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片要能这么拍,我愿意刷100遍

2019-08-18   独立鱼

​《小欢喜》最近热播。

中国式家庭的教育理念又引起了一波讨论。

剧中小陶虹饰演的母亲为了让女儿考上清华,穷尽心思、花招百出。

比如这种在孩子的房间弄个窗户、窗帘设置在外头由自己掌控的操作。

看得鱼叔头皮发麻。

一直以来,中国式教育推崇“分数至上”

除读书以外的兴趣爱好,都被视作是干扰与不务正业。

相信有不少鱼友学生时代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原本下节课就是体育,当你精神抖擞准备冲出门的时候,班主任突然推门进来。

“今天体育老师请假,改自习/语文/英语…”(往往取决于你班主任教哪门课)

但咱却从来没见过说,“今天语文/英语/数学…老师请假,咱们改上体育!”

不过,最近有一部青春片,倒真是这么反着来——

《老男孩》

Old Boys

别看片名叫《老男孩》,但本片的主角们,其实都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

他们都来自一所名叫“卡尔德山”的寄宿男校。

这里的办学宗旨很特别,重视体育成就远超过学术能力

老师教导学生们都要成为阳刚强健的男人:

比赛第一即是无上荣耀,枯坐教室则是可耻的书呆。

偏偏男主安伯森,是这个环境里的异类。

身材瘦弱,有气无力。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还喜好文学与诗歌。

饰演该角的埃里克斯·劳瑟,可谓是近年来的“青春少男专业户”了。

无论是《去他*的世界》中丧到爆炸的正太。

还是《模仿游戏》中极度内向、不善言辞的小图灵。

又或者是《黑镜》第三季中遭黑客迫害的恋童癖小哥。

他一路挑战遍了各种性格鲜明的青春期少年。

年纪轻轻,演技就已十分令人惊艳。

此次他扮演的柔柔弱弱、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安伯森,和他本人的气质、戏路都无比贴合

角色说服力堪称满分。

但如此一个形象,在五大三粗、蛮力至上的同学们中间,自然格格不入。

因此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同学们给他起了个颇具嘲讽意味的绰号“细面条”

每天早晨,他会被一桶冷水泼醒。

然后被要求跑到很远的地方再装一桶水回来。

同学们一个不高兴,还会拿他当木桩,倒立着把他的头往马桶里塞。

总之是想尽了法儿地霸凌。

虽然现实很不如意,但安伯森自有一套精神胜利大法

那就是躲进文学与艺术中寻找寄托。

在自己创造的幻想情节中,成为人人敬仰的校园英雄。

乏味的校园生活原本就这么日复一日地熬。

直到有一天,学校新来了一位法语老师。

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师美丽迷人的女儿,艾格尼丝

安伯森几乎对艾格尼丝是一见钟情。

看这个入了迷的小眼神

奈何艾格尼丝已经心有所属,

她看上了校园里人人敬仰、体育全能的大帅哥温彻斯特

接下来,难道会是一场抓马而热血的屌丝逆袭恋爱追逐战吗?

那也未免太看得起安伯森了

要知道,他可是被全校男生欺负的“弱鸡”;

而他的情敌,则是全校男生追着喊大哥的“校草”。

这怎么比啊?

于是安伯森干脆自告奋勇,当起了温彻斯特的恋爱军师

帮情敌追自己喜欢的女孩。

实在是有够怂的。

大家可能要问了,温彻斯特不是大帅B么,为什么谈个恋爱还需要军师呢?

原因在于。

艾格尼丝是一个文艺浪漫又潇洒不羁的女孩,而温彻斯特自己却是个空有体格、脑袋空空的草包

女孩儿时不时就会抛出来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心思小想法:

例如用混剪的录影带下“战书”,考验温彻斯特“你有什么能耐”

要求温彻斯特“带她去月球”,只有这样才能亲吻她。

对于这些充满浪漫的“文艺梗”,蠢兮兮的温彻斯特根本接不住。

咱也看不懂,但咱也不敢问啊。

唯有同道中人的安伯森却能了然一笑

在他的助攻下,温彻斯特成功收获了女神的眷顾,得到对方的芳心一吻。

但早恋是危险的, 不论国内国外。

很快,校长就发现了有男生正在和艾格尼丝交往。

他下令所有学生不得与艾格尼丝接触,否则就会得到开除的惩罚。

面对如此禁令,校草草包本性显露,毫不犹豫地退缩了。

艾格尼丝也因为无法忍受这里枯燥古板的环境,打算离开。

临别之前,她留下最后口信,约意中人与自己一同私奔

温彻斯特显然是不为所动的;

但安伯森会如何做决定?

究竟他是否会现身?是否会对女孩袒露真相?

鱼叔就不多做剧透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不少人发现,这部电影的剧情似曾相识。

男主为外表英俊、内里草包的男二代笔情书,这演的不就是法国名作《大鼻子情圣》吗?

不错,这的确是一部改编了《大鼻子情圣》的青春版本。

但少了悲情,多了欢闹。

如此大作改动的处理,却丝毫不见违和。

这样细腻的情感表达,在我们的青春校园片中是很少见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是男女主角必须至少有一方酷炫狂霸拽

设定的身份不是超级富二代,就是高智商学神。

男主与女主彼此相爱了,就必须高声疾呼出来,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呈现出来的画风是这样的:

“慕容楚氏,你喜欢慕容云海献给你的彩虹吗?”

“苏韵锦,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

这些用力过猛的台词、场景,创作者误以为是浪漫、虐情。

实则土味、尴尬

加上某些演员一言难尽的演技,就更加像是大型车祸现场。

其实真正经历过青春期的人都知道,喜欢一个人,不是那么好开口的

或者是自卑作祟,或者是羞怯使然。

我们更常像安伯森一样,觉得自己不够阳光帅气,烦恼无法讨得心上人的欢心。

于是兜兜转转,百转千回。

宁肯躲在别人的名姓后面发奋写情书,也不敢当面把“喜欢”两个字说出来。

《老男孩》成功之处就在于:

把青春期的爱情拍出了一种欢乐、闹腾,但又细腻、真实的触感。

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安伯森一样的恋情,但可以对他的心情、抉择感同身受。

在捧腹大笑之余,重温当初的种种愚蠢与美好。

但即便如此,爱情也不是这部电影的最高主旨。

因为青春期最大的难题不是暗恋,而是成长

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各有各的苦恼。

安伯森有他的困境。

老天给了他极富创造力的思维,在语言、文字、诗歌方面的才华。

但偏偏他就读于一所“武力至上”的学校,自己的长处反而变成了拖累。

他也知道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

奈何出身底层。

能在这所学校就读已经是仰赖了奖学金的帮助,又怎么能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

温彻斯特有他的迷茫。

表面上看,他是备受肯定与期许的运动健将。

在同学中一呼百应,在校园里如鱼得水。

但实际上,校长的强势、校规的陈腐,同样深深束缚着他。

他对艾格尼丝的追求,不过是出于青年人的虚荣与对爱情的向往而已。

本质上,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傻乎乎的,不懂得如何与女生相处的大男孩。

艾格尼丝有她的恐惧。

在外人面前,她总表现得非常潇洒、酷劲十足。

还声称揍过许多追求自己的愚蠢男孩。

但这些不过都是她编造的,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伪装色。

她有自己的梦想,却被难以和解的家庭因素困住了。

在看似无畏勇敢的表面下,其实藏着一颗胆怯迷茫的心。

她害怕生活的未知与艰难。

你看,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

爱情不过是人生课题中的一项罢了。

青春期其实并不容易。

那是一段看上去无比美妙,实际却也十分无力的时光。

这个阶段的少男少女们,有着对眼前的世界最旺盛的精力、最强烈的渴望,

好奇自己最终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大人。

可偏偏,他们对现状没得选择。

生活往往会把他们“放置”在一个不适合的位置。

或者是只能埋头苦读的学校。

或者是相处不来、矛盾重重的宿舍。

又或者是代沟严重、不被父母理解的家庭。

现实与理想的偏差,让青年人疑惑,也让他们为之痛苦。

有人坚强勇敢,奋起抵抗,但也有人缴械投降,随波逐流,成为一个别人期望的自己。

到头来还会被指责一句:

是你自己不争气。

有多少步入社会、步入中年的成人,回头看自己的青春,会觉得遗憾、可惜与不满足。

但实际上给你重头再来一次的机会,真的又能变得更好吗?

说到底,人生选择与态度问题,压根不是青春期的问题。

而是贯穿整个人生的终极问题。

你现在的不痛快不幸福,不是青春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而是现在的你,此时此刻,仍在继续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你到底想要什么?

正如片尾安伯森的独白:

“我不想被任何事物雕琢打磨,无论是一张荣誉榜,一块奖牌,还是一座奖杯。”

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真正能使他快乐的,只有做原始纯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