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出息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的共同目标,这是因为在家长们眼里,孩子有出息就等同于在未来能收获幸福人生,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最近刷到一个短视频,简简单单的用了一部电梯就阐述了人的一生,其中却蕴含了培养孩子的真理。
在电梯的1楼,意味着出生,在父母的喜悦中,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与他们共同前行。
转眼间,电梯来到了8楼,在这里有严厉的老师:“你怎么又迟到了?!”
从此,孩子的生活中多了学业,多了老师的存在。
电梯门再次闭上,这次来到了22楼。
老师完成了他的使命,这次加入孩子生命中的,是职场、加班、老板...
27楼,孩子生命中的另一半到来了,并且对孩子承诺:“我会保护你一辈子!”,那个懵懂的孩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30楼,孩子到了而立之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53楼,孩子的孩子已然成年,他们选择迈出这部拥挤的电梯,建立自己的家庭。
纵容再不舍得,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也理应有自己的空间。
53楼,老板道了一句“辛苦了”,随即也迈出了电梯,职场也离开了孩子的生活。
57楼,爸爸离开了;60楼,妈妈也离开了。人总逃不过生老病死。
本来拥挤的电梯,现在只剩下孩子和她的另一半,面对父母的离去,他们相拥而泣,同时也相互支撑。
到了77楼,孩子的另一半也走了,再也陪伴不了她。
电梯空荡荡的,只剩下孩子一个人。
相信类似内容的短剧,各位家长可能都看过,有人看出了悲伤,有人看出了忧愁,淅爸看出了...养育孩子的启发:短剧中映射了孩子的一生。
其一、在家庭中,应该以夫妻关系为重
人的一生中,有两段不分高下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在孩子成年之前,亲子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关系,其中会受到教育、职场的影响;在孩子成年之后,陪伴孩子剩余的2/3人生的,是孩子的另一半,是属于孩子的夫妻关系。
其二、亲子关系,需要保持距离
在短剧中有一个细节:女孩婚后,父母并没有放她离开;但女孩的孩子结婚后,女孩夫妇“放走”了自己的孩子。
在女孩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女孩始终黏在一起,这让电梯在挤进了老师、老板以及孩子的另一半之后,显得异常拥挤。
在那个拥挤的空间里,所有人都受到了影响:他们只要一动就会侵犯到其他人的空间;
在心理学上,这种紧紧相黏互相侵占对方空间的关系模式,成为拒绝分离。
其危害性是双向的,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第一精神支撑,失去了孩子等于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孩子则在被父母紧紧黏在一起的过程中,不断错过独立的机会。
这种状况就如分娩时的难产一般,孩子舍不得离开母亲温暖舒适的子宫,最终母子双方都受到了生命的威胁。
而在女孩自己的家庭里,当孩子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之后,丈夫劝导她道“孩子大了”,让女孩放手,让孩子独立。
在心理学上,这种相爱而又保持了距离的亲密关系,称为成熟分离,即关系亲密的双方之间有爱,而又明白对方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空间。
倘若此时孩子的另一半也进入了电梯,这承载了女孩一生的电梯,兴许就会过载而崩溃,让所有人都置于危险之中。
其三、再亲密的亲子关系,终将迎来分离
在电梯到达57楼、60楼的时候,即女孩到了57岁、60岁的时候,女孩的父母相继离开了。电梯空荡荡的,只剩下了女孩的丈夫与之相伴。
再亲密的亲子关系,最终都逃不过自然规律,迎来分离的那一刻。
如果此时孩子并不懂得独立,没有找到人生的另一半,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她将与孤独相伴。
在看完这部短剧之后,淅爸所想到的是,我们都在追求孩子有一个有出息的未来,但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获取幸福的能力。
淅爸有话说:与其与孩子紧紧黏在一起,甚至乎操控着孩子,不断阻碍孩子成长独立的道路,不如在孩子与我们相处的最关键的那1/3人生里,教会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独立,并教会孩子获取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