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思南:以初心和热血践行脱贫攻坚使命
2019年,对思南人民来说注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
为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确保整县如期出列,今年以来,思南县选派28名县处级干部担任乡镇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指挥长,283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选聘270名返乡大学生兼任镇村两级团支部副书记,选派2716名驻村干部、5635名帮扶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以初心为奋进的动力,以使命为作战的铠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鏖战贫困,在脱贫攻坚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我失去了左眼,但初心仍在,使命不改”
沙坝村是思南县塘头镇二类贫困村,2018年初,沙坝村党组织涣散,战斗力极差,村支两委各自为阵,严重延误了脱贫攻坚战机,46岁的彭轴临危受命被镇党委选派到沙坝村任驻村干部兼支部书记,并表态:搞不好就不回来,直到搞好为止!
来到沙坝村后,彭轴致力于强班子、厚基础、兴产业,通过努力,该村争取项目资金投入40万元养殖思南黄牛,发展养牛大户6户,规模75头;种植红心柚50余亩,蜜橘2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00余亩。2019年争取100万产业扶贫项目推广种植红肉蜜柚,实现产业覆盖贫困人口62户2012人。
今年5月,彭轴在村开展2019年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时不慎滑倒在农户院坝坎下,眼部流血不止,左眼球及眼角膜受损严重,经手术缝合,左眼完全失明。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的时候,他回来了,眼睛的纱布还未拆,就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说“我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初心仍在,使命不改,只要我还能看见,我的工作就必须进行下去,不能延误,不许耽搁!”
彭支书又回到了沙坝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还将留下更多的足迹。
“脱贫攻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2014年,一个全日制农学研究生硕士来到思南县三道水乡挂职,拥有“最高学历”头衔的他备受关注,但他没有怠慢,他以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业务知识、务实的工作态度,满腔的热情扎根三道水,干出了一番成绩,于2018年12月被组织调整到副科级重要岗位任职,他就是冉江华。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走村串户,深入村、寨、田间地头调研,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三道水18个村(社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7年以来,争取资金4478.82339万元,完成2151户农户“四改一维一化”建设;争取资金 337.4554 万元,建成入户便道48208米入户便道,极大改善了10个村人居生活环境。
同时,冉江华发挥专业特长,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完成调整种植高效作物面积7500亩,其中:种植辣椒3000亩、蔬菜1500亩、高产优质红薯2000亩,花椒500亩,优质果园500亩。在徐家坳村、川坪村、双河村、邓家坡村、永心村、岗岭村6个村,建设蔬菜大棚238个,配套建设水池、供水管网、生产路等设施,建成蔬菜种植带动区6个。新植油茶面积2428.5亩。带动全乡1000多户贫困户及全县100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我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一定要带领长河村在2019年整村脱贫。”
2016年3月24日,陈福坤来到全国220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长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思南县香坝镇长河村距思南县城68公里,全村基础设施薄弱,土地零散,田地稀少、水资源灌溉不足等问题突出,传统农业增收困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来乍到,为及时掌握全村第一手资料,陈福坤首先召集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开会,详细了解村里及村民的基本情况。他奉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对全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后,利用晚上走家串户,了解村情民意。
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长河村在陈福坤等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共争取上级资金622.5万元,完成9.6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5.1公里入户便道建设;完成“四改一维化”中改厕、改圈、房屋维修、庭院硬化99户。2017年该村成立集体专业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入股,当年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598元,增加到5598元,95%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9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黄欣 编辑: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