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吴镒(4)

2023-09-26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吴镒(4)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吴镒(4)

水调歌头·柳州北湖

[宋]吴镒

澄彻北湖水,圆镜莹青铜。客槎星汉天上,隐隐暗朝通。六月浮云落日,十顷增冰积雪,胜绝与谁同。罗袜步新月,翠袖倚凉风。〇子韩子,叫虞帝,傲祝融。御风凌雾来去,邂逅此从容。欲问骑驎何处,试举叉鱼故事,惊起碧潭龙。乞我飞霞佩,从子广寒宫。

吴镒,生于高宗绍兴十年。孝宗乾道二年春,郴州州学教授。四年二月,犹在此任。孝宗淳熙二年或稍后,已任常德府龙阳县丞。

淳熙十二年(1185),知郴州宜章县。十四年(1187)十一月,犹在此任。

宋·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三《上启·赴任》录吴仲权《赴任上通判启》曰:抗尘走俗,邈无望履之阶;披雾睹天,徒积执鞭之愿。惟贵贱自殊于天壤,故姓名莫彻于门墙。岂谓误恩,叨荣属吏。方顷依于盛德,宜修布于尺书。庶几视听之严,或以忱恂而达。恭惟某官风度凝远,德宇粹和。言可法而行可观,勇于义而果于德。早升膴仕,绰有令猷。吏事详明,卓尔西京之循吏;文章尔雅,炳然三代之醇风。爰膺上圣之知,荣贰大藩之政。雍容郡国,聊专半刺之权;密勿教条,即奉十行之诏。别膺峻擢,式究壮图。某性既枣昏,材惟樗散。早脱巾而筮仕,因敛板以趋时。素乏寸长,岂有鹓鸿之望?归无二顷,未忘鼠雀之求。比赴调于上京,滥孚民于下邑。顾才疏而智浅,当任重而责轻。岂知窃禄位之方,适有隶福星之照。依归有地,欣托庇之匪遥;慰喜无涯,但诉风而自庆。清商初戒,大火渐流。仰冀顺时,倍加调护。

按,此启有“比赴调于上京,滥孚民于下邑”之语,是赴调于京城临安,得任知县之差遣,与其淳熙十二年知宜章事正相符合。当是吴镒赴任宜章时致郴州通判者。

据启中“清商初戒,大火渐流”云云,可知其赴任时当初秋七月。古人以五音配四季,“秋”与“商”相对应。《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流火。”

宋·赵蕃《淳煕稿》卷二《赠别吴仲权》诗三首其一曰:英英延陵家,蔼蔼宜章县。政用鲁诸生,俗今齐一变。诸公竞推毂,天子思晚见。用舍有是夫,交亲谁不羡!

又其二曰:昔在山水乐,往往失意人。公今弦歌馀,乃复于此亲。搜罗既奇胜,落笔为写真。文章复何似?高处殆先秦。

又其三曰:移舟汉将祠,蹑屐秦人洞。一别几何时?酒杯还此共。前途或追随,只恐终倥偬。要是策羸骖,无繇踵飞鞚。

按,此三首当是吴镒将离宜章任时,赵蕃赠别之作。

“汉将祠”,常德府(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西有阳山及阳山祠,相传汉征南将军梁松死于此山下,遂为神。“秦人洞”,在常德府桃源县(今常德市桃源县),相传秦人避乱之地,有洞如门。均见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六八《荆湖北路·常德府》。

据此可知,吴镒昔年任常德府龙阳县丞时,即与赵蕃交游。

明·胡汉等《万历郴州志》卷一五曰:吴镒,先为郴教授,荐知宜章。

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六六《湖广布政司·郴州·名宦·宋》曰:吴镒,淳煕中知宜章县。在任去民之恶,从民之欲。大葺学宫,补弟子员,亲为讲授,时课勉之,多至成效。士子立祠于学祀之。

明·黎喆等《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人物》二《乡贤·宋》曰:吴镒知义章县,兴学校。乡氓遣子弟诣学,每训以大义,使归转相告语,风俗为之变。

清·陶成等《江西通志》卷八〇《人物》一五《宋》引明·林廷㭿《嘉靖江西省志》曰:吴镒知义章县,兴建学校,风俗为之一变。

清·和珅等《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八八《郴州·名宦·宋》曰:吴镒,临川人。淳煕十二年,知宜章县。解除烦苛,同民好恶,为条教以谕民。又建学宫,筑城垣,陆九渊为之记。

按,“义章”,宜章本名“义章”,宋时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宜章”。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