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法,饿一顿就好了?答案让人心疼

2023-03-15     丁香妈妈

原标题:孩子不好好吃法,饿一顿就好了?答案让人心疼

大家好,最近微信又改版啦。

如果你没有星标我们,可能会看不到丁香妈妈。

邀请大家动动手指,把丁香妈妈公众号设为星标 ,

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很头疼,孩子好好吃顿饭太费劲了!不是这也不肯吃那也不肯吃,就是不给看汪汪队就不吃。

好不容易吃了,吃饭速度堪比蜗牛,饭都凉透了她也才吃了不到一半......

摊上饭渣宝宝,每次吃饭都是考验母子亲情的时刻!想必各位家长都尝试过很多方法,也肯定听大家说过: “孩子不好好吃,饿几顿就好了。”

这个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短期来看

饿几顿真挺奏效!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不好好吃饭,饿几顿确实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好像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解释这个原因,我们得先说说,为什么短期有效。

有一种原因是,“自然惩罚法”在起作用。

自然惩罚法的意思呢,就是让宝宝自己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

不好好吃饭的后果就是,饿肚子。

当然啦,我们用这个方法,不是为了饿孩子,而是要让宝宝知道,如果这一顿不好好吃,就只能饿着肚子等下一顿了。

所以,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一定要和宝宝说清楚:

宝宝要自己吃饭,如果不好好吃,过了时间爸妈就会把食物收起来。

而且,宝宝是没有任何零食来填肚子的。

所以,如果肚子饿了,只能等到下一顿。

这样操作几次之后,宝宝会明白,如果不好好吃饭,就会挨饿,而挨饿的滋味不好受,宝宝自然也会乖乖吃饭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更有可能是,联结主义在发挥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联结主义。

联结主义认为情境感觉和动作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

举一个和吃相关的小例子:夕夕第一次吃巧克力,甜甜的巧克力一下子打开了夕夕味蕾世界的大门,马上就喜欢上了吃巧克力。

夕夕把他吃巧克力的动作和满足开心的心情联结在一起了。于是,夕夕一想起巧克力,就会高兴起来,口水直流,还想吃!

那饿几顿背后的联结主义该怎么解释呢?我们先模拟饿几顿饭后,本来并不想吃饭的孩子在想什么?

我要是不吃饭的话,爸爸妈妈会凶我,还把我的碗拿走,我好害怕。

如果数到 10 我还没吃,爸爸就不让我吃饭,而且午饭也不给我吃,我还是乖乖吃饭吧。

这就是联结主义在发挥作用。 孩子把不吃饭和害怕惩罚、害怕父母生气联结在了一起。为了逃避这种恐惧的心情,孩子就会选择把饭吃了。

因此,在短时间内,饿几顿似乎真的很奏效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时间一长

为啥这招不好使了?

有经验的爸妈很快就发现,这招不那么好使了!

好像孩子已经知道这是大人的套路,饿几顿就饿几顿,总能吃上饭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驱动孩子吃饭的是害怕或恐惧的情绪,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由于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可以养成吃饭的习惯性坚持下去;

但有的孩子,一旦环境人物改变,没有人管吃不吃饭,或者没有人因此生气的时候,就会变得没有动力了。

比如:

当孩子们去老人家里住上几天,老人们也不会因为他们不吃饭而惩罚他们,小朋友们便不会害怕受到惩罚;

再或者当小朋友开始上幼儿园,一顿三餐都在幼儿园,老师们会鼓励引导他们多吃饭;

但是并不会因为他们不吃而训斥他们,于是也不用担心大人生气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还有的小朋友们多次实践后,用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发现,其实这都是父母的套路。

比起生气,爸爸妈妈更多的是担心和关心他吃饭这件事,认为可以和爸爸妈妈来一场心理上的博弈。

这时候,他们就会重新衡量吃饭这件事。

再加上之前恐惧和害怕的心情导致他们从心底不喜欢吃饭,以后再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就是难上加难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那有啥短期和长期

都有效的妙招呢?

看到这儿,肯定有家长会想:哼,虽然饿一顿长期没效,但是当下有效就够了。

孩子不肯吃的时候,急都急死了。哪里还能想到短期长期的!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出几招短期长期都有效的小妙招。

试一试“感觉探索法”和“具体数字法”

小朋友有时候不喜欢吃饭,是因为不喜欢咀嚼。嚼不烂的食物在嗓子里吞咽,小朋友会感觉不舒服。

比如,一些青菜,小朋友会觉得拉嗓子。所以,家长可以试试感觉探索法。

你不想吃青菜是因为嚼不烂,而且咽下去的时候挠你的嗓子对吗? (描述感觉)

你想想有没有办法,可以让青菜变得好吃,并且不挠你嗓子呢? (让孩子主动提出解决方法)

嗯?想不到吗?妈妈小时候也会这样,后来我就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你吃一小口,把把青菜用最后面的大牙使劲嚼(手配合指大牙),最后会有甜甜的水,你试试(感觉探索法)。

你嚼第五口可能还没有,你嚼第十口的时候就有了。 (具体数字法)

这个甜甜的水,非常好喝,你来试一试吧!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试一试“兴趣法”和“激将法”

我前几天认识了一个赛车手朋友,他真的很厉害,他的脚很有力气可以踩油门,眼睛也非常明亮可以看得清很远以外的道路。 (从孩子的兴趣点引入)

你看你碗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很像赛车呀? (连接兴趣点和食物)

我觉得这个胡萝卜就是赛车的轮子,吃了一定跑的很快。而且我听说啊,胡萝卜是赛车手最喜欢的食物。

因为吃了对眼睛好,可以看得到很远很远以外的路,他知道在哪里拐弯,你尝一口? (全方位去兴趣连接)

我太崇拜你了,能看出来你越来越像一个赛车手了,我也能看得出来你不害怕青菜了。 (相信与肯定)

不过你看,这些菜还不知道呢,他们现在正在碗里哈哈大笑看着你呢,说这个小朋友不能战胜我!你可以吗? (激将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给食物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创造积极的用餐氛围。当食物和有趣的名字联结起来,孩子们会觉得饭菜本身也变酷了。

比如“能量胡萝卜”、“能大个子鸡蛋”、“弹射土豆”等。一个有趣的名字也能让小朋友对食物本身兴趣大增。

同时,当小朋友开始进餐时,家长可以戏精一点,夸张一点。

哇,快来看,这是谁家的孩子,筷子拿得这么好,吃得这么棒!简直是世界上筷子拿的最好的小朋友了!

最后,在让孩子好好吃饭这条路上,想必大家都有不少心路历程,大家都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大家的方法吧~

参考文献

[1]Barthomeuf, L. , Droitvolet, S. , & Rousset, S. (2012). How emotions expressed by adults' faces affect the desire to eat liked and disliked foods in children compared to adults. Br J Dev Psychol, 30(2), 253-266.

[2]Havermans, R. C. , & Jansen, A. . (2007). Increasing children's liking of vegetables through flavour-flavour learning. Appetite, 48(2), 259-262.

[3]P. Pliner, & C. Stallberg-White. (2000). "pass the ketchup, please": familiar flavors increase children"s willingness to taste novel foods. appetite, 34(1), 0-103.

[4]Thorndike, Edward (1932), The Fundamentals of Learning.

本文专家

王冰玉

合作专家

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硕士

郑鹊

审核专家

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

策划制作

策划:袁清

监制:大力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c385d55f6c430df8c298d2593400c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