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唐塑和藏书,给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2020-01-30     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敦煌莫高窟的唐塑和藏书,给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莫高窟存唐塑670个,保存原型的约有半数。这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唐塑的作者,封建统治阶级是看不起的,认为他们是“工匠”,然而流传的佳话仍然不少。相传“塑圣”杨惠之塑的演员留杯亭像,神情飞动通真,人们看了背部,就看得出是留杯亭像。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录了一个雕塑家李岫,说他塑的“光明寺中鬼子母及文惠太子塑像,举止态度如生”。

这些作品都不可复见了。幸而我们有敦煌,还有麦积山、天龙山、龙门、大足等许多地方,留下了大量的石雕、泥塑。这些作品无不优美动人,显示唐代是我国雕塑艺术高峰的时期。然内地石窟的像,多用石头凿成,或是摩崖刻像,莫高窟则因石质关系,全用泥塑,所以要看唐朝的泥塑,要看从北魏直到明、清的泥塑展览,可说只有敦煌这个宝库。它的价值之高,即此已可想见。

敦煌的壁画雕塑,都上起北魏。我们看北魏的塑像,佛和菩萨多少带点印度人的气息,而且神情威严,线条劲健,望之森然可畏。隋朝的作品,形象力求中国化,神态转趋亲切。唐塑在这基础上继续提高,达到了完美成熟的地步。

这些无名的艺术大师给一堆堆泥土茅草,揉进了生命的气息。他们塑的是佛、著萨、罗汉、天王、力士,可是神态表情却全是世俗的,显示了现实主义的精神。

佛像的相貌,庄严慈悲,兼而有之,衣服柔和圆润,使人一看就会想到是绸缎。菩萨袒胸露臂,肌肤丰满,俨然是美丽善良的女性。天王力士,戴盔穿甲,刚猛威武,极劲健雄伟之致,令人想见唐代武士跃马横戈的神情。艺术家们又非常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罗汉或天真无邪,或世故深沉,都各具特色。敦煌真是一座出色的雕塑陈列馆。

敦煌石室所藏的大量写本和一小部分刻本,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汉、藏、印度、回鹘等文字的书籍,有户籍、契据等珍贵的史料,有变文、小说、词曲等文学作品,有佛经、道书以及其他珍本古籍。这些藏书和其他文物,大部分藏于伦敦、巴黎、波士顿等地。

唐代户籍是关于均田制的头等史料。每户详记成员的姓名、年龄、身份、所受水业、口分、居住园宅、已受未受亩数、地亩四至等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均田制是实行的,有的卷子里有“其口分田先被官收讫”的字样,可见是有收有授的;各户的地亩逐块写明永业或口分、面积、四至,可见受授的土地分割得很零碎;各户都没有受足土地,很多户的未受田超过已受田,有的竟完全未受,可见均田制实行得很不彻底,民户受田数字比法令所定的少得多。

晚唐五代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反映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事,当时颇为流行,作者至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这首诗后来失传了,不料千载之后,却在敦煌石室里出现了。这首诗虽有攻击污蔑农民起义军的词句,但对唐政府的腐败,官军对人民的掠夺等,有深刻的反映,可作为了解当时情况的参证。

民间文学作品是石室珍藏中的重要部分。变文民歌、曲子词等的发现,给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来源:火星历史秀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KaX9m8Bgx9BqZZIXFd0.html