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新春佳节是人们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对于一些行业的工作者来讲,节日则意味着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对于牡丹江日报的一群新闻工作者来说,今年的春节十分特别,他们深入绥芬河抗疫最前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撑,他们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采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汇聚牡丹江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
矩形色块
春节期间,记者尚余全、臧喆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访。
舍小家,顾大家,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体现新闻工作者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职业精神和顽强拼搏、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1月29日下午,距离除夕仅剩两天,记者臧喆、尚余全突然接到电话:“一个小时内做好准备,前往绥芬河承担抗疫采访任务。”和家人简单话别后,他们连夜抵达绥芬河,第一时间投入到绥芬河抗击疫情的宣传报道工作中。此刻的绥芬河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凛冽的寒风让拍摄器材仅能工作七八分钟,双手暴露在户外几分钟就冻得麻木。春节期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多次深入到绥芬河的高速卡口、物资转接存储仓库、封控小区外围、福利院、方舱医院、环卫部门和新闻发布会采写稿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递抗疫第一线的信息。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新闻记者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春节期间,记者王雅萍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采访。
记
者
足
迹
上矩形
除夕当日,记者吕晓明及时了解商务局等部门组织5万多个“爱心大礼包”连夜装箱、运输车队从牡丹江出发等动态情况,及时跟进,实时关注,与驻守在绥芬河的记者紧密配合,写出消息《暖心!首批“牡丹江爱心大礼包”运抵绥芬河》,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等途径发布,及时向社会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和正能量。
大年初五,记者张建华克服采访地点较远、交通不太便利的困难,提前近1个小时赶到采访现场,亲身感受爱心物资捐赠发车仪式现场浓浓的共抗疫情“暖流”,用冒着热气的新闻作品,展现了我市社会各界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鲜活场面。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疫情来了,困难来了,就是我们冲锋陷阵的时候!”除夕当天早7时,记者谌忆龙早早地等候在牡丹江市公交集团兴中路公交首末站,采访启程奔赴绥芬河开展隔离人员转运工作的公交驾驶员们。在严寒中,他在采访现场边录音边记录,生怕遗漏任何细节。采访结束后来不及吃早餐,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市区隔离宾馆,直到中午12时许,跟随检查采访10处隔离宾馆后,谌忆龙才结束除夕当天的采访工作。
有一种过年,叫坚守岗位,有一种坚守,叫新春走基层。记者王雅萍在除夕当日和大年初一,分别深入我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现场,采写了一线工作人员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奋力冲刺虎年“开门红”的新闻报道,展示了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凝心聚力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牡丹江的美丽画卷。
春节期间,记者李学斌用镜头记录市民开展冰雪运动的精彩瞬间。
春节,到基层去,记录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春节期间,本着融合发展,移动先行的理念,日报摄影、新媒体记者用手中的相机、摄影机,同文字记者一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用镜头捕捉一个个感人画面,让春节期间日报“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报道更好的“动”起来、“靓”起来。
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无论酷暑严寒,狂风暴雨,都要第一时间在现场。牡丹江日报记者纷纷表示,作为记者,会始终坚持俯下身、沉下心,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激情,用实际行动践行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写出更多有温度的作品,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新篇章。
来源 | 牡丹江日报
牡丹江市新闻传媒中心
恭祝全市人民新春快乐
虎年大吉!
大家都在看
在北京冬奥会上当志愿者啥体验?雪城女孩告诉您!
牡丹江市区核酸检测服务信息【附医院电话地址】
我市运动员赵嘉文 完成北欧两项冬奥首秀
“冰墩墩”在牡丹江本地销售有多火?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和标注原则(原文出处,图片、视频来源)。对于部分文章找不到出处的,我们会列为“网络”,希望看到原文的作者或作者的朋友及时通知我们以作更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在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著作权,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d9f0db03686e29f62fd3fc6c05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