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取决于平等与自由的边界,我们是否混淆平等和公平的概念?

2019-07-20     凌风商业手记

一起聊聊,经常被人提及的不平等问题。

在国内,你常听到焦虑与阶层下滑这些词。在国外,占人口1%的富人,也成为热门话题。

这背后,其实都和不平等有关。而且,资本领域的不平等,更隐蔽,也更重要。

而这些,和我将要向你介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1971.5.7-至今)有关。

他聪明,年轻,帅气。这几年,名气甚至超过摇滚明星。说起皮凯蒂,你第一印象应该就是那本全球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

这本书2013年出版,连续居亚马逊排行榜第一名,在全球卖出几百万本。

为了宣传这本书,皮凯蒂2014年还来过中国。期间做了很密集对话和签售活动。

一本严肃经济学著作,内容满是数据,为何获得那么多关注?

因为这本书,让不平等这个话题,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21世纪资本论》是当年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而且,也可是这10年最重要的一本书。不平等问题如此敏感,不仅触及经济学神经,更是触动了这个时代的痛点。

金融危机后的不平等

你学过经济学,就知道认钱不认人,其实是相对公平的做法。

但这同时意味着,承认是市场造成的不平等。

其实,这也是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一。

在过去,对市场经济造成贫富分化,大家多数情况都愿赌服输。

在今天,为什么突然之间,不平等成为热门话题,甚至,在全球都变得很难接受呢?

答案是,和2008金融危机有关。

过去十年,发达国家最重要事件就是金融危机。

表面上,这几年经济已经复苏,理论上,大家应该又回到歌舞升平的老日子。

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民众始终不满意,认为复苏的结果,导致分配出现问题。

大部分国民,没有感觉到复苏的好处,他们收入增长的速度,没有恢复到危机前。

中下阶层的日子,没有好转,甚至恶化。与此同时,上层就不一样。尤其是财富金字塔顶端的1%人群。他们被认为捞走了经济复苏的最大好处。

可以说,这十年,对于不少欧美中产阶层来说,是失去的十年。英国脱欧以及川普上台背后,其实都有着公众的愤怒,这种愤怒是什么?

是对不平等的愤怒,是对于财富分配顶端1%人群的不满。

在中国,这十年,是我们成长的十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与此同时,这十年的资产泡沫,让不同的人收入差距拉大。

我们见证了财富的增长,也感到阶层固化的担忧。这十年,对于中产阶级是喜忧参半的十年。

经济分类:资本与劳动

可见,站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出现一个重要线索,那就是在西方和中国都在关注不平等。

这话题,蕴含很多情感含量,不过,要形成社会思潮,光有情感可不够,还需要理论武器。皮凯蒂的研究,就送上了合适的理论依据。

所以,皮凯蒂的成功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提出了合适的问题。

他最大贡献,不是新理论,也不是新模型,而是历史数据,从中他发现了新的趋势。

皮凯蒂将经济分成两个基本要素: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要素,都可以被用于生产,也可以分享产出的收益。资本可以出售,也可以无限累积。

劳动力可获得报酬,但不能被别人所拥有。

18世纪工业革命到今天,大概300年。通过这300年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皮凯蒂发现了什么?

资本回报率,总是高于经济增长率。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到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到2%。

这意味什么?

靠劳动的人和靠资本的人,升值空间完全不同。可别小看这点区别。你想想,如果5%的投资回报,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

而2%的经济增长,那么翻番要35年。仅仅一百年内,有资本的人,财富128倍。整体经济规模,其实只是增长了8倍。结果是什么?

就算是经济增长,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随着经济增长,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彼此之间贫富差距,将变得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这趋势不会改变。

这一结论,可以说结结实实踩在不平等的痛点上。说白了,就是个人奋斗努力不那么重要了。过去认为公平竞争的资本主义,可以说进入拼爹时代。

大众的不平等怒火,本来就熊熊燃烧。皮凯蒂的研究,更是浇了不少油。

如何评价皮凯蒂?

他最主要贡献是数据,这些数据细节,也受到一些质疑。

我觉得,细节确实可以再讨论,但从定义来看,皮凯蒂问题可能更大。就是前面说的,他的前提在于,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皮凯蒂论证说,这必然导致不平等的扩大。

按照皮凯蒂的逻辑,有的现象,也许就不能很好的解释。

首先,我们知道,人不是资本,不能长生不老。每一次遗产的赠予及分散,都有成本。这样,也降低财富分配不均。这一点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谈过。

用中国人的老话,富不过三代。

其次,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一个资本,能有多少回报,其实差别很大。

相同的项目,不同的人经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对于实业界,或者创投界工作的人,对这最清楚了。成功的风险投资,获利可以百倍。

失败的投资,可能颗粒无收。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少量资本,要么是金钱资本,要么是人力天赋。而利用这一资本,能够获得多少收益。结果,可能天差地远。

成功,这取决于创意、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运气。

《经济学家张维迎留言说,“皮凯蒂应该去调查下,比尔·盖茨的祖父属于最高收入的百分之几?”

显然,盖茨的成功,更多来自个人。

皮凯蒂最大价值,在于使得人们关注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不平等。

但他可能没有找对原因。我一直很关注全球中产阶层滑落的情况,也正在写一本《软阶层》的书。

我觉得,知识社会来临之后,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网络,对收入的影响,远大于工业经济时代。所谓网络,大致就是你的各种关系。

在工业经济时代,拥有一技之长,对大部分人更加重要。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同等人力资本的人,因为拥有不同的人际网络,就会出现巨大差距。

在美国,从1972年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阶段各类新贵横空出世,比如脸书CEO扎克伯克之类,年年轻轻就拥有天价资产。

他们积累财富速度令人瞠目,不平等程度迅速恶化。现在国内网红,很多人一场直播能够收入百万。同样的人,在线下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白领或者售货员。

当网红,最重要的,不是你的长相你的特点,而是你能不能发挥自己的网络优势。

提出问题只是开始,如何解决才是关键。

皮凯蒂建议是什么?

征收15%的资本税、把最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提到80%左右、提高通货膨胀等等。这些做法很激进,而且,也不具备操作性。

比如征收国际财富税,毕竟富人拥有更多的避税工具。

其结果,必然是道高一尺高一丈的猫鼠游戏。一般中产,因为没有多少避税途径,反而更惨。皮凯迪的政策建议,其实是直接导向结果平等。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机会平等。

经济学家与不平等打交道的日子,几乎和资本主义一样久远。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资本主义”一词出现,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

不平等问题,取决于平等与自由的边界。而这种边界,往往取决于不同阶层的互动。我认为,市场经济仍旧是二者的共通基石。

其实,我们很多焦虑根源,都在于不平等的上升。要避免这样的不平等继续扩大,个体怎么办?

你能做的,就是尽量扩展你的个人网络。这样,你的资本,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我本人也读过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应该说皮凯蒂关注的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且引起高度关注的经济、社会现象——不平等,他在书中列举了内容丰富、维度多元的大量数据,也有严密的论证过程。

但是,皮凯蒂的逻辑和结论,确实和这个世界的真实状况、以及我们的直观感受,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首先,今天的信息时代,决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不再是资本,而是科技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确实是一大批金融资本家从中受益,比如J.P.摩根、爱德华.哈里曼等人。他们通过投资铁路、钢铁、电信、汽车等当时的新兴产业,迅速积累过去需要几代人甚至是一个王朝才能积累的财富。

但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这种情况已经在逐步改变,资本正变得空前富裕,而前沿的科技正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可以说全世界的资本都在疯狂追逐可以改变世界的科技。

如今,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几家公司,比如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腾讯、阿里等,无一不是在走在时代前沿的高科技公司,科技正成为改变世界、引领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其次,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真的反对不平等吗?

或者说,我们是否混淆了平等和公平的概念?

比如说,我和张三,共同承担一个项目,张三干了四天活,我干了六天活。项目完成之后,钱应该怎么分?

平等的做法就是两个人对半分,公平的做法就是张三拿四成的钱、我拿六成的钱。

这个问题该怎么选?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公平的做法吧。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想,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人的天赋、出身、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不平等是天然存在的,但是如果社会的基本规则大致上是公平的,意味着社会的上升通道是开放的,社会阶层是流动的,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的生活、甚至实现阶层跨越的。

这种情况下,不平等是我们每个人采取行动的重要动机,也是促使我们人类彼此合作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我觉得皮凯蒂应该讨论的不是世界是不是存在不平等,而是怎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公平。

当然,我们所处的这个真实世界,很可能是既不平等,也不怎么公平,但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直面的现实。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能做的一是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

二是打造自身的人际网络,通过网络整合更多的资源、与更多的人达成合作,共同把事情做好。做到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也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e3tF2wBmyVoG_1ZC-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