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吸引的吐槽热情可以换算成电影评分,那许鞍华的 《第一炉香》无疑是成功之作——
且不说之前的路透照就让人大跌眼镜,有超天才的网友吐槽,比起《第一炉香》明明更像 《第一炉钢》。
或者更像要参加革命的进步青年——没什么张爱玲feel
但当时大家还抱有小小期待:万一只是路透照的光线、角度、表情不给力呢?万一在电影营造的氛围里,效果其实很不错呢?
而这周放出的 预告片,基本摧毁了这种期待——
有一说一,光线、色彩、氛围都还不错,这部分可以给好评。
喜欢这个感觉!
但网友诟病的 选角,果然成了大问题:
彭于晏之前只是被说 像《骆驼祥子》太过健康,在预告片中甚至 显得油腻。
彭于晏对马思纯说: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而即使在画面氛围的加持下,马思纯的 长相身材依然很难让人感受到这是 葛薇龙——又激起了天才网友们的新一波吐槽:
我个人觉得这波最狠的吐槽是这个(来源:@ 豆瓣网友@Ho ching)
讲道理,张爱玲的作品也好,民国氛围也好, 选角好拍得好,可以互相成就,铸造经典。
《色戒》里的 汤唯和剧版《倾城之恋》的 陈数,都是其中佼佼者:
我本来觉得陈数不适合白流苏,看了cut之后大大改观
但一个趋势是,这两年的张爱玲改编剧, 选角的好评度都不高——
不止是《第一炉香》,还没播出的新版《半生缘》也没逃过网友的精准吐槽:
有说是中老年版《半生缘》,这都已经是相对客气的吐槽了
《第一炉香》的 选角问题出在哪?
换成网友选出的 替代者,如刘亦菲、杨采钰、宋轶和尊龙、胡歌、严屹宽,真的符合书中的描述和人物的特质吗?
张爱玲的改编剧,神仙和灾难选角都不少—— 符合书中的外貌描述,是不是拍得好的必然条件?
而看完这篇你可能会发现,张爱玲真的是初代审美专家——没理解这点的人,自然很难神仙选角!
01
《第一炉香》换谁演比较好?
马思纯当然是 好看的, 观众缘也很不差——但这显然不代表她适合葛薇龙。
直观来讲,网友吐槽她 太壮太胖太憨厚,整体气质太正气,很难让人认同这是张爱玲笔下的人物。
可能形容得不是很精确,但“没有张爱玲感”应该是大家比较认同的
为什么她如此强烈地让群众感觉 她不适合?
从书中的 外貌描写来看,葛薇龙的外形还是比较具体和确定的:
“她的脸是平淡而美丽的 小凸脸,她的 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 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也许她的 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因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她对于她那 白净的皮肤,原是引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于新时代的健康美的标准。”
画重点, 小凸脸、长而媚的眼睛、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缺乏面部表情、皮肤白净。
先说最简单的部分, 皮肤白净——马思纯应该不太符合这形容。
肤色不如杨洋,不过站在彭于晏旁边时还是显白的
“小凸脸”可能稍微有些微妙,我们可以从当时流行的长相和张爱玲本人的审美中,找找端倪。
如果你喜欢老上海画报,会发现当时的画报美人常是这种“ 粉扑子脸”,具体说来, 饱满而圆润的鹅蛋脸。
有些人就很喜欢这种调调
不同于现在的女明星追求立体和气场,当时的审美更偏好这种 骨骼感不强烈、胶原蛋白和脂肪饱满的状态,整体感觉 柔和、富态又有女人味。
而张爱玲本人也蛮妙,比如她说 江浙美人像粉蒸肉,广式美人像糖醋排骨——审美观多维之余,描述精准有趣,观察力表达力确保了她出色的审美力。
她最欣赏的女新进明星当属汪玲,脸型就很符合这种“小凸脸”描述。
从合照看,几乎清一色的饱满鹅蛋脸,低骨骼感,脸也不会太瘦
更软和一点的例子应该是 上官云珠——
作为曾出演过张爱玲编剧作品的民国女星,她的脸型也很符合当时审美:
比汪玲的粉扑子感还要更重些
也因此,提到葛薇龙,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 金粉世家》时期的刘亦菲——
彼时,她还是圆润饱满不见骨的肉包子脸,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张爱玲“粉扑子”的形容。
相比之下,马思纯的面部虽然不算非常瘦削,但上镜效果骨架较大、骨骼也大块,直观地看, 脸上的骨骼感并不弱,不是软和的粉扑子感。
对比一下,差别更加明显
当然,角度和光线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脸型:马思纯笑起来脸还是有点肉的,这点我们可以稍微放宽。
但更大的问题其实出在 五官,葛薇龙的眼睛“ 长而媚”,但马思纯是很典型的 短圆眼——不是说这种眼睛不好看!她眼睛很明亮,配上温暖的笑容,其实很亲切很治愈。
加上她本身也是 偏肉偏钝的鼻型(并不符合书中“纤瘦的鼻子”的描述),搭配起来效果也还不错。
笑起来还有下垂感
但这种眼睛因为更接近 孩童感,与成熟向的 妩媚其实较难兼容——
都不用看她的葛薇龙,马思纯的 风情感硬照基本上都不太对味——她显然更适合温暖亲和,而非冷感娇媚。
插一句,她英气也不错
相比之下,刘亦菲虽然眼睛也偏短,但胜在形态丹凤, 媚感足够——
加上眼线延长眼睛,眉眼显然比马思纯更接近葛薇龙的文字描述。
其实早期刘亦菲长得很民国,可惜她没有更多的民国角色了
而上图其实还可看出一处不同:刘亦菲的唇形非常贴切地符合“ 肥圆”这描述:短、圆、M型不明确,显出一种 略微的呆滞感。
但马思纯虽然五官整体偏圆偏大, 唇形倒是颇精致的,虽厚但并不肥,只看嘴巴其实呆滞感并不强——这里也不符合。
当然,脸部特征可以通过妆容调节,但马思纯更大的问题,其实出在 身材——但倒不是胖。
受当下审美影响,大家评选“旗袍美人”时,往往还是更偏好纤细的身材:
比如这俩,大家都觉得穿旗袍很美
而同台效果甚至更残酷:之前马思纯与韩雪公演,大家就表示马思纯真的是 太胖了,穿旗袍不好看。
但其实我觉得韩雪有点太瘦了
但,如果考虑到当时审美, 典型的民国美人往往是丰腴的、带点小肉不见骨的,“胖”不一定是障碍。
汤唯《色戒》时期的身材就很复原
放下对纤瘦的执念,这种身材其实 有种烟火气式的女人味,能get的话会觉得很美。
比如汤唯的王佳芝,张爱玲这样写:
“知道他在看,更软洋洋地凹着腰。腰细, 婉若游龙游进玻璃门。”
虽然身材微丰,但曲线感十足
与其说蒋欣和马思纯的问题在于“太胖”,不如说她俩的问题其实是 “太壮”——
宽肩大骨架是很现代感力量感的身材,但相对的,很难体现民国美女那种 软和、丰腴、女人味的风情。
相比之下,韩雪虽然略瘦些,但 曲线玲珑,因此穿旗袍也很有味道:
倒也不是非常胖,但就是没什么曲线感,然后整体又太宽——民国感不足
吐槽完马思纯的葛薇龙,再来看彭于晏的 乔琪乔。
张爱玲的具体描述是:
“他比周吉婕还要 没有血色,连嘴唇都是 苍白的,和 石膏一般像。在那 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下, 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下去了。人是 高个子,也生的 停匀,可是身上衣服穿的那么服帖、随便,使人忘记了他身体的存在。”
还是划重点: 苍白、混血雕塑感、浓黑的睫毛眉毛、眼睛闪烁、高个子身材好会穿衣。
据说原型是年轻时的赌王,大家可以大概有个参考
客观来说,单看外貌描写,彭于晏与角色的匹配程度还是比马思纯要高些的——
虽然 肤色和体型是硬伤,但他本身 轮廓算深邃,脸型窄长有一定 混血感(虽然更像是在国外念书打球的那种abc),眉眼也确实 浓黑。
抛开肤色,形似程度比马思纯要高
但这并不影响整体感觉依然差很多。
乔琪乔的形象,很明显对应是一个 苍白带丝丝邪气的、略显虚弱的、极会讨女人欢心的花花公子——彭于晏 太健康太正面了,他受女人喜欢不假,但 软饭感花花公子感真不强, 忠犬感倒是很强。
网友认为的合适人选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是 尊龙:
不过龙哥演什么我都投,毫无原则
理由也很全面:混血、帅哥、精致、浓黑的眉毛睫毛、高个子、身材好、会穿衣,完美符合。
但要简妮我说,尊龙其实也不算太合适:
一个是 年龄感稍强些,而主要的问题还是 气质太正——比起吃女人软饭,他更像出卖自身养女人的类型。眼睛太深情,软饭感花花公子感不够高 (也可能我好感滤镜?)
另一个获得广泛提名的男明星是 胡歌:
能获得提名,起码说明长相硬件足够吃软饭——可以说是一种肯定
胡歌当然够 帅,混血感差一些,但 浓眉浓睫毛也勉强过关,桃花眼会撩 也可驾驭花花公子——早期李逍遥作为撩王就很成功。
但后期的胡歌内敛不少,比起搞男女关系, 气质上更接近专心搞事业——要说花花公子,感觉也差口气。
不说演技咖位气质,只说 外形匹配程度,小生里比较符合的,简妮我倒觉得是胡一天:
我一直觉得他是渣男化的彭于晏(纯外貌特征描述)
偏深邃的轮廓,浓眉浓长睫毛不说,他本身“ 桃花眼+薄而精致的唇”的组合很容易产生“ 渣男感”,很符合乔琪乔的人物设定。
依然是单说长相, 高伟光可能也可以尝试下:深邃轮廓、浓眉浓长睫毛,混血感,都挺符合。
没看过他作品的我,觉得他看脸不深情还有点邪气
出彩点更在他 过近的眉眼距离——
比起长得更端正舒展的尊龙,高伟光因过近的眉眼而 邪气更重,眼神也显得 更闪烁些,个人气质还有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 自恋感,蛮符合渣男设定。
总结一下,无论从具体描述还是人物特质,这版《第一炉香》被网友吐槽真的不冤: 跟原著真的差蛮多!具体描写差!整体感觉也差!
但单纯根据外形描述选演员,效果一定会好嘛?“按张爱玲原著的描写选角”在多大程度上能让作品成功?答案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
02
选角符合原著描写,是拍好的必要条件吗?
张爱玲的作品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 《半生缘》,剧版选角评价不错,影版更是简妮我心目中的 神仙选角。
原著对曼桢的描述不多,也不太具体:“圆圆的脸, 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 蓬松的头发,很随便地披在身上。”
再有一段,就是说她围着围巾穿深蓝罩袍,“倒 像个高小女生的打扮”。
影版曼桢吴倩莲(左)和剧版曼桢林心如(右)
对照描述,选角较成功的两版《半生缘》都 蛮符合张爱玲描述:圆方脸、蓬松头发、像高小女生。
相比之下,蒋欣脸算是典型的 长圆脸, 轮廓感非常低,这些细节都不符合原著描述。
并且,比起没有攻击力的曼桢,她的华妃太深入人心,也容易让人出戏:
祝鸿材不一定打得过她的既视感
再说曼璐:
原著中“曼璐 头发乱蓬蓬的还没梳过,脸上已经是 全部舞台化妆,红的鲜红,黑的墨黑,眼圈上抹着蓝色的油膏,远看固然是美丽的,近看便觉得 面部狰狞。”
对五官虽然没有具体的描写,但 浓妆、蓬乱、狰狞这些关键词,无疑带出了一个 憔悴、脆弱的迟暮风尘女子形象——从这一点来说,梅艳芳倒比蒋勤勤要更合适些。
毕竟蒋勤勤太美了,也真说不上狰狞
不知道是不是只看到 “狰狞”两字,新版《半生缘》选了刘嘉玲做曼璐:
她有风情,演风情女子也合适,凶相也很足够——但就是有点过,感觉完全可以做上海滩大姐大,没必要跟一暴发户纠缠不清。
(配文)刘嘉玲版曼璐:今晚就把祝鸿材砍碎了喂狗吧(呼出烟圈)
如果让简妮我来选角,我倒是会选 陈德容演曼璐:
一则美貌程度足够,二则也是圆方脸,而且憔悴和迟暮感都比较足(感觉这样说会被打)。
张写曼璐年轻时梳着两条小辫子,代入一下,觉得很合适
前面说过,影视剧的选角不仅要单个权衡,更要 整体考虑。
较成功的两版《半生缘》,不仅更符合原著描写程度,而且也很符合原著设定: 姐妹一定是有些相似的,但气质又微妙不同。
这两对其实都蛮有姐妹相的
而新版相比之下则敷衍得多,单看蒋欣的曼桢和刘嘉玲的曼璐已经让人想吐槽,合照甚至更惨:
这到底哪里像姐妹啊,脸型、比例、五官都差太多—— 难道这部半生缘的主题是讲抱错小孩吗?
虽然我很喜欢郑元畅,但他相比世均显得太聪明了些
这样对比下来,不难发现,按张爱玲原著描写去选角,作品成功的概率往往更高——这点,还不仅体现在《半生缘》。
另一经典作品《色戒》的八卦显示,李安说 章子怡曾表示过想演王佳芝,但李安觉得她形象气质不符合角色,所以婉拒了。
王佳芝的描写也不多:
“ 稍嫌尖窄的额,发脚也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倒给那 秀丽的六角脸更添了几分秀气。脸上淡妆,只有两片 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娇红欲滴。”
汤唯的发际线也说不上低窄,但章子怡厚唇确实不太符合王佳芝描述
而李安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汤唯的王佳芝十分成功,而章子怡的民国照很明显不是大家认知中的王佳芝感。
一则,章的身材身材偏硬偏瘦些:
相比于汤唯,章子怡宽肩偏瘦更符合现代审美,但民国风反而汤唯更适合
不仅如此,章骨骼感较重,眉眼下垂显苦相——跟汤唯的王佳芝显然不是一种气质。
当然如果她真演了,可能是成功的另一种感觉
不只是新版《第一炉香》和《半生缘》,之前也有不信邪,不按张爱玲外貌描述选角的导演,结果嘛——
典型例子之一是影版《倾城之恋》,选了 缪骞人演白流苏:
缪很典型广式长相
书中的白流苏:
“从前白的像磁,现在由磁变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颌起始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 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 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虽然没人知道清水眼具体长什么样,但这样描写下来,一个 柔软的、让人怜爱的、娇媚的形象跃然纸上。
妆发并非不努力,缪骞人的眼睛画的很动人,脸也确实小,表现也一直很低眉顺眼:
范柳原赞白流苏低头最美
但要命的是 颧骨太高,导致整体气质 太硬太苦——跟原著的 “娇滴滴,滴滴娇”差异巨大。
虽然客观上来说,白流苏确实命苦,但她是靠跳舞博得范柳原欢心的诶——命苦不代表要脸上写着命苦!花花公子是喜欢找虐吗?
而让周润发演范柳原还加重了这种违和感——两人颜值差距过大,很难真情实感地认同范对白的爱。
反正我看的时候很难入戏。
但这也不是说,一定要100%跟着原著描写来——张爱玲作品的改编中,也有一些神仙选角是并不十分符合文中描述的。
比如陈数的白流苏——
单看硬件,陈数其实也不太符合白流苏的描述:比起娇弱更接近 妩媚,比起清水眼更接近 风情眼。
特别是这两年红唇造型多,很难跟娇滴滴联系起来
要单论硬件匹配程度, 年轻时的徐若瑄可能更接近张爱玲的描述:清水眼、娇滴滴。
中后期也有些少妇感
但陈数的白流苏却是相当成功的——即使硬件上有很不符合的地方。
一则,妆容表情上细心调节:
淡眉淡唇,神情带着淡淡的哀愁,整体感觉是 淡而柔顺的,让人忽略陈数的轮廓其实偏硬。
她本身穿旗袍很美,也大大加分
而陈数的演技更是贡献良多,虽然她嘴角尖而上钩偏攻击性,但神情非常温柔柔顺。
演技啊!
特别是这一段,让人特别能理解范柳原为什么说她低头最好看:
恰似一朵水莲花的娇羞
体态也女性化而温顺:
而不是气场满满精神满满的
虽然硬件上并非100%对应,但抓住了人物特质中的 娇柔温顺特质,整体效果相当不错,算是颇为成功的选角。
而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更是简妮我心中的另一 神仙选角:
单看描述, 红玫瑰应该是奔放的、性感的,金棕色皮肤的——而 陈冲后期虽然性感,但本身硬件其实偏正气,让她演红玫瑰的张扬,不一定十分合适:
不过看过她婉容的话,应该会觉得她能演好
但一些具体的硬件差异,其实可以用妆发调整。
比如陈冲,她五官本身长得偏规整,妆容上就把眉毛大幅度拉长,显得 跳脱而奔放。
这个眉毛画的很妙,又无法无天,又恰到好处
配上她眉间眼角的风情,红玫瑰感非常到位:
超级撩
而更妙的是 白玫瑰的选角——
原著中,白玫瑰“给人第一印象是 笼统的白”“细高身量,一直线下去,仅在有无间的一点波折是在那 幼小的乳的尖端,和突出的胯骨上”——关键词: 保守、纤瘦、存在感薄弱。
而猜关锦鹏用了谁? 叶玉卿!乍一听是不是很扯?
只看描述的话,其实她更适合演红玫瑰
但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这版《红玫瑰与白玫瑰》反响相当不错,陈冲拿了台湾金马奖,叶玉卿也获得了提名——为何不符合作品描述,还有如此的效果?
前面说过, 对于硬件不符合的地方,其实可以用妆发光线调整,并不强求演员100%符合原著中的外貌描述。
叶玉卿虽然不白,但影片中通过打光,让叶玉卿显得白:
当然有些片段还是能看出不白的
不仅如此,由于想到叶玉卿很多人就会想到胸,这里与原著描写“幼小的乳”也不符。
不少画面构图都 切到肩膀,让人自然而然忽略胸部的存在:
叶玉卿本身够瘦,这样切后挺符合原著描述
不仅如此,剧中白玫瑰 衣着保守不显身材,只有很短的侧面镜头才能看出胸大,也很好地避免了演员硬件与人物特质的冲突。
叶玉卿除了胸大本人也瘦,弱化胸部存在感还挺符合白玫瑰描述的
当然,导演的出色不止体现在这些细节处理——一开始选个 符合原著描写的不就好了吗?后面要费这么多功夫?
之所以说这部是神仙选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叶玉卿——真可谓慧眼独具!
只看脸,她其实并不十分色欲,甚至颇有点冷感。
不看胸部的话,长相其实不是典型性感
这种感觉其实来源于她的长相硬件:细长眉眼主冷感,五官集中显保守,单看脸她并不是钟丽缇那类典型的性感肉弹。
另外,叶不适合大表情,表情多收敛且有勉强感,加上脸肉略垂显憔悴,很有一种保守不适应的 强颜欢笑感,符合白玫瑰的人物特质。
而事实上,她的白玫瑰诠释得也不错:禁欲、呆板、无趣,十分到位。
乍一听很不靠谱,但最终效果却非常出彩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背离原著描写,有些选角就很神仙,有些人的选角就很灾难?
要简妮我说,核心在于 导演有没有足够的审美力,能不能深入理解张爱玲——
03
比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
为什么尊重张爱玲原着人物描写的作品,往往能得到更好的评价?
一般公认,张爱玲是一个 懂美爱美,观察力描述力极强,有天赋又很有才华的女性作者。
非常爱美,对口红和衣服都很热爱
也因此,她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都有很深的考虑,服务于整体的情节推动和人物刻画——绝不是拍脑袋瞎写。
当然,光这么说感觉有点扯,我们可以用 葛薇龙做例子。
前面说过,葛薇龙的外貌关键词是“小凸脸”“长而媚的眼睛”“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其中, 纤瘦的鼻子是一处很有趣的细节。
与很多人的审美不同,张爱玲其实并不偏好现在流行的 细窄鼻。
虽然范冰冰这种鼻子可谓审美模板了
这从她的笔触中就可窥一二“雪白的脸上,淡绿的 鬼阴阴的大眼睛……美的带点 肃杀之气”“古典型的鼻子,只是 太尖,太薄一点”——好适合描写范冰冰,但描述带点贬义。
以她的审美来看,鼻子是不适合太尖太薄的,考虑到当时的偏好,猜想因为这样的长相 不够富贵柔和。
刘亦菲鼻子不算纤瘦,相反饱满有福,杨采钰的鼻子其实更符合描写些
而写葛薇龙的鼻子“纤瘦”其实蛮有意思。
鼻主气场和富贵。鼻子纤瘦,一则 气场不太强(想想热巴),二则 并非真白富美的富贵感(想想孟晚舟),反倒有种隐隐的福薄感——这种描写不仅符合葛薇龙的 人物特质,也很符合后文的 情节发展,绝不是瞎写的。
也因此,虽然外形描述高度符合,简妮我倒不觉得刘亦菲适合演葛薇龙:她太白富美了,真不像会沦落到做交际花养男人的类型。
白秀珠也是白富美啊!
再说 “小凸脸”“白皮肤”——
表面上在说长相特征,但实际上是在塑造葛薇龙 柔弱的、没有攻击性的、女性化的、符合男性审美偏好的人物形象,从而让她后文顺从命运而沉沦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
马思纯的问题是,比起 顺从命运而沉沦,她更像是会振臂高呼“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类型——比起皮肤不够白和太硬朗,人物特质不符合才是致命点。
对比一下,马思纯明显“硬”很多也“英”很多
当然,这不是说选角就跟做checklist一样,一定要完全符合张爱玲的所有描述——其实,即使符合,也可能只是 “形似”。
更重要的是,如果懂一点审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 为什么张爱玲要把人物设置成那种长相特征,所指向的人物特质又是什么。
只要具有相应的人物特质,就能接近神似,其实不需要每处形似都满足。
比如网友推荐的宋轶眼睛短,杨采钰皮肤黑,也是不完全满足描述的
说回葛薇龙的外貌描写,“长而媚的眼睛”其实也很有意思:
长眼往往对应 聪慧、成熟。挑眼容易媚,但挑眼同时容易有 傲感——都很符合葛薇龙的人物特质。
相比之下,短圆眼更擅长无辜可爱,但不是葛薇龙的感觉
单论长相,宋轶可能最符合外形描述(刘亦菲鼻子不够纤瘦),差在“肥圆的小嘴”:
画厚可以吗?
那么,画厚之后,她会是最佳葛薇龙吗?简妮我也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肥圆的小嘴”一定要结合后文的 “呆滞感”综合看——
葛薇龙的眉目是长而聪慧的,唇却肥圆,有种又慧又钝的 矛盾感。
这种长相上的矛盾感和她个性中的矛盾是呼应的:她一会清醒地知道去姑妈家会有问题,一会又放纵自己沉沦肉欲—— “矛盾感”很重要。
刘亦菲的另一问题是 太呆,虽然葛薇龙外形上也呆,但刘亦菲的呆更像是 由内而外的,不像是会有什么复杂深层心理活动的类型。
另外她感情戏一直不太行也是大问题
而宋轶的问题是 太聪明灵巧,不像会沉沦放纵,也没有那种矛盾和纠结感:
很难感受到呆滞感
综合比对之下,我倒是觉得 杨采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一则外形匹配程度高(除了肤色),二则她的风情足以驾驭交际花。
而最重要的点是,(可能因为她的林丁丁太成功)她有一种 表面呆滞但内心精刮的微妙矛盾感,这点我觉得跟葛薇龙相当符合。
右边特别像初入欢场的葛薇龙
当然,如果稍微降低一下气场就更好了。
是不是有内味了?
马思纯的致命问题其实也是这里——
她和彭于晏都是大而浓重的五官,形状也偏圆偏钝,这是为什么这俩都看着像 憨憨的好人,因为没什么心计感攻击感——
比起《第一炉香》,他俩更适合演些温暖轻松的言情剧。
如果演我估计会买票
不仅太正直,这俩的问题还在于太直白——
大而浓重、形状还偏钝的五官,本来就容易给人感觉粗线条,很难诠释细腻的心理活动——用流行词概括,他俩给人感觉情绪颗粒度太大。
就只能表示比较简单直接的情感
而更糟的可能是马思纯对张爱玲的解读:
之前被张迷吐槽了
与其说问题在她搞错张爱玲语录,不如说,她从外表到思维,给人感觉都是 高度简化的——
她给我感觉是看红楼梦,会总结成“就是贵族男女争风吃醋”的类型——不能说概括的不对,但确实很有点 不看细节又搞错重点的感觉。
不是说这种特质不好,有些轻松直白甚至略有喜感的剧集,让她演就很合适。
但张爱玲的关键词往往包含 人性凉薄、幽暗的小心思、情欲的纠缠,这每一个都跟马思纯好反义词。
她要是演呆滞,我很担心会演成真·呆滞,很难诠释葛薇龙那种微妙的内外矛盾,清醒又沉沦的苍凉感。
诠释复杂的情绪,或背离本身长相的特质都很考验演技,我很担心马思纯。
而网友们显然也精准地把握到了这点:
比起吐槽她不够白太壮太胖,不符合角色外貌描述外,精彩的吐槽其实都在围绕一个主题:她外形上 不符合故事所要求的氛围。
网友吐槽:像是要参加革命
类似的还有彭于晏,与其说他的问题是 不够白:
那打粉底可以吗?
不如说核心问题是 太健康:
“苍白”的外貌指向的是 不健康、不事劳作、脆弱;而浓黑眉睫指向的是高度男性化、邪气,包括眼神闪烁。
一定要说的话,朱一龙演乔琪乔可能都更合适些:虽然头身比不混血,但眉眼间有那种 邪气又脆弱的感觉。
他演过花花公子吗?感觉也可以期待一把
而热门人选中最合适的应该是 陈坤的金燕西——虽然他完全不白 (不符合形似),但那种不事劳作又得意于脂粉堆的浪荡公子范核心,他是有个十足十(符合神似)。
虽然贵气稍显不足,但金燕西太成功了
而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其实你可能会认同,张国荣演乔琪乔也很合适(虽然不白也不算太高)。
他在《侬本多情》里演过一个类似设定的角色
贵公子哥儿范不提,他很明显是能 脂粉堆称雄的长相。
不仅如此,看起来没有工作狂feel,对女人也很有一套:
在胭脂扣里的设定也大致如此
最最核心的可能是他那点 孩子气的脆弱,让人理解葛薇龙为何对他恋恋不舍。
葛薇龙难道不知道乔琪乔是在利用她吗?但或是因为给自己找到沉沦的借口,或是因为 即使知道也难以割舍,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卖自己供养乔琪乔。
换句话说,乔琪乔的选角,一定要让人相信, 他能让葛薇龙那种性格的人做出这种事——张国荣就有那种魅力。
明知他不是好人,但还是想为他掏钱的致命吸引力
所以啊, 角色的外表其实是为人物、情节、氛围等等服务的——
选角看似是只是在选外貌,实则是在选对人物特质、要呈现的作品氛围和美感的理解——懂点审美才能事半功倍。
神仙选角越来越少,很难说单纯因为没遵照原著中的外表描述——叶玉卿的白玫瑰也很成功啊!神似重于形似!
更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想象力、更好的审美才能推动神仙选角的出现,希望那天不会太远吧!
—想看更多关于风格脸?
商业合作/转载申请,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