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和国强到底哪个重要?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早给出了答案

2023-12-25     斑斓的向日葵

原标题:民富和国强到底哪个重要?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早给出了答案

民富和国强到底哪个重要?这两个王朝给出了不同答案

有朋友问,民富和国强哪个更重要?其实这个是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疑难问题。

通常来说,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国强——国弱——民强——民弱的过程。

最典型的是汉朝。

汉朝初期,国家和百姓都很穷,因为春秋战国再加上秦末的战乱,给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于是汉朝初期的多位统治者,如刘邦,如吕雉,如文景二帝,都实行了比较务实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国策。这一国策,最主要的作用是,调动民间力量进行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扩大生产,扩大消费,把经济的盘子做大做强。

但是,汉初的发展问题也很大,那就是,汉朝实际上无法对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实施有效统治,更无法让汉王朝的经济开辟更大的空间。简单来说,汉王朝需要打败周边敌人,为自己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也需要开辟更大的市场,满足汉王朝的市场扩张。

所以,才有了汉武帝的集中权力并且对北方匈奴和南越进行动武的决策。

汉武帝集中权利的方法很简单,政治上消减诸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打压豪强,盐铁官营、征收财产税等等。

汉武帝成功把汉初的民强,变成了国强。

但是,很快,他又把国强变成了国弱。

汉武帝的穷兵黩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大量军费的开支掏空了国库,天下户口减半,一心迷恋建功立业的汉武帝,最终不得不下了轮台罪己诏,与匈奴握手言和。

不能说汉武帝做的事情没有意义,汉武帝用当时代最大的决心和努力,为中华民族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原的人们第一次有了世界眼光——

原来大漠以北还有北海!

原来流沙以西还有千里沃野!

原来东方和南方,大海之外还有万国!

也正是在汉武帝的主持下,中国制造 成为了世界级品牌。

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茶叶、瓷器和丝绸,繁荣了西域中亚乃至欧洲的经济;

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下西洋,一个海洋民族的序幕就此拉开;

茶马古道,越过横断山脉,缅甸和印度第一次与中原发生联系。

汉武帝有功也有过,问题就在于,他同时经历了民强——国强——国弱——民弱四个阶段。

汉武帝去世时,国家和百姓陷入了彻底的困境,这种打击,丝毫不亚于汉初的状况。

所以,刘弗陵和刘病已两个继承人,无一例外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就连对西域的控制,也主要以怀柔和谋略为主,大军征讨非常少见。

休养生息之后,必然会造成民强国弱的局面。

西汉末年,地方豪强起来了,国家却衰弱了,自然就迎来了一波动乱。

而光武帝刘秀,并没有解决民强国弱的问题,给东汉最终在分裂中走向灭亡,也就是题中之意了。

说完汉朝的例子,我们发现,封建朝代的国家和百姓实际上是此消彼长的两个方面,国家强了,必然造成百姓的弱势,反之亦然。

封建时代,这种皇帝与豪强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因为,皇帝和豪强只能是零和博弈。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现代社会可以共赢!

现代社会,百姓通过一定方式结成国家,并且通过一定方式操纵国家的运行。国家和百姓从本质上是一致的。再加上技术革新等原因,百姓越来越富裕,国家越来越强大,双方达成了共赢。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国家太强盛,是为普通百姓服务,还是为豪强服务?亦或者是为了汉武帝那样的统治世界的理想而服务?

这恐怕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问题。

到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国强还是民强那个更好了。

如果二者可以统一,那就都讲好了。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往往选择都要!

如果二者不可调和,那就尽可能寻找一个平衡,强国的福利化,还是弱国的私有化轮流执政,也是不错的选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1a4f8f09a2d722191411648c0da7d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