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我国已发布了肺计量检查等8部肺功能检查指南,规范了检查过程及临床应用。但肺功能检查报告格式并未统一,增加了解读的复杂性,不利于数据的共享。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组织有关专家,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为标准化报告的蓝本,参考美国胸科学会(ATS)肺功能专委会的标准化肺功能报告的技术声明的推荐与建议,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标准化肺功能报告格式。
标准化格式
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的数据、图形、报告意见和结论。
1. 基本信息
(1)发出者:医疗机构名称及联系电话等
(2)受检者:姓名、记录编号、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种族。
(3)检查相关:检查时间(年、月、日、时、分),大气压与室温(校正肺容积)
(4)其他信息:吸烟史、药物、肺叶切除术,下肢瘫痪,长跑运动员。病情较重者,记录静息时血氧饱和度。
2. 数据及图形
(1)结果数据用表格显示。
行序:各检查指标及质控指标;
列序:指标参数、实测最佳值、最佳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常用)、正常范围下限(LLN)、最佳值与预计值的差值占标准差的倍数(z值)、以及至少3次可接受测量的实测值。
(2)图形
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呼气早期尖峰的出现提示爆发力充足。曲线向容量轴凹陷提示中小气道阻塞,呼气或吸气相流量平台样受限提示大气道阻塞。
呼气时间容量曲线:平段提示呼气基本完全。应关注呼气相平台,避免漏诊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
多次重复检查的图形:重叠比较分析检查间的差异。
支气管舒张剂吸入前后图形对比:目测评估气道可逆性改变。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剂量反应图:标示累积激发剂量等
3.报告的意见和结论
(1)技术员对检查中的意见看法。
(2)审核医师的评审意见。
结果解读
1. 选择预计值
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并非一个固定阈值或固定范围,而是由预计值模型方程通过计算身高、年龄、性别及人群/种族等因素后,依统计学方法推算产生的平均预计值或中位数,以及相应的预计值范围。
2017年,我国更新了基于全国6大行政区域4~80岁人群的肺通气功能正常预计值方程,并可提供LLN及z值。
2. 异常值的判读
肺量计指标用超出LLN作为异常判断阈值,低于LLN可判断异常,z值评估异常的严重程度。z值<一1.645可视为异常值(有5%假阳性概率),z值绝对值越大,假阳性概率越小, z值也可判断疾病损害严重程度。报告中增加直方图可展示不同指标z值的位置,直观地展示结果(如图1、2)。
注:(A)用力肺活量检查过程中的流量-容积曲线;(B)容积-时间曲线;(C)模拟z值大小的条形图,星号是各指标z值所在的位置;(D)慢肺活量检查中的容积-时间曲线,若进行了慢肺活量检查,应在报告中展出此图
图1标准版肺量计检查报告单
图2简易版肺量计检查报告单
3. 受损严重程度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肺通气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分级评判指标。
质量评估分级系统
肺功能检查完成后应对检查质量进行评级(表1)标注。
表1 成人或儿童的FEV1或FVC测量的质量评估分级标准分级
规范用语
对肺功能障碍的描述,统一用“障碍”一词。
1. 技术员报告规范
(1)检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
受检者配合程度:配合佳、配合较佳、配合欠佳;
检查质量评级:FVC:A~E,FEV₁:A~E,如检查结果为E,需补充“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如质量评级为F,检查结果不可接受。需重新检查,或改用其他方法检查。
2. 医师报告规范
(1)评估肺功能检查结果用语
肺通气功能检查正常;
小气道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非特异性通气功能障碍;
其他特殊类型的障碍,如上气道阻塞等。
(2)评估异常的肺功能通气障碍严重程度: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
通气功能障碍和严重程度可合并报告,如: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等。小气道功能障碍介于正常与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种临界状态,不做严重程度判断。
报告格式示范
1.肺量计检查
(1)需陈列的指标
生理指标:FVC、FEV₁、FEV₁与FVC的比值(FEV₁/FVC)即一秒率、呼气峰值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时的瞬时呼气流量(FEF50%、FEF75%)、吸气峰值流量(PIF)、50%FVC位的PEF与PIF的比值(FEF50%/FIF50%)等。临床最常用指标是FVC、FEV₁、FEV₁/FVC。对于气道阻塞较为严重的受检者,用力呼气肺活量可少于吸气肺
活量,此时应报告最大肺活量(VCmax),并以FEV₁/VCmax代替FEV₁/FVC。
FEF25%~75%、FEF50%及FEF75%指标对小气道病变以及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早期阶段有重要诊断价值, PIF 、FEF50%/FIF50%等吸气流量指标对大气道阻塞有重要诊断价值,均要求在标准版报告中列出。
慢肺活量检查,应报告深吸气量值。
质控指标:FET、用力呼气外推容积(Vexp)。在肺量计生理指标后顺序列出。Vexp可为实测数值或占FVC的百分比(Vexp/FVC%)。
(2)指标排列顺序
顺序为:实测最佳值、最佳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LLN、z值、三次测量分别的实测值。
(3)流量-容积曲线及容积-时间曲线图形
流量-容积曲线图:流量与容积的比值应为2 L/s∶1 L。
容积-时间曲线图:时间坐标需设置6s以上,且必须展示出用力呼气开始第1秒的图形。
幼儿或呼气容量及流量较低者为主的肺功能检查室,可扩大图形的坐标间距。
慢肺活量检查:根据需求加入FEV1/VCmax指标。展示慢肺活量测量过程的容积-时间曲线图,包含基线的至少4个潮气呼吸波形。
(4)报告模板
标准版:
提供完整的指标、图形等信息(图1)。
简易版:
着重简洁性,较重要临床应用意义的指标与图形(图2)。
窄幅版:
适用于简易便携式肺功能仪器报告(图3)。
图3 窄幅版简易肺量计检查报告单
2.支气管舒张试验
在肺量计检查基础上进行。列出舒张前最佳的一次测量数据及舒张后的3次测量数据(简易报告可只列出舒张后最大改善的测量数据)。舒张后的结果不需重复列出LLN,仅需列出舒张后实测值及较基线变化的数值和百分数。图4为标准版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报告示例,图5为简易版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报告示例。
注:舒张前肺功能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后FVC增至正常范围,结论仍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图4 标准版支气管舒张试验报告单
图5 简易版支气管舒张试验报告单
3.支气管激发试验
在肺量计检查基础上进行。需列出激发前最佳的一次测量数据、最后2个激发剂量或浓度刺激后的测量数据及实测值较基线变化的百分数。激发后的流量-容积曲线和容积-时间曲线可与激发前的曲线整合于同一张图片以作对比。图6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报告示例。
图6 支气管激发试验报告示例
电子化格式保存
适合用于医疗档案记录留档,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
来源:
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肺功能检查报告规范-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5):1681-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