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平均每天接听量900多次,这样一部热线,回应着来自这座城市一个个角落的问询。一件件诉求,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件件困难,在热线的连接中得以解决。不间断值守的“12345”受理员们,日积跬步,一件件解决群众面临的切实困难。
1
带着微笑 用耐心去接每一条热线
“您好,市长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大厅内频繁出现这样的询问,没有冰冷的语调,而是始终保持着微笑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家附近的下水道堵了”“我们小区供热温度不达标”……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进入热线,受理员耐心接听、受理、按程序转接、交办。
1987年出生的林明海是受理中心的值班长,2010年进入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至今已经工作12年,作为受理中心的“老”人,他对记者说,并不是每一通热线都是友好的。“有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来电,甚至会对受理员进行侮辱、谩骂,让大家承受了很多的委屈。”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求自己不能被负面情绪影响,会用自己的方式自我消化,依旧会面带微笑做好服务工作。能打热线的市民,都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事才会焦急、失控,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耐心去倾听。
1
全年无休 一天最多接千余个电话
急促的电话铃声就是一项工作任务的开始,他们每人一个“格子间”,坐在电脑前,头戴耳机,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疫情防控期间,热线受理最多的是询问疫情管控政策,最高时段每天接听电话1200多个。受理员们在忙碌的时候连喝水都顾不上,嗓子经常是干哑的,颈椎腰椎不舒服等毛病也是受理员们常见的“职业病”。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9年中心成立以来,24名一线受理员、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打烊,总计为市民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50余万件。先后荣获省 “三八红旗集体”、“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据介绍,受理员每接到一个投诉电话,都会按照受理、审核、督办、回访等程序进行办理。首先在线详细记录市民诉求,通过三方通话形式联系责任单位,市民挂机之后再按照流程派单。涉及职能交叉就要与多个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尽快确定责任单位。疑难案件更是需要通过下函督办和召开协调会议或到现场实地解决,逐件回访市民后再结案。林明海告诉记者,平时热线接到的问题主要是以民生类为主,停电停水、供热燃气、疫情防控等都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12345”都要负责为市民解答疑问,最忙的时候每天每人接听100多个热线电话。
接听电话量之多、工作量之大,是远远超乎常人想象的。目前,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共有32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2021年,热线受理量在23万件左右,办结率达98%以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服务宗旨,确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END
记者 | 刘柳
编辑 | 苗馨文
校对 | 陈志虹
审核 | 李昊
大家都在看
拧紧时间发条绷紧效率之弦 凝心聚力抓招商大干快上建项目
本报主办首届校长公益沙龙:校媒共建 为育人添翼
牡丹江本地大医院招聘【覆盖各层次人才】
本月26日施行: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和标注原则(原文出处,图片、视频来源)。对于部分文章找不到出处的,我们会列为“网络”,希望看到原文的作者或作者的朋友及时通知我们以作更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在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著作权,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