这块“三聘遗迹”石碑的出土为伊尹故里在曹县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伊尹像

在曹县莘冢集出土的“三聘遗迹”石碑

3600多年前的一天,有莘国的女仆在在伊水边上的桑园中生下来一个男孩,后来这个男孩被献给了有莘国(国都古址位于送点曹县莘冢集村)国君,国君就把这个男孩交给了他的厨师抚养,由于这个男孩是在伊水岸边出生的,于是就国君就将伊姓赐给了这个男孩,并且给他取名挚,又名阿衡。后来这个男孩辅佐商汤灭夏,后来被商汤封官为尹,也就是后来的宰相,所以又被后世尊称伊尹。

这个在现代人看来貌似有点戏说的故事被记载到了史书中。《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有记载:“夏末,伊尹生于空桑之中,被有莘国君庖人收养,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


山东曹县元圣祠


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伊尹墓遗址


山东曹县伊尹墓遗址

草席伊尹墓遗址

如同大多数名人的传记中的记载一样,伊尹自幼就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是王公贵族们的厨师,又是那些贵族子弟的“师仆”,也就是教师。由于伊尹研究三皇五帝和夏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求贤若渴的商汤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曹县莘冢集“三聘遗迹”石碑的出现更加印证了这段历史记载。由于有莘国国君也非常喜欢伊尹,当然没有商汤聘任伊尹的请求,商汤只好和有莘国联姻,娶了有莘国国君的女儿为妃,有莘国国君这才答应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伊尹到了汤王身边以后,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商汤作为一个求贤若渴的一方之主,也能虚心拜伊尹为师,向伊尹请教。 《孟子·万章》篇里则记载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意思是让商汤效法尧舜的以德治天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封伊挚为尹。《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则,作天下楷模,师范天下。

曹县元圣祠


元圣祠


元圣祠拜殿


伊尹井

伊尹井

伊尹钟亭


伊尹钟亭


伊尹钟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太甲死后,伊尹为太甲谥号太宗,伊尹又立太甲之子沃丁为王。沃丁临政后,伊尹因年迈,不再过问朝政。伊尹享年百岁去世,沃丁以天子礼葬伊尹于亳城东北,也就是现在的曹县大集殷庙村西北,与其西边相聚十公里的商汤王陵遥遥相对。史称伊尹为“千古贤相第一人”,又以“伊、吕(望)”并称,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在其《汉书、古今人物》中列伊尹于“仁人”。

伊尹的一生,助汤灭夏,兴商立国,扶嗣君治国安邦,其业绩永垂千古,精神百世流芳,人们对这位先贤多有仰慕之情,尊称伊尹为“元圣”,大集殷庙的元圣祠便是后世祭拜伊尹的地方,明代,曹县知县范希正在伊尹墓前重修元圣祠,祠为三进院落,历代立碑碣数十通,文革期间元圣祠被破坏,后来当地民众又募资重建。在当地,元圣祠则被世称殷庙,尊伊尹为殷爷。每年的阴历二月二十一,也就是伊尹的生日这天,元圣祠前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群众用这样的方式来凭吊和纪念他们心中的殷爷。

元圣祠庙会(图片来源网络)


元圣祠拜殿


拜殿内的伊尹雕像


伊尹墓前的伊尹殿


伊尹殿中的伊尹雕像


伊尹墓遗址


伊尹墓遗址

去年,我有幸探访了大集殷庙的元圣祠和伊尹墓遗址。庙宇,古墓,石碑,甚至伊尹井,虽然处处都是新建的痕迹,但,站这这里,那些史书上跨越千年的文字让你不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景点,它倒像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材,让你再次走入3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重新认识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