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苏军在明斯克战役首战失利,鸡蛋装在了一个篮子里

2023-12-09     古今记实1

原标题:二战苏德战争,苏军在明斯克战役首战失利,鸡蛋装在了一个篮子里

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战役,是二战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军防御德军闪电进攻的首次大规模作战。但这场战斗苏军并没打好,不仅西方面军30多万主力被吃掉,还使莫斯科西面门户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么,作为战前斯大林和苏军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团,为何短短的8天时间内,近50万人惨遭围歼呢?从战术层面上讲,苏军的梯次防御为什么输给了德军的钳形攻势呢?

01守株待兔是梯次防御的绊脚石,3个集团军成了待宰的羔羊

明斯克首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苏军3个集团军落入德军布置的“比亚韦斯托克-诺沃格鲁多克口袋”,而直接原因却是方面军指挥员巴甫洛夫没有及时下令从口袋撤出。抛开巴甫洛夫的个人能力不谈,苏军的这种集团式防御是否得当呢?

实际上,德军闪击苏联开始时,苏军首先对德交战的是在白俄罗斯与波兰交界的布列斯特要塞,在这一带防守的是苏军7个步兵师,而德军有15个师,其中5个是装甲师。此战,虽然苏军打得非常顽强,但古德里安闪攻心急,他只留下少许进攻的部队,装甲主力并没在此纠缠,而是直接绕道向东进发,把苏军的梯次防御部署彻底打乱了。

巴甫洛夫的慌张正是从这里开始,本来,无论是战前斯大林错判德军主攻方向也好,还是巴甫洛夫消极麻痹也好,但苏军在西部特别军区(战斗打响改成西方方面军)的几支部队还是苏军中的精锐。而巴甫洛夫的防御配置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毕竟他也是新近在苏军中晋升最快,也是斯大林比较看好的心腹爱将。

但巴甫洛夫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他将苏军按照布列斯特要塞-比亚韦斯托克和诺沃格鲁多克防线,再预备队的方式配备,却在这三者之间没有完善必要的通信和侧翼支援,尤其是当古德里安绕过布列斯特要塞突进到苏军的第二道防线后,苏军的三个集团军居然没有侧翼支援,唯一的退路又被德军钳形攻势拦腰截断。这种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战术,最终造成西方方面军主力全部落入德军的虎口。

02三大致命失误造成防御失利,双腿难敌德军装甲南北钳形夹击

明斯克战役之所以影响深远,一方面这是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军遭受到的首战失利,一个方面军主力几乎打没了,对苏军士气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斯大林对巴甫洛夫等高级将领的处置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西方面军的失利也不是偶然的,这是前期的一些错误做法带来的后果。

第一个失误,苏军用步兵抵抗装甲快速打击,本身就是鸡蛋碰石头。在战前,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是苏军中对装甲打击比较重视的高级将领,1940年苏军大演习总结大会上,巴甫洛夫还特别强调了装甲成军的重要性。但他说一套做一套,不仅拆散了两支装甲军,还把它们分散到各个步兵师团成为支援火力,在他认为,装甲打击力量的作用要体现在支援步兵进攻上。这是对装甲打击力量的认识错误。

第二个失误,麻痹思想害了苏军。德军闪击苏联之前,德军曾经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成百上千次地派遣侦察机到苏联境内侦察,虽然斯大林以苏德签有互不侵犯条约为由,告诫前线士兵不要擦枪走火,但作为一线指挥员,提高警惕是必须有的。但西方面军却以维修机场为名,将大量战机集中在少数几个机场上,给德军战略轰炸创造了条件。闪击战开始后仅两天时间,苏军66个机场和1200架飞机被毁,其中西方面军就占26个机场和700多架战机。

第三个失误,巴甫洛夫把军事演习当成了演戏。1940年,斯大林鉴于苏芬战争苏军机械化部队损失较大,以及德军可能进攻苏联的形势,搞了一次以德军为假想敌规模较大的军事演习。由朱可夫担任进攻方,巴甫洛夫为防御方。结果,代表德军一方的朱可夫取得了胜利,但巴甫洛夫并不以为然,他讥笑着说,这就是一场演戏,真实战场完全不是这样子的。而事实上,德军闪击苏联时,恰恰走的就是演习的路线,进攻的形式也如朱可夫的演习方案如出一辙。

从这个层面讲,苏军的失误不能单单讲指挥的问题,前期在战术理论和排兵布阵上就有漏洞。如果苏军早一点集中使用装甲成军的力量,早一些将主力放在明斯科-斯摩棱斯克一线作坚固防御,情况就不会出现那么困难。

03指挥失灵群龙无首,苏军各自为战雪上加霜

1941年6月27日夜晚,德军占领了明斯克,而此时,苏军统帅部和西方面军指挥部都不知道这个情况,直到30号斯大林从德军广播中得到消息,让朱可夫询问巴甫洛夫时,他仍然不清楚自己已经是光杆司令了。

而从德军进攻角度来说,当时的情景对古德里安非常有利。一方面,德军的南北两支装甲部队几乎没有遇到苏军像样的抵抗,将苏军3个集团军收拢在“比亚韦斯托克和诺沃格鲁多克”口袋后,明斯克指日可待了。但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似乎胃口比这还大,他们还想继续扩大战果,要向东进发直到把斯摩棱斯克包围在内才罢手。但他们这一举动遭到了希特勒的反对,原因是德军的装甲进攻跑得太快,步兵和补给根本跟不上。

另一方面,由于苏军的指挥体系失灵,苏军各自为战,造成打击力量分散。虽然巴甫洛夫因布列斯特要塞陷落后,他跑到一线军部去指挥作战,使整个西方面军指挥系统出现了真空。但各个前线指挥员还是各自为战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但这个牺牲是无谓的也是缺乏信念支撑的,因为面对德军疯狂的装甲突击力量,苏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虽然苏军也有1700辆坦克,德军才2200辆,可苏军遵循的是步兵冲锋,坦克支援的反击模式,这样的后果就是苏军不断地使用梯次战术,德军是来一批吃掉一批,苏军的失败可想而知。

综上,苏军在明斯克战役的失利,从表面上看是苏军梯次防御不力、装甲打击力量太分散,但从根本上讲还是指挥脱节的问题。3个集团军几十万人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进攻,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撤退,到巴甫洛夫下达撤退命令时,已经晚了,虽然在德军钳形包围圈外面的部分兵力撤了出来,但口袋里的苏军付出了重大损失。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二战风云录》

精彩推荐:二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南线苏军为何没有挡住德军进攻?兵力太集中

二战台风行动,斯大林为何不提前调朱可夫守莫斯科?北线也吃紧

二战基辅战役后,斯大林为何要求丘吉尔派兵支援东线?损失太多

二战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使用哪些36计?远交近攻瞒天过海声东击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15576255e1233ad37b13e5b1ca8d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