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时候,当你想买保险的时候,似乎身边都不会缺卖保险的人。
很多时候,不是你去选择保险,而是保险选择了你!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险业对于增员有着无比热情。甚至有些公司,增员的激励方案比签单还要高。因此造就了我们拥有庞大的800万业务员队伍的局面。
要说谁家的保险业务员最多,无疑就是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了。近年来,这两家保险公司在保费规模上一直以绝对的优势排在前两名,而保险代理人的数量也是稳居前两位。
但在《中国银行保险报》最近披露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三季度报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截至2019年9月末,平安人寿个险营销员数量比2018年底减少了17.1万人,中国人寿的个险营销员则增加了22.5万人。
《中国银行保险报》披露的数据
为什么国寿增加了22.5万人,平安却锐减17.1万人呢?保险公司自然也是有其说法的。
国寿的说法是采取了“扩量提质”的发展策略,要在量和质之间取平衡。
平安的说法则是坚持“有质量的人力发展”策略,严格执行考核清退政策,夯实代理人队伍质量。
其实说成大白话,平安人寿业务员减少了17.1万人,可以理解为是被考核掉的。
从所周知,保险行业历来增员多,但脱落也多。每年几百万的保险大军中,几乎有70%左右来自新人。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个朋友,不知什么时候起朋友圈就发起了保险的广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离职了。
还有一种现象,我们能看到保险公司高管们不断在招人。丰厚奖励、无责任底薪等等,让一些明知保险行业水很深的小白们依然前赴后继地扑进来。
保险公司是在招聘业务员吗?是,也不是。
大浪淘沙般的发展模式,总会在一批新人中留下几个优秀的、适合做保险的,但更多的人被招进来后,名为业务员,实则为客户。
这样的人进到保险公司最大作用就是给自己家人上保险、亲戚朋友上保险,没有业绩了,不挣钱,或者自己就走了,或者是过不了考核被清号了,但业绩却实实在在贡献给了所在的保险公司,可以说是最忠实的客户。
因此,如果你想卖保险,需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给家人买保险,自己来学习一下
如果是这样,建议还是不要学了。一份保险年交保费二三十年,总保费加起来十几二十万,真不是你来保险公司上两天班就能学好的。
生病的人,未必要先去学个医;打官司,未必要先去考个律师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聪明的人要懂得尊重专业。
2、因为保险公司上号有底薪、送礼品
是的,有些公司为了增员,确实激励方案很大。什么锅啊、被子啊、电动车、洗衣机等等,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
这种现象,在小城市及乡镇尤其普遍。上号送、出单更送,于是让大家觉得干保险真是很好。
然而,现实往往是昙花一现而已。过了一个周期,新人渐渐走光了,又再去招一批,如此往复。
3、时间自由、收入无上限
时间自由吗?相对于每天8小时工作制来说,自己的时间确实很多。但作为销售行业来说,不可能天天关在家里学习,出去跑业务才是主流。
至于收入无上限。如果人脉多,业绩好,自然是无上限的。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过了新人阶段,没有任何补贴了,身边的亲戚朋友该拉的也拉完了,这时候很多保险业务员就难以生存了。
因此,如果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又不具备持续拓客的能力,所谓时间自由、收入无上限,不过是看上去美好罢了。
4、想从事保险行业
如果你真的想来到这个行业,那么就需要认真地学习一下《保险法》以及保险的基础知识。最少要知道,一份健康险,怎样才是合规的;保险责任是怎么学习的;如何避免理赔纠纷的发生。
如果由于自己专业能力不到位,让人家多花钱不说,如果出了事还理赔不了,那后果就更严重了!
另外,不建议低学历人群进入此行业。从行业前景来看,保险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而且目前进入门槛很低。然而,如果你觉得有发展、门槛低就要进入,那就大错特错了。
保险从业人员门槛相对较低
如果没有学习能力,进来以后注定就是被割韭菜的那一波。给自己家上自保件,又拉几个亲戚朋友的人情单以后就走了,未来面对高额保费悔恨不已。
相信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中国保险业究竟赚不赚钱,我们可以看看《2019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中的数据。
有40%比例的保险业务员每年完成保单的数量为12-24件,占比最大。而业务员收入的主体取件是3000-6000元/月,占比最大,达到34.7%。约有74.7%的保险营销员月收入在10000元及以下。
即便工资显示了几千或过万,但是国内保险业还有一个很不好的要返佣情况,业务员还得准备请客吃饭的钱,给客户送礼经营的钱等等,实际净收入境况更是堪忧。
保险业务员收入分布
因此,保险业真正的高收入人群仍然是凤毛麟角。对于保险公司喊的“年薪百万”的口号,百万的人确实有,但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不过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将,最后不过是别人辉煌下的白骨而已。
既然保险业流失率这么低,好像又不怎么赚钱。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拉人去做保险呢?
这主要和保险公司的架构设计有关。比如一个人想晋升主管或者经理,业绩要求是一方面,人力要求是另一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会让人去充个人头。只要架构齐了,哪怕这个人不干活儿,晋升也是没有问题的。
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保险这样可以给社会以安宁与稳定。它有国家背书、严格监管,甚至为之出台了专门的《保险法》。
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保险这样历来褒贬不一,荣誉与诟病共存,让人又爱又恨。
然而,国家的稳定和谐,保险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对于保险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厉,推进保险业回归“保险姓保”的本质,而非妖魔化。
如果你喜欢保险,真的想从事这个行业,可以好好了解以后再决定;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想进入这个行业,还请三思,大概率可能是别人的垫脚石而已。
对于中国平安业务员锐减17万人,国寿增加22.5万人,不知你是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