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伟红:践行入党初心 勇担时代使命

2019-08-06     铜仁组工

践行入党初心 勇担时代使命

——追记铜仁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文伟红

“我一直把你当儿子,走得太可惜了!”76岁的村民崔素英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文伟红的灵前悲痛万分。

文伟红,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74年9月出生于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群英村,贵州沿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干部。于2013年开始驻村,先后在该县淇滩镇和平村、彭华村,团结街道麝香村,中寨镇大坪村驻村。2019年7月22日18时许,文伟红同志在村委会处理完事务后,到大坪组检查烤烟产业途中,不幸碰触电身亡,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驻村以来,他始终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敢于担当,为所驻村的脱贫攻坚倾注了心血和汗水,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组织的肯定,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一心向党,争当脱贫攻坚好战士

“儿时的记忆中,爸爸您常跟我讲锯齿山牛皮塘解放军当年的剿匪故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我迷上了锯齿山,当时就在想,如果我是一名解放军,该多好!”文伟红在写给爸妈的信中说出自己儿时的心愿。

在淇滩镇和平村、彭华村,团结街道麝香村都先后顺利脱贫出列后,2018年3月,文伟红抓住全县对驻村干部进行调整补充的机遇,再次向组织请缨,要到脱贫攻坚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村驻村,组织把他选派到了锯齿山下中寨镇大坪村。

“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今天,我踏上了中寨镇锯齿山这片热土,并在这里开启了另一场战争——脱贫攻坚战,我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这是文伟红驻中寨镇大坪村后的感悟。

文伟红同志始终忠诚于党、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坚持苦干实干,直到他在脱贫攻坚战的一线倒下。始终践行着他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我将随时以一个中共党员的身份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冲锋陷阵,在任何艰苦危机时刻,绝不畏缩,挺身而出,为祖国繁荣发展发光发热……”。

一心为民,做践行“宗旨”的好干部

文伟红始终把村民群众的大小事务装在心中,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把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己任,践行着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

中寨镇大坪村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较落后,每年种植一季后土地长期闲置,蔬菜等都需要从二十里外的镇上购买,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少负担。文伟红观察到这一情况后,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些菜种,逐一发放给在家的村民。他担心群众不播种,就给群众说“伯娘、大伯,这菜你帮我种着,我没有菜了就来你家拿。”

“文书记是好人,年初他给我们买了丝瓜、白菜等菜种,他想的是如何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在他的关心下,我们吃上了自家种的蔬菜。”67岁的田维英追忆着。

在大坪村,丧事基本都要办十天半月,葬期太久给原本就不富裕的村民带来了不少负担。每当有人逝世文伟红就会上门做思想工作,推行厚养薄葬,改变群众生活陋习。大坪村杨家组村民杨桦的父亲去世后,经他多次动员,把葬期从8天改为3天。缩短的5天为杨桦节约了4万多元的开支,给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减少了打击。

文伟红坚持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帮助群众解决出行难、用水难等老大难问题。驻大坪村一年多来,带着村民修建通组硬化路17公里,修建7个饮水池共230立方米,铺设水管24.5公里,实现人畜保障性安全饮水全覆盖。烤烟、养蜂等产业发展已见成效。80户贫困户368人易地搬迁到了铜仁市碧江区,过上了好日子。

“文伟红驻村以来,大坪村实现了全村安全饮用水全覆盖,进村路由一条变为了四条,文伟红在动员群众支持和参与基础建设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评价道。

支部书记高腾科说:“文书记来我们大坪后,村容、村貌、民风、民情都有提升”。

一腔热血,做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集体经济一直是大坪村的短板,文伟红进村后,看到了这个问题,思考着如何通过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他在走访中发现养蜂是大坪村部分村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兰书友家63桶,刘廷福家12桶,兰仕平家7桶”,他一一记下。经过多次研究,他与村干部一起确定利用好大坪村的自然环境优势,利用养殖蜜蜂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最后,通过多方对接,争取到30多万元帮扶资金,迅速采购了200多桶蜜蜂。

“这些也是文伟红书记驻村后,带着我们多方争取发展的集体产业,没有文书记我们难以启动发展。”村主任指着村级活动阵地周围一桶桶蜂蜜介绍。

“2019年,镇里给大坪村下发了80亩的烤烟指标。年初,务川的一种植大户整理部分土地后,嫌运输成本高而放弃。文书记知道后,他认为种植烤烟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快捷手段,要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没过多久他爱人也到了村里。”中寨镇抓烤烟指导镇干部杨健军回忆道。

“今年本不打算种烤烟了,但文书记多次到我家动员,说没有烤烟群众就难以务工增收,我就领办了20亩。”田茂所说。

“为了把烤烟指标用好,文书记找我探讨了好几次。”谈到烤烟产业高腾科回忆。

在烤烟产业上务工的覃银兰介绍“如果村里没有烤烟产业,我们只能走4至5公里,到隔壁的村里去务工。”

一片真情,赢得村民的爱戴

“大根组有36户152人,贫困户5户22人,2016年搬迁一户;何家组25户110人,贫困户4户20人”“大坪组陈秀英老人今年83岁,一个人生活”等,文伟红经常走访群众,对大坪村的贫困情况一清二楚,同时也和群众留下了深厚感情。

“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村里的群众,他都会询问是要外出办事还是要回家,他都会用自己的车把大家送到目的地。”“今年我坐了3次”,“我坐了4次”,“我坐了5次”,谈到坐文书记的车,杨佐芝、田维英等群众记忆犹新。

文伟红牺牲后,大坪村村民悲痛万分,远在湄潭县、湖北省当阳市务工的村民纷纷赶回来见他最后一面,近100名村民自发轮流到殡仪馆为他送别,沉重哀悼曾经和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战斗的文书记。全村村民不分老少,分别以10元、20元、80元不等自发筹集13000余元,用于慰问文伟红家属、购买花圈、鞭炮,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文伟红的哀思和顾念。

村民田维英面对文伟红的逝世悲痛的哭诉,“我们‘乖仔’一直关心我们这些老人,如果是贴钱贴米能把他救回来,我们大家一定千方百计把他救回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精彩推荐

贵州铜仁:建强基层党组织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专题讲座来了!《乡村振兴中我国食用菌的发展》(一)

专题讲座来了!《乡村振兴中我国食用菌的发展》(二)

贵州石阡:3900名精英骨干沉到一线 不忘初心 苦干实干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铜仁组工”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黄欣 编辑:覃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BhvamwBUcHTFCnfp5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