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vs郑爽:自我但成功可能吗?20+的核心魅力如何养成?

2020-09-09     美即是正义

原标题:宁静vs郑爽:自我但成功可能吗?20+的核心魅力如何养成?

我们的魅力,能在多大程度上突破外表的限制?

看老剧集时,常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演员 本身长相硬件并不出彩,但结合剧中的角色和剧情, 真的好有吸引力

单看长相并不是帅哥美女,但剧中很出彩

不难发现,他们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出色的职场剧角色——

一定年龄后,“职业化程度”往往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成熟度、能力值以及总体魅力。

反面的例子可能是郑爽,天生硬件不仅美而且让人怜爱,但最近总是因为职业化问题处理不好而翻车:

前段时间就因为直播时怼其他主播并中断而翻车

上期 聊到,她其后的回应把翻车原因归结为“不是自己想要的直播”“想要自己喜欢的”。

更有甚者,她曾表示过,自己并非不知道那些职场的条条框框,但 就是还不想妥协

所以说她懵懂也不是,说不职业化更精准些

虽然职场老鸟们可能会对她的回应嗤之以鼻,但她的发言无疑是符合很多社会新鲜人心理的:

虽然知道一定要工作,但希望还能 有一些自我空间和自我追求——这种想法难道有错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类似的 任性发言,宁静最近也有:

浪姐本身都糊了,但因为这发言又热了一波

而不同于郑爽,宁静“我拿第一不想成团”的自我感发言,不仅没被抨击,反而受到了不少好评——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而宁静的发言不仅自我,从另一方面看,又是 颇情绪化的——这是否说明她 不专业

简单例子,薇娅最近也上了热搜,原因是在直播的时候情绪激动:

被人说她慈善作秀,直播时没有忍住哭着回应了

而其后,她写了一封很长的回应, 第一句就在为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抱歉

所以,成为成熟的职场人,一定要压抑自己的感情吗?可为什么有时情绪化却也得到好评?

以上问题的核心,其实都与“ 如何处理自我与工作”有关——对这问题的了解和回答,不仅区分新人和老鸟,更区分着平庸与出色。

上期聊职业化收到了不少读者好评,这期继续聊聊看吧!

什么是成熟靠谱的职场人?

回想一下,简妮我的萌新阶段,大概是什么状态呢?

一方面,束手束脚,很害怕做错事,也害怕给别人添堵,即使遇到了不开心不公平的事,也多半 选择忍耐

跟女主状态一样

久而久之,工作未必做得很好,自己也觉得 十分压抑

虽然理智上知道工作是需要牺牲自我,但真的很郁闷啊!

女主比我还惨,憋太久到身体和情绪都大崩溃了

相比之下,观察那些成熟而优秀的同事们,真的很羡慕。

一方面,他们虽然也有负面情绪,但面对各种极端环境突发情况,总能 冷静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比如《夫妻的世界》里的女主,即使被家暴男暴力威胁,也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冷静回应

即使有爆发,他们的 爆发也往往恰到好处,也并不会搞砸问题,甚至能赢得好感。

章子怡怼郑爽没有信念感这里,虽然看似情绪失控,但反而吸了不少好感,甚至成为经典片段

差别到底在哪?与其说差别在于好感滤镜,不如说,很大程度上,差别在他们的“ 职场成熟度”——

成熟的职场人,不仅更受欢迎,而且往往 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他们往往更深刻地 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有更丰富的 达到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能更好地 协调自我与工作间的关系——自然容易事半功倍。

《致青春》里跟郑微亲近的手下不小心坑了她。郑微故意当面发火,把经费挡了回去撇清关系。同时也暗示自己没真的生气,安慰教育了天真的手下。

当然,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们还是用具体的例子,来逐一说明:

深刻了解工作目的

首先聊“深刻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

职场的第一要务也是核心要务,是搞清楚, 自己所对应的职位和工作内容,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换个角度, 别人对自己的工作期许是什么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自于《怪你过分美丽》中的秦岚:

作为明星经纪人的她,得知旗下小花喝安眠药自杀昏迷,马上做出“催吐”的指挥。

红线处是另一经纪人的疑问,认为应该送医院

执行经纪人不同意在家催吐,出于对明星的生命健康考虑,认为应该送医院。

看截图,她认为她作为“执行经纪人”,工作目标是“ 要对明星的生命负责”。

算是她对工作目标的理解——但如果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生命负责,那干嘛不去做保镖或者医生?

而秦岚很快否定了她的看法——

指出作为执行经纪人,她的核心工作目标其实应该是“ 理性平衡艺人、公司、粉丝、媒体、剧组和商业客户的关系”,而不是只记得对生命负责,而把以上关系都搞糟。

这段非常出彩

不带“职业化”的角度去看,可能会觉得另一个经纪人更热心也更关心明星,而秦岚则显得冷血甚至斤斤计较。

但如果从 职业化的角度去看,两者的分歧其实体现在 对工作核心目标的认知:如果你觉得 明星生命是唯一重要项,那搞砸其他你觉得不重要的部分几乎是必然。

而如果像秦岚一样懂得 工作核心是“平衡”,就必然会思考和选择更稳妥更兼顾多方利益的处理方法—— 对于工作目标的理解决定了关键的第一步!

而职场萌新的常见共同问题, 一是没搞明白甚至没想过自己工作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二则是想过但搞错——跟老鸟们对比,差别非常显著。

比如《胜利即是正义》里的老婆结衣,作为正义感爆棚的菜鸟律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为了 维护司法正义

因此被嘲笑为励志晨间剧女主角

而作为对比,一脸铜臭的男主则认为 律师的工作就是为了赢,有能力比有正义更重要。

认为无能律师多了法律才会完蛋,其实不止是挖苦,而是实情

不止是律师,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菜鸟和老鸟们对于 工作目标价值排序的答案,都会有类似上面的重大差异——不信去问问看!

与其说是老鸟们磨平了自我的棱角,或者利欲熏心忘记初心,不如说,根本差别在于成熟的老鸟们,拥有 更广阔的的视野(bigger picture)——

拥有更广更深更远的视野

还是回到律师的例子:

满脑袋正义的的老婆结衣,因为笃信杀人嫌疑犯是冤枉的, 宁愿抵押自己老家的田地搞钱请男主出马,也要把嫌疑人救出,也确实成功了——感觉像是伸张了正义。

但这一集的结局,杀人嫌疑犯放出来后,一些言行又让女主怀疑他是否真的无辜,从而陷入痛苦的 自我怀疑

我们认为的正义,就是真的正义吗?

而看似油滑的男主,其实看得更通透:

律师只是司法体系的一环,而这个体系的设置是,如果每个环节的人,都能出色地达到这环节的目的(制定好的法律、抓对人、找足证据、出色辩护、充分争论、了解法律、适用对法条),合力作用下,就 更容易达到正义的结果

所以比起抽象的“正义”,律师更应该操心法律怎么判

而作为这长长链条中的一环,律师对应的工作其实只是“ 尽最大努力为委托人谋得胜利”——

如果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胜利就是正义”听起来既荒谬又冷血。

只有 看到bigger picture,看到整个体系和自己的环节所起的作用,才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核心目标为什么会如此制定。

真相和正义是神的领域,律师的工作只是尽可能地让委托人胜利

菜鸟之所以为菜鸟,之所以被认为不成熟, 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善良、更纯真、更想要不被社会推挤更坚定自我——虽然很多人是这么想的。

菜鸟之所以为菜鸟,核心是在菜鸟 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由此作出的判断也好,行为也好,都很容易事半功倍。

依然拿老婆结衣做例子,男主接了个大企业客户捞钱,而女主气不过大企业挤压普通民众,为民众们提出了 不利于客户的建议,理由依然是“为了正义”。

觉得自己为了正义,牺牲一点律师的职业道德没有关系

然而,作为老鸟的古美门回应得非常精彩——

“大企业”听起来强大又蛮横,因此他指着工地前的一家人,讲了如果项目停工后,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所以牺牲他们,就是正义的吗?

而其后的总结更是一针见血:女主所谓的正义,其实只是 对出现在眼前的对象高高在上的怜悯罢了。

这段话怼得超级精彩

换言之,女主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是bigger picture——

她所谓的正义一定是真的正义吗?她所谓的锄强扶弱,强是真的强,弱又是真的弱吗?

认为自己每次都站在正义的一方,与其说出于一种正义感,不如说是 一种自大,一种傲慢

成熟的律师就会追求程序正义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但如果恪守职业准则,其实并不需要回答—— 律师的目标就是为委托人获得胜利,这才是律师的正义。

再比如另一位萌新,自费为活动装饰,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不要求报销——看起来真的巨敬业有没有?

她自己是觉得对公司没坏处,这样处理没有问题

但这种行为却并没有得到前辈的好评:

作为更成熟的职场人,前辈指出,如果不报销不落实在纸面上,那么就很难分析销售额上升的原因—— 影响高层判断

不仅如此,即使想要把这种方式推广,因为没有落实到数据上,也 无法核算清楚成本收益,很难为将来的活动做参考。

即使是萌新,听前辈解释后应该也能理解并作出同样选择——差别更多在视野

从更长的时间线和更广的视野来看,很多萌新理所当然认为是“好事”的事,其实都有很多问题——

比如《精英律师》里的蓝盈莹,老板姐姐出了事她觉得应该优先处理,但老板却认为 客户第一

乍一看觉得老板很冷血

但如果从更广更远的角度去看,把姐姐的事放在第一位,就 一定能处理好吗?打乱原有日程安排后,会不会 造成更多的混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最终导致只有更少时间精力留给姐姐?

更有甚者,如果他作为资深律师,对客户不够上心,那么他的 评价和影响力自然会降低——会不会拖累姐姐的官司?

萌新往往 只看到眼前的“姐姐需要帮助”,而很少从 大局和长远去考虑,自己所做的事,到底能不能最终起到“帮助姐姐”的作用 ——不仅知识手段欠缺,而且往往第一步就 想当然

真实的例子来源于韩国职场综艺《Good People》,选手多京非常喜欢宠物,与(因宠物店看管不善,宠物走失后,想告宠物店)委托人交谈时提出了“ 让对方停业整顿”:

在很多萌新来看,这可以表示自己有正义感,还跟客户同仇敌忾——加分!

但从上司的角度看,共情虽然是好的,但多京明显共情过分了——作为司法人员,不应该提出让对方停业整顿的建议,会让人觉得太情绪化不够专业。

这里说的蛮委婉了

甚至,说难听点,如果我是客户,听到这样的发言可能都会要求换律师——

一个 处理不好个人情绪和职业要求的人,我怎么能相信她能出色又有分寸地完成我委托给她的工作呢?

正因为关注动物,所以更应该加倍谨慎地恪守工作守则不逾矩,从而 求得更好的结果(还记得上期说的结果导向吗)——因为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关注动物就瞎给建议,到底是在关心?还是在坑人?

完成别人职业期许

总结一下,要摆脱吃力不讨好的萌新状态,必须要看到bigger picture,搞清楚并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完成别人对你的职业期许。

在特定的位置,就要做到相应的事,否则就坐不稳这个位置——职场定律千万条,这绝对是第一条中的第一条。

简单例子,《北京女子图鉴》中戚薇角色和实习生关系很好,但最后评比时,因为实习生表现不过关,戚薇还是没有留下她。

看起来很冷血

乍一看是很冷血,但想一想,戚薇坐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对她的期待就是“ 筛选出胜任的人”——

如果两个人都足以胜任且程度类似,选关系更好的不是大问题。

但如果不胜任,却因为 个人情感把他放在了胜任的位置,那么说明戚薇这角色,没办法达标地完成她的工作内容—她自己也迟早得滚蛋。

所有人都知道“工作目标”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 它第一重要,别的都得靠边

有些工作天生就是不容易被喜欢的,如果把好感度看太重,必然很难很好地完成工作

再比如开头说的郑爽的例子,简妮我一再强调,工作不代表0自我但自我的发挥空间必然是在满足工作需求之后的——

直播的工作核心是吸引流量和卖货,只要能确保核心目的的达成,她完全可以选择更自我的方式。

她可以 在自己嘴巴上试色口红,以她的美貌效果,开展自我向种草;也可以 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口红为什么好用,从而让粉丝更想购买……

这么想想,其实李佳琦的方式也挺“自我”的——但是是有助于达到工作目标的自我

但以上方法她一个都没用,最终也并没有达到良好的销售目标—— 没能满足工作需求,自我自然也很难被接纳,属于目标的双输。

换个角度,只要能完成工作目标,其他部分当然可以通融。

相比于郑爽,宁静的职场成熟度则要高很多:一方面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部分,并且为节目制造了话题度。

另一方面,她的自我发言“我不想成团”并没有真的落实到行动——成团是工作的一部分, 她表达了自我,没有影响到工作目标达成,所以当然问题不大。

用上海话讲,静姐很拎得清

一般职业也一样:

戴曦因为 过度同情心在没有报备上级的情况下,去给老人和家属提供法律援助,结果反而弄得 忙乱又糊涂

相比之下,罗槟一方面认可她舒缓情绪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提醒她一定要按流程来,还给了具体的两全之道—— 优先级处理具体办法都比戴曦成熟太多!

你说老板没正义感吗?也不是,只是会用更共赢而非对立的方法去达成而已

稳定输出结果

上期和前面都说过,工作和职场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的, 只有每个环节都达标地完成工作内容,整体效果才会好

如果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意识不到ta的 核心目标就是完成这些工作内容,或者意识到但没有放到第一位,就 很难提供稳定的达标结果

而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 整体效果的崩塌——犯错的成本非常大,要弥补也十分艰难。

女主之前因为老公疑似出轨情绪波动捅了个大篓子,为了获得信任,得签一个条件很苛刻的对赌协议

也因此,大家所熟悉的职场精英,往往是情绪稳定的——即使激动,也往往不影响他们 稳定输出

他们没有自我吗?他们没有情感波动吗?当然不是!

但他们知道,如果放任自我或情绪波动而搞砸工作目标,接下来还会有数不清的烂摊子,还有数不清的搞砸。

相反,只有达标甚至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才有更多的机会展露和提升自我。

安迪刚上位时很多人说她出卖色相,比起哭泣或争吵,她选择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才是终极解决之道

当然,控制情绪保证输出并不容易——

谁都有坏状态,在萌新眼中,所有的任务可能都又突然又艰难。

像白敬亭这样手忙脚乱的萌新,估计不在少数

对此,最后附上几个小建议:

调节心态

除了上文说的找到并深刻理解工作目标外,不妨先为自己减减压:

大家是人,有自我诉求和情绪波动都是正常的, 只要能完成工作目标,并不需要无限制地压抑自我与情绪

像薇娅这样无尽接近工具人的职场状态,也有崩溃瞬间——这真的很正常

百毒不侵很难是天生就具备,很多人之所以显得老练又沉稳,不是因为他们跟你不是一个物种,而是因为他们 有过类似的经验

相比于小白,他同事用无线耳机,就方便得多

萌新的初始状态其实差不太多,更大的差别在于,有人不知道自己错了,有人知道错了但是不知道错误根源,有人自己错了也不知道改,有人自己没错看别人错了都知道下次留心——

初期没必要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关注点可以更多放在加速度—— 有进步就可以

做好准备

游刃有余的状态,往往来自于从容不迫的心态——但如何能做到 从容不迫

除少数天赋异禀的选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的自信和从容,很难建立在虚幻的感觉良好上,而更适合构建于踏实的 准备工作上。

典型例子是《Good People》里情绪波动较大的李周美,做陈词对于容易紧张的她来说难度超大,但她最终顺利完成。

获得了表扬

方法其实也并不复杂, 情绪波动影响发挥,那就尽量把临场发挥的比例降到最低

别的选手只做大体准备,而容易紧张的她,则选择把答辩状整体背诵——

只要熟练背诵,即使紧张,也比需要临场发挥的临场构思语句效果好得多。

类似的, 多观察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尽量做到“提前规划”,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也是一种很好的准备。

小白的同事能准备无线,是不是自己遇到过线打结或者看人遇到过?

看一下篇幅,这期差不多聊到这,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下期的主题还没太想好,如果有关于职业感的提问,可以在留言区讨论——想快点看到的下期的话,记得 点个在看啦~

想看更多关于职场的技巧?

商业合作/转载申请,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QR1cXQBd8y1i3sJfk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