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巨型蟾蜍可伪装成毒蛇以避免攻击

2019-10-21     技术力量

亚成年蟾蜍和亚成年毒蛇并排比较,显示出外观上的相似之处

《自然·历史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对模仿毒蛇的刚果巨型蟾蜍的首次研究表明,它可能在外观和行为上模仿非洲最大的毒蛇。

刚果巨型蟾蜍能利用其模仿加蓬咝蝰的能力来逃避被捕食。这种毒蛇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蛇牙,并且比其它任何蛇都产生更多的毒液。

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的伊莱·格林鲍姆(Eli Greenbaum)博士说:“我们的研究基于十年的实地考察,并基于研究人员的直接观察,他们有幸亲眼目睹了蟾蜍的行为。我们认为,这是贝 氏拟态的一个例子,一些无害的物种进化出类似另外一些有毒有害物种的外表,以此来躲避天敌。”

研究人员比较了在非洲中部雨林中发现的蟾蜍的外观和在中部,东部和南部非洲更常见的加蓬咝蝰的外观。他们使用活的野生捕获和圈养标本以及保存下来的博物馆标本,发现蟾蜍身体的颜色图案和形状类似于毒蛇的头部。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深褐色斑点和一条深褐色的条纹,向下延伸到蟾蜍的背部,身体呈三角形,棕褐色的背部和深褐色的侧面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并且该物种的蟾蜍皮肤非常光滑。由于加蓬咝蝰能够引起致命的咬伤,因此潜在的掠食者可能会避免使用长相相似的蟾蜍,以确保它们不会造成致命的错误。

刚果巨型蟾蜍

有些模仿完全是视觉效果,但对于刚果巨型蟾蜍而言,正确外观只是模仿的一部分。如果加蓬咝蝰受到威胁,它通常会倾斜其头部并发出长时间、大声的警告声,然后才真正发动攻击。同样,刚果爬行动物学家奇芬德拉·库桑巴(Chifundera Kusamba)观察到刚果巨型蟾蜍发出嘶嘶声,类似于从气球中缓慢释放的空气声。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生物学家詹姆士·查平(James Chapin)观察到这种蟾蜍的蝴蝶结造型,这看起来像一条蛇的头顶。

模拟的最后一部分是正确放置位置。如果无害物种的捕食者熟悉有毒物种,那么外观模拟也会起作用。研究人员比较了刚果巨型蟾蜍和加蓬咝蝰的地理范围,发现刚果巨型蟾蜍似乎不在没有加蓬蛇毒的地区出现。研究人员在东部雨林中确定了11个位置,两种物种的范围重叠。

根据遗传数据对物种定年的估计,刚果巨型蟾蜍和加蓬咝蝰在大约4-5百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首次同时演化。考虑到它们的相似外观,行为和重叠的地理分布,刚果巨型蟾蜍和加蓬咝蝰可能会一起进化,从而进一步支持了模仿假说。

库桑巴说:“与其它物种相比,这种蟾蜍的体型较大,因此发热量高,因此很容易被包括灵长类和其它哺乳动物,蜥蜴,蛇和鸟在内的多种捕食者诱捕。许多捕食者利用视觉来寻找猎物,由于加蓬咝蝰是致命的毒蛇,它们很可能会在很远的距离内识别出鲜明的对比标记,并因此而避开刚果巨型蟾蜍。”

贝氏拟态的最著名的例子也许是蝴蝶,大约200多种燕尾蝴蝶物种中约有四分之一是有毒物种的模仿者。动物界的其它例子还包括燕尾金鱼,它们使掠食者误以为它们的尾巴是海鳗的头;巴西加利萨斯蜥蜴能够模仿有毒的千足虫外形;斑马鲨也可模仿毒蛇;许多无害的蛇能模仿有毒的蛇;有些毛毛虫,无腿的蜥蜴,甚至鸟类也能做到这一点。然而,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模仿毒蛇的两栖动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kGOLG4BMH2_cNUggE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