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到同事小莉说起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儿子刚过完2岁生日没多久,最近觉也不好好睡,饭也不好好吃、出去玩了死活都不愿意回家,回答中最常听见的就是“不”。
儿子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都一意孤行,非得按着自己的意愿来做,一不如意就哭,跟他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不起作用。
这样的情景一天要上演好几次,我和爸爸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软硬兼施,连亲戚朋友都发动起来了,但是收效甚微呀!
小莉说到她跟她老公快耐不住了~,而小莉的老公最近连上班都没有精神了。
结果那天在小区小莉说到实在是忍不住了,打了宝宝,看着他哭的浑天暗地的样子心里着实心疼的不得了。
人不是说打在儿身疼在娘心么?也知道打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是没能忍住。。。。
听了小莉说的貌似宝宝是真的进入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了
此时此刻的爸爸妈妈精神焦虑是双倍的,又要努力搞明白孩子的需求还要和老人普及宝宝两岁“叛逆期”的特点,让老人不要跟着崩溃。
老母亲们,我太难了,我最近压力好大……
了解宝宝第一个“叛逆期”
其实在宝宝两岁时并不是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而恰恰是他成长的重要体现。
孩子在1岁以前会以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一直到1岁多(15个月)才慢慢发展出自我意识,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这个发现,他会有两种混合的心理反应。
一种是焦虑:和妈妈分离成两个不同个体的焦虑。
另一种心理是对自己感到骄傲:学会走路,让他的活动空间变高,变广;智力发展上的渴求,让他会想去探索周围的环境。
这时候,孩子会用明确的态度和对抗行为告诉大人:我不是全部从属他人的,自己的事情我想自己做。
渐渐地,宝宝知道了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而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
宝宝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从而导致反抗行为的产生。
另一方面,2—3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飞速的进步,但是在许多方面发展不成熟。
宝宝的控制情绪弱,一旦他感到不满,会以直接了当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
如果你想在刚重返工作的时候了解宝宝的情况,让保姆找时间给你打电话,让你知道一切正常。
其实孩子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故意捣蛋。
由于思维发展的程度和思维的灵活性还不高,他常常只有直截了当地说“不”,而不是采用更合理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要求。
他真的不是不乖,反而是因为太聪明了。
孩子可以暴躁,父母可要忍住啊
接受孩子的坏心情:
当宝宝有坏心情的时分,爸爸妈妈不要着急,也不要去抑制孩子的坏心情,否则只会让孩子憋出问题。
家长可以试着去听听孩子的实在主意,之后再去对症下药,想出最适合的方法来让孩子的坏心情消失。
而孩子在面对吼叫只会哭的更凶,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依然要花同样的精力去哄好。
我想所有的妈妈都会吼完以后充满自责、愧疚,悔恨不已,更要命的是无助和自我怀疑。
但实际上,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很好的和孩子一起进行情绪管理,对孩子是一个终生受益的事情。
家长要有耐性:
当孩子在背叛的时分,家长能做的只有耐性等候,此刻家长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看孩子发脾气自己更愤怒,这样不但把自己气的够呛,也会让孩子更背叛。
尝试用平稳的口气和孩子好好说话,不管她哭得多么的崩溃,试图去理解她哭声背后的需求。
有时候帮助孩子把需求说出来:
“为什么哭,好好和妈妈说,你大哭我听不懂的”
“是不是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拿不到?”
“是不是想先洗手再吃饭?”
“是不是因为没有自己关水龙头而是妈妈帮你关的?”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平静下来,试着抱着她,摸摸她,跟她说“妈妈知道你着急,不用着急,我们慢慢说,慢慢来”。
有底线:
在孩子出现背叛期的时分,就再也不是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分了,家长要学会去尊重孩子的主意,但是也要有底线。
很多教育学家也指出,如果没有办法顺利帮助孩子度过2岁叛逆期,也会很大程度地延续这种叛逆,直到青春期的再次爆发。
还记得你孩童时,父母否定你的想法时候的痛苦吗?一样的,我不想延续这样的痛苦,于是我选择信任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