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旭:春华秋实七十载 “一区五地”谱新曲

2019-10-02     铜仁组工

陈昌旭:春华秋实七十载 “一区五地”谱新曲

70年栉风沐雨,70年披荆斩棘。70年来,铜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砥砺前行、携手奋进,推动铜仁成为全国、全省大踏步前进的生动缩影,谱写了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6.52亿元,是1949年的1316倍;人均GDP实现3.37万元,是1949年的688倍,人民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激励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为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绿色发展高地迈上新台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绿色富民。厚植绿色屏障,深入实施“六绿”攻坚行动,森林覆盖率达65.19%,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壮大绿色经济,突出绿色化、高质量,注重协同性、承载度,提升保障力,构建黔东工业聚集区、一带双核、乌江生态经济走廊“三大区块”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九大产业链”“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风行天下,绿色发展活力迸发。健全绿色制度,出台梵净山、锦江河保护条例,爱绿护绿植绿成为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

内陆开放要地实现新突破。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各类要素加速汇聚,让铜仁从昔日的“边缘”变成开放的“前沿”。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目标。铁路里程达202公里,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铜仁凤凰机场开通国际航线,直达国内20多个城市,黔北机场有序推进,一市两机场布局初步成型。乌江航道直通长江,推动铜仁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成功举办梵净山生态文明论坛、水博会、抹茶文化节、“我的乡愁”微电影节等,铜仁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路子越走越宽。

文化旅游胜地凸显新气象。铜仁资源富集、人文荟萃、文化多元。按照“市级抓龙头、区县抓精品、乡镇抓特色”的思路,突出“小桥流水”,彰显“小家碧玉”,丰富“小城故事”,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全力打造梵山净水·乡愁故园。梵净山获批国家5A级景区,朱砂古镇、苗王城、石阡温泉、思南石林、沿河乌江画廊等精品景区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9094.4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43.97亿元,分别增长40.65%和43.64%。

安居乐业福地展现新面貌。历史迈入2014年,铜仁下辖10个区县都是贫困县,贫困人口达93.27万人。为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让群众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用好“五步工作法”,全力打好“四场硬仗”,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治理”,聚焦“八要素”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捷。现有6个区县实现脱贫摘帽,29.33万人搬出大山,12.55万人搬到主城区,群众“一步搬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46%,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018年城镇化率提高到49.85%。

风清气正净地开创新局面。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两个责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实施强基固本三年提升工程,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严纠正“四风”,大兴三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昂首迈步新时代,继往开来扬新帆。铜仁各族人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新篇!

来源:铜仁微报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黄欣 编辑:覃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yM9j20BMH2_cNUgrM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